壓成本、砍SKU、穩現金流……5家標桿企業如何破局?
紅餐編輯部 · 2024-10-28 09:16:13 來源:紅餐網
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餐飲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5家不同賽道的標桿品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本文為“2024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圓桌論壇環節實錄,略有刪減,紅餐網整編發布。
今年以來,餐飲收入的增速放緩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的全國餐飲收入為3.5萬億元,同比增長6.6%,為近十年的最低增速(2020年、2022年除外)。
行業增速放緩,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發展勢頭不錯的新品類。除此之外,一些老品牌也在繼續煥發活力。它們是如何應對當前挑戰,保持競爭優勢的?
“2024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紅餐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欣和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老綏元餐飲董事長李翠萍、珮姐重慶火鍋傳承人顏冬生、蘭湘子聯合創始人陳波、百品日光總裁李科,圍繞“品類標桿品牌如何打造競爭力”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下為論壇實錄。
01. 新形勢下,餐飲品牌的應對之道
唐欣:對很多餐飲人來說,今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嚴峻的市場形勢,也意味著考驗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時刻到了。為了應對大環境變化,各位今年都采取了哪些舉措?請為大家分享一下。
顏冬生:今年,珮姐重慶火鍋11周年,我們2019年走出來,在上海已經發展了6年,在深圳也快5年了。
說實話,今年的確下滑了。我們深圳門店的業績在全國能排前三。8月,我們深圳300、400平方的門店,實現了200多萬的業績,還是算強的。但今年我們還是做了很大的調整。
第一個調整,降低開店投資成本。
以前,我們開一家店要500萬。今年年初新開的深圳來福士店,成本在200萬左右。
最近我們又在深圳做了一家八卦嶺社區店,前不久開業,沒有做打折活動。這家社區店是我們自己裝修、改造的,花了70萬就做下來了。
我們降低了開店投資成本,從500萬到200萬,再到70萬。我看了大眾點評,這家店在大眾點評上有88條留言,每條都很真實,沒有一條差評。這算是我們一個新門店模型。
第二個調整,降低運營成本。
珮姐在廣州的門店面積是170平方米。今年,我們只做了120平方米的門店。因為看到2-4個一起來吃的消費者比較多,所以把部分門店的面積控制到了85—90平方米。
珮姐的核心是做有品質的重慶火鍋,在品質沒有變的情況下,把模型做輕、投資減輕,人力從以前的20、30人減到了12人,控制了投資、運營成本、房租和人工。過去,我們深圳一家店的租金1個月要53萬,現在開的社區店只要5萬的房租,租金降下來了。
第三個調整,就是做私域,提升復購。
現在只要掃碼就能知道顧客在珮姐重慶火鍋吃過幾次。有一位顧客消費了169次,但我們以前也沒有特別為他做什么,因為珮姐門店永遠都在排隊。
但現在我們為顧客做了更多服務,并且還對服務進行了細分,比如怎么拉新,怎么把老客戶服務得更好,怎么為一些高價值會員做一對一、更細致的服務。
尹江波:在今年餐飲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陶陶居面臨著一定壓力,但也在作出積極的調整。
陶陶居今年做出了三個優化: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工作動線、優化人力資源。同時也在探索新的門店模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保持企業經營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到目前為止,陶陶居已經開設了42家門店,陶陶居不追求短時間內百店、千店,而是放眼長期發展,等團隊打磨成熟再開店。
面對當下激烈的競爭,陶陶居不打價格戰,要卷的是品質。在最新的5.0門店中,陶陶居增加推出了特色海鮮產品,生猛海鮮搭配粵式做法,為門店營收帶來新的機遇。
△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
來陶陶居喝早茶是廣州人的生活方式。很多外地人來廣州喝早茶也會選擇來陶陶居,但我們不是為外地人服務的,陶陶居首先是廣州人民的陶陶居,必須讓廣州人熱愛它、喜歡它,成為廣州人的日常。陶陶居的基因就是手工茶點,一個企業要有長足的未來,飲食文化就是它的根基和靈魂,不能把這個東西丟了。
在經濟下行過程中,餐飲行業也不會消亡,我依然看好餐飲行業,好吃的餐廳、性價比高的餐廳是不會倒閉的!
