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的新年勝意必須從一碗粉開始
林鐵 · 2025-02-06 11:36:55 來源:新湖南湘菜頻道
撥雪尋春,燒燈續晝。暗香院落梅開后。古人對立春的感知都始于自然的復蘇。春江水暖,百草回芽。一切都充滿著期待。今年的立春恰逢春節。南來北往,歲月轟鳴。家人聚在一起,長長短短,杯來盞去,慰藉著一年的甘苦酸甜。當然,對于那些節后就要背上行囊繼續遠行的人來說,過年就是一頓故鄉的風味,一串父母的嘮叨。這時節,無論是家里飯桌上,還是集鎮的小攤小店里,必然要來一碗米粉的。
北面南粉。據說,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北方制面的做法傳及南方,湖南最有名的粉比如津市米粉就得益于這種南北交融,同時傳過來的還有牛羊肉的工藝,無論麻辣還是燉牛腩,不吃牛肉粉,等于不識津市米粉的正宗。歷史掩蓋不了南方人的活泛,后來又整出豬腳粉 、鴨子粉 、魚粉 、排骨粉。
電影《妖貓傳》的開場,黃軒和空海在酒樓上吃面。是一碗油潑面。沸油澆在面上,爆香升騰,看著都好吃。大唐威武,面食很大氣。多年前我去西安,華山腳下吃 biangbiang 面,褲帶一樣寬的面,嚼勁足。然后,我堅定不移地把油潑這種工藝吸收過來。比如片片魚火鍋時,全部工序都完成,一定要撒一把花生米,和干紅椒段,然后淋幾勺沸油,這樣的片片魚才勁道。另外蒸魚的時候,蒸魚的好壞不在于放多少佐料,只要最后別忘了,鋪一層可生可熟的西紅柿丁,再潑上沸油。化平凡為神奇在此一潑。湖南的知名小吃,豬油拌粉,其實就是在撈起來的米粉碗中,滴醬油,淋一勺沸油。
湖南人的早餐根本就離不開米粉。
長沙的米粉以“扁粉”為主,質地光滑,口感細膩。湯底多用豬骨、雞骨熬制,清鮮醇厚,原湯肉絲粉,剁椒肉末粉,都是那些散落在居民樓小街小巷里的老長沙粉館的招牌。來長沙的朋友,只要隨手一搜,岳民巷鐵棚子面粉店、湘春路矮子粉店、中山路一傳食面粉店、西牌樓街公交新村粉館、八一橋原味粉館、天心路馨砣粉店,掛一漏萬無窮無盡,各有各的傳承,老長沙人百吃不厭。當然,一落座,“寬湯”(湯多粉少)、“帶迅干”(煮硬一點)、“重蓋”(多碼)、“免青”(不要香菜)等等,這些江湖行話一出口,你就更長沙了。
作家何頓有一篇小說《湖南騾子》,主人公對 “ 小時候的酸辣粉 ” 的味覺追憶,與拆遷中的老巷形成互文,一碗粉成為逝去年代的鄉愁容器。燙粉笊籬的弧度、碼子現炒的鑊氣、先喝湯再嗦粉的規矩,通過儀式化動作展現長沙人對飲食的執念。晨霧中煤爐的藍火、木勺磕碰搪瓷碗的脆響、豬油渣在湯面浮動的油花。這些感官細節瞬間將讀者拉入九十年代長沙的清晨街巷。
在外地的常德人有一句話,“想家了就去嗦碗粉”,一碗粉里藏著沅江的水汽和洞庭的稻香。常德人寧可在“楊永勝”“劉聾子”的店門口排隊半小時,也要趕在上午 10 點前吃“頭湯粉”。常德自古是洞庭湖的水陸碼頭。明清以來就是商賈云集的重鎮。碼頭工人需要快速又飽腹的餐食,所以就催生的常德米粉的傳播。重油重辣的湯底驅寒提神,熱燙耐嚼的圓粉補充體力。常德是湖南稻米最重要的產區,原料富沃。洞庭平原早稻米的米漿經過發酵壓榨成粗圓狀,與長沙扁粉柔滑相比,口感彈牙有韌性。碼子有牛肉、牛雜和麻辣牛肉經典三款,第一口辣,第二口麻,第三口鮮。
衡陽魚粉以鮮魚湯為底,用草魚或鰱魚熬制,湯色乳白,味道鮮美。邵陽米粉的代表是紅油牛肉粉,湯底紅亮,辣味濃郁。永州鹵粉以干拌為主,米粉煮熟后拌入鹵汁,配花生、蔥花和辣椒油。岳陽米粉以“清淡”為主,三鮮粉是最具代表性的,配以魚丸、肉丸和蛋餃。郴州殺豬粉,是用當天現殺的豬肉、豬雜煮湯下的粉。豬血嫩滑,豬肝脆爽,豬腸彈韌。湘西米粉以“酸辣”為主,酸菜、剁椒、油辣子,酸爽開胃。湘西的保靖縣有一種粉,比筷子還粗。而湘西瀘溪齋粉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粉絲如龍須,除了加辣椒、花生米,還需加上 “ 六味胡椒湯 ” ,清香撲鼻。
湘西人沈從文的《邊城》里,吊腳樓臨水而筑,河街市集與自然山水渾然一體。米粉挑子若隱于青石板巷陌間,或與渡船碼頭的晨霧、酉水河上的櫓聲形成對照。米粉挑子的炭火日復一日明滅,如同渡船在河面往返。這種循環的日常,成為沈從文對抗現代性焦慮的 “ 永恒烏托邦 ” 象征 —— 即便翠翠的命運懸而未決,吊腳樓下的那碗粉依然在晨光中升起熱氣。
沈從文特別愛吃甜,一天吃不到就不睡覺。有一次聶華苓問沈老,為何這么愛甜。沈老意味深長地說,年輕的時候愛上過一個糖廠的姑娘,但沒有成,所以一生想吃糖。沈從文算得上湖南文藝的巔峰代表。他對生命的領悟大概就是這塊糖吧。我始終認為,給沈從文最大影響的就兩個人,屠格涅夫和弗洛伊德。屠格涅夫給了他節制的語言,弗洛伊德給了他節制的情感。正如那塊糖一樣,“未滿足”才意味著生命的真實。沈從文終其一生的作品,都在表達這樣一種未滿足。《邊城》里的每一個人,爺爺、翠翠以及不為人知的翠翠母親,都有一個未滿足的夢。
不被表達、未滿足以及被忍住的那一刻,往往藏著深深的愛意。過年的愛意是什么?是不再催婚催娃的絮絮叨叨,是嘴上怪你挑食卻一直記得你吃米粉不放蔥花、吃火鍋要加香菜的兒時習慣,是臨行時舉起來沒揮幾下又默默放下的手……
立春之所以值得期待,因為了儲備了足夠一整年折騰的老家能量。元氣滿滿,春暖花開。有人牽掛,你永遠是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早上,小崽喂完雞,高興地跑過來說,“多么幸運呀,我發現了一只蛋”。卡梅拉和卡梅利多的故事聽多了,果然成真的了。好吧,就煎了這個蛋,蓋在奶奶給你做的酸湯肉絲粉上吧……
本文轉載自新湖南湘菜頻道,作者:林鐵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