李翠萍:雖然今年經濟下行,但是老綏元的營業額沒有下降,利潤略微下降了一點。
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做了幾個調整,我們總結為:四控、兩穩、三創新。
四控,包括食材的控制、價格的控制、品質的控制、安全的控制。
兩穩是穩盤子、穩現金流。第一穩是穩盤子。今年只在北京開了一家直營店,開了一些特許加盟店。第二穩就是穩現金流。我很看重現金流,心里一定要有數,保證現金流不能斷。
三創新。第一,創新線上業務。我們做的是區域餐飲連鎖品牌,以前一直沒有做線上。去年開始做線上,今年加大了力度,發展電商業務,還跟杭州專門做電商的公司打造了合營企業。
第二,今年,我們也開始重視董事長IP的打造。以前,我老覺得自己社恐,時間也不夠。我是內蒙古小吃專委會的主任,今年我打造了一個人設,去探內蒙古所有的燒麥店。我走了20家店,燒麥都做得非常好,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每個門店都有它的優點,探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第三,我們還承辦了自治區的文化旅游節,帶著團隊推廣內蒙古味道。做行業的事情,企業自身也很受益。
△老綏元餐飲董事長李翠萍
我做了這么多年餐飲,發現餐飲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食材的競爭,沒有好食材做不出來好味道,沒有好味道客戶的體驗感就不好,企業就不會有回頭客,不能長久地發展。
李科:從近2年來看,特別是去年,我們確實感受到壓力傳遞到了供應鏈端。不過,環境越是艱難,我們越應該堅持,越是艱難就越應該有自己的差異化。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對于這樣一個比較艱難的環境,我們應對的方法可以總結為兩個關鍵詞,聚焦和創新。
第一個關鍵詞:聚焦。
只有聚焦才能持續應對成本壓力,只有聚焦才能把一個小事情打磨得足夠銳利,只有聚焦才能把一個不錯的品類做到極致化。過往,做到60分或80分就可以了。在現在這個時代,做到100分是應該的,做到120分才可以活下來,做到150分,才能讓客戶滿意,這是質價比的問題。
過去10年的時間,百品日光都聚焦在番茄領域,讓品質足夠聚焦,讓成本足夠聚焦,把足夠的利潤讓渡到餐飲品牌,讓它們更加具有競爭力。
第二個關鍵詞:創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覺得每個品類都應該做出不同。
未來,一家傳統企業要老菜新做,老元素新組合才能應對現在的市場競爭。比如,過去一年,我們首次從全球引入黃金番茄。誰能想到番茄是黃色的、金色的?這也是我們的創新。
我認為,足夠聚焦,企業才能形成足夠的成本優勢。足夠創新,才能帶來足夠的新奇感,才能應對新一波競爭。越是艱難就越應該堅持,越是艱難越應該努力,越是艱難反而越應該有信心。
△百品日光總裁李科
陳波:可能大家都覺得,今年的市場環境特別難,但回望過去5年,從2019年到現在,市場都不是特別好,蘭湘子是在特殊時期成長起來的企業。
我們對環境是這樣理解的:每年環境的變化都是不可逆的,我們既不能左右市場的變化,也不能左右經濟的下行,唯一能做的是順應市場的變化。這五年來,我們每年都在面臨各種考驗。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適應市場變化,洞察客戶需求。
在市場變化下,如何迭代自己,這是餐飲人要去思考的事情。近5年,蘭湘子也順應市場變化進行了一系列迭代。
第一個就是門店模型。
過去5年,蘭湘子從1家店發展到了320家店,我們也在不斷打磨門店模型。一開始,我們有300多平米的門店,現在面積超過200平米的門店,都會經過董事會討論。通過不斷迭代,做更優的模型。
第二個就是效率。
面對現在的大環境,每個企業都要注重效率,效率就是生產力。在“三高”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優化運營效率、生產效率、獲客能力,給顧客更好的體驗感。
在效率方面,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在人才復制、人才培養、選址、用戶體驗上,我們不斷優化效率。這些事情的邏輯都是一樣的,讓客戶吃一頓好飯的同時,幫助他們節約時間。
△蘭湘子聯合創始人陳波
第三個是更好的體驗。
價格戰、性價比是今年的關鍵詞。像蘭湘子這樣人均消費50元左右的大眾餐飲品牌,怎么應對價格戰?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怎么從一個性價比品牌質變成一個質價比品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大部分同行都在做人均80-100元的湘菜,你做出了一個人均50元、符合大眾消費的湘菜品牌,這就是你在性價比賽道做的事情。
什么是質價比呢?具體來說,就是在人均消費50元的情況下,給消費者“人均消費80元”的消費體驗。顧客從看到品牌、體驗,再到最后愿意復購,整個用餐閉環中,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到這是一個有質價比的品牌。這是蘭湘子這5年一直在研究的事情。
未來,每一個品牌都要針對自身的顧客群體,研究他們的底層需求。除了好吃,還要想我們能為用戶群體解決什么需求?怎么為他們帶來更好的體驗,怎么優化生產效率?
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必須精細化運營的時代了。在這樣一個業績、流量都在下滑的階段,我們要思考,怎么提升內部管理效率、做精細化管理,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02.向下卷價格不是出路,
向上卷價值才有活路
唐欣:今年火鍋賽道的價格戰也很慘烈,從鍋底到菜品,整體客單價都在往下走,還有品牌做起了外賣,發力全時段全場景。
我們注意到,珮姐今年也做了很多調整來應對市場變化:包括聯合集采、探索小而美的新店型、出海等等。顏總能否跟我們具體分享一下,這些舉措的成效如何?接下來珮姐面對大環境的挑戰,還有哪些規劃?
顏冬生:我們12年沒變過,雖然中間有開放加盟、暫停加盟、重啟加盟,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做重慶地道火鍋,深挖火鍋這個賽道。
今年,我們把火鍋食材的源頭告知顧客,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怎么做的,也挖掘了一些非遺食材,重慶本地就有幾百個非遺產品,比如武隆豆干,我們把這些食材挖掘出來,傳遞到全國去。
△圖片來源:珮姐老火鍋公眾號
我們一直堅持做有品質的地道重慶火鍋,我會一直沿著這條路走到底。
唐欣:作為餐飲老字號,陶陶居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充滿活力、求新求變的,我們注意到去年陶陶居開出了4.0版本的新店,直接把“新鮮食材 現場制作”寫到門頭;今年7月又開出了“陶陶居臻品店”,一改過去的傳統中式風格,走起了“黑金輕奢路線”,并且還做平價海鮮。
尹總,能否為我們分享下這些動作背后有什么考量?在您看來,老字號如何做才能保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尹江波:中餐的特點是無法實現火鍋那樣的標準化,也無法以工業化為支撐,中餐在規模化發展上是受限的。現在大型中餐依然是手工作坊,依賴于師傅的技術和食材。
陶陶居是廣州的地標美食,而且還是殿堂級地標美食,這是廣州商務局和廣東省餐飲協會頒發的。
今年大環境不太好,但我們廣州門店的表現依然非常強勁。比如,廣州天河城的第五代門店,從7月4日開業以來,每一個中午、晚上都是排隊的。9月20日,我們又新開了一家1500平方的門店,這家店每天上午9點鐘就開始排隊,一直排到晚上,很受街坊鄰居們的喜歡。
我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其實我們在內部一直都有共識,要堅定不移做好廣州根據地,在廣州一定要做到第一強勢,還要保持長期top的位置。
目前我們全國的門店,各個商場、商業網點的門店,營業額基本都能在同區域排第一或第二。此外,雖然我們在盈利,但是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因為我們人工成本非常高。
△圖片來源:陶陶居酒家公眾號
現在大家都在賣套餐,打價格戰,很多火鍋店,打出了九塊九一盤的價格,但是陶陶居絕對不會卷入價格戰。我們的主營品類,比如茶點、燒臘、中廚小炒類不會降價,也不會有低價套餐。我們門店開業會有持續一周的試營業期,打8.8折,但僅限試營業,正式營業是沒有優惠的,恢復正價。
廣州人對陶陶居的認知是茶點做得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粵菜也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的一個調整就是把晚市做好。
我們從早上八點就開始營業了,有早茶、上午茶、午市、下午茶和晚市。原來晚市稍微弱一點。廣州人過了下午四點,就不會再吃茶點了,所以在晚市板塊,我們就把生猛海鮮補上來了。
原來陶陶居雖然也有海鮮,但是沒有大型海鮮,現在我們參照盒馬的價格,提供大型海鮮,保證25%的毛利。這屬于新增項,原有的業務不能降價,也不得參與價格戰。
跟去年同期比,我們的整體營業額掉了4.55%,這是被上海地區的門店拖累了,其實我們廣州、深圳門店是沒有掉的,廣州一些門店的營業額還保持了增長。
上海、北京、成都,為什么會出現下降?因為這些地方沒有早茶文化,這些地區的顧客,把茶點當成飯吃了,而我們茶點是獨立的團隊過去,發揮不上作用。把茶點也當成飯吃,無法呈現陶陶居的優勢。所以我們也在做一些調整。
目前5.0版本的店里,就可以看到陶陶居的生猛海鮮了。
唐欣:近幾年來,地方小吃受到市場關注。像河南胡辣湯、廣東牛雜、湖南臭豆腐,都跑出了一批品牌。您是內蒙古名小吃專業委員會主任,還創辦了老綏元燒麥,多年來一直在推動內蒙古特色小吃羊肉燒麥的發展。
目前,老綏元在全國20多個城市擁有140多家門店。在您看來,地方小吃要走出大本營,最大的難題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老綏元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李翠萍:呼和浩特有300多萬人口,餐飲門店有1.2萬家,燒麥館子就有3000多家。近幾年,很多人蜂擁而上做燒麥,燒麥館子也增多了。
去呼和浩特,不吃燒麥等于白來。和廣東人養成了喝早茶的習慣一樣,內蒙古人到了周五、周六、周日都要帶著全家人去燒麥館子聚一下,朋友小聚也會去燒麥館子,現在燒麥在內蒙、西北地區非常受歡迎。
△圖片來源:老綏元餐飲公眾號
如果是前3年走出去,我心里也沒底。過去,內蒙古的羊肉燒麥在全國沒有認知度,很多人覺得燒賣就是糯米燒賣。
這兩年,通過互聯網傳播,全國好多人都知道了內蒙古的羊肉燒麥。現在走出來,我是有信心的。
為什么呢?因為羊肉燒麥來自內蒙古,用的是內蒙古的羊肉、內蒙古的面粉。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是有機會跑向全國的。現在很多小吃都在從區域跑向全國,比如麻辣燙,所以我對羊肉燒麥跑向全國、走向海外有信心。現在好多人來找我合作開店,還有海外的人。
前幾年做燒麥的時候,我就覺得它是個小東西。現在回過頭來想,小的東西能做大,大的東西反而挺難做,因為復制起來、實現標準化、連鎖化挺難的。我從一個小燒麥做到今天,一路走來也在創新方面下了功夫。
過去,我覺得內蒙古的牛羊肉成本太高,羊肉燒麥走出來,擔心全國人民不接受。現在,我在羊肉燒麥里加了健康的蔬菜,芹菜、胡蘿卜等。把肉、菜結合起來,對身體也有好處。另外,我們還開發了其他口味的燒麥,比如豬肉的、素的。我們在七八年前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展示不重樣燒麥數量之最,品種達到了108種。
針對國外市場,我們又研發了酸的、甜的、辣的燒麥,圍繞地域口味來創新產品。
唐欣:去年開始,酸湯味型火了,百品日光也在不斷挖掘酸味,推出了“潮流三酸”等新品。李總之前做客我們紅餐網直播間時說過,當一個味型成為主流時,如何打造差異化就會成為難點。
那么在您看來,隨著酸湯口味越來越受歡迎,企業應該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呢?今年在味型變化、食材挖掘等方面,百品日光還關注到了哪些餐飲消費的新趨勢呢?
李科:這兩年,酸這個味型越來越火爆,是有一定趨勢可循的。酸甜苦辣,酸是排第一位的。現在流行的很多酸湯,要么來自貴州,要么來自云南,如果每家餐飲品牌的酸湯都講究原汁原味、正宗還原,那么酸湯產品就會非常同質化。
對于酸這個味道的發展,我充滿了信心。不過,它的爆發點,在于每一家餐飲品牌對酸有著不一樣的表達。
就好比火鍋。雖然我們都在講麻辣口味,實際上每家重慶火鍋的辣都不盡相同,各家有各家的特點,各家有各家的堅持。酸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酸這個味型的發展,應該要在酸上做很多不同的延展和創新。
以酸舉例,貴州有蝦酸、魚酸,包括最經典的紅酸、番茄、炸辣椒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酸味會與其他產品做很多跨界聯合。我認為,以酸作為基底味型并做不同的延展,會是酸這個味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片來源:百品日光公眾號
針對酸味型做創新,我認為有幾點很重要。
說到酸,我們都會想到番茄,番茄又講究產地。在表達新疆的酸味型時,我們可以針對番茄原汁原味的酸味來做延展;在表達貴州產品的時候,又可以和貴州發酵紅酸湯番茄進行結合。所以我覺得傳承經典、創新是最核心的點。
既然酸這個味型的風潮已經刮起來了,我也堅信這個味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
另外,酸味的創新,還取決于酸本身的應用和延展。
如果說過去十年里,以貴州為代表的酸湯魚,找到了好的酸味表達。那我覺得,這兩年,酸菜和牛肉,也找到了非常好的表達。好的味道搭配流行的、有質感的食材,才能推動一個品類更好地發展,這是我基于酸的一個看法。
唐欣:這兩年,湘菜發展勢頭非常好,一批湘菜品牌以一線城市為陣地,在北上廣深開疆拓土,今年初蘭湘子也進入了北京市場,1個月時間就開出6家門店。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年一線城市的餐飲生意似乎很不好做,尤其是北上,想問問陳總,您的真實體感如何呢?蘭湘子接下來的拓店思路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陳波:蘭湘子最開始是在新一線城市,今年1月進入北京市場。我們去年就計劃去一線市場了,也準備了一年時間。1-4月,我們在北京開了4家門店,這也是我們在北京市場的“打樣”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拓北京市場的難度比想象中的大很多。蘭湘子在全國的平均定價在50元左右。來到北京后,我們的定價是65元,比其他市場高出15元,但依然支撐不了北京的“三高”、營商環境和競爭壓力。
第二階段,也就是從4月開始,我們不斷調整內部模型,包括選址的模型和策略。4-8月,我們開出了8家門店。目前,我們在北京開出了11家門店。第二個階段,我們開出了7家門店,現在已經開業的總共是11家門店,現在還有5家門店在裝修。
△圖片來源:蘭湘子公眾號
打完這個階段后,蘭湘子在整個北京市場的情況,在全國門店里都處于一個中上等水平。通過第二階段的打樣,我們優化了門店的模型、選址策略和選品邏輯。目前,在整個北京市場,我們取得了一個階段性成果,適應了北京市場的競爭環境,顧客也認可我們。我覺得,未來在北京市場,蘭湘子會做得越來越好。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