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餐飲人!逆行亦前行,平凡卻不凡
紅餐編輯部 · 2025-01-30 21:28:26 來源:紅餐網
這些餐飲人的故事,總有一個會讓你熱淚盈眶。
過去一年里,餐飲人經歷了太多太多,有過努力,有過堅持,有成功,也有失意......
但無論時光怎樣變化,有些感動常在。一些普通餐飲人背后的故事,仍舊讓我們看到了溫暖與希望。
“對無收入者免單”的餐館
“我有三碗面,一碗傳承,一碗慈善,一碗溫暖。”這是四川成都一家叫“三碗面”的小面館店內墻上張貼的一句話。
面館老板叫黃明,來自四川達州,他和妻子王燕(化名)共同經營著這家面館。
黃明原本在成都經營魚火鍋生意。2023年,火鍋店生意不景氣,營業額下滑明顯。黃明敏于是便在魚火鍋店東側開了一個窗口,擺上桌椅,開始賣面。2024年夏天,又分出魚火鍋店三分之一的鋪面,重新裝修,改為獨立面館,取名“三碗面”。
“三碗面”的名字背后,其實藏著一段難忘的經歷。
七年前,黃明經歷了生意的低谷,分店接連倒閉,欠下百萬債務。有次回老家求人借錢,在火車站手機、錢包被偷,身無分文,一家名叫“三碗面”的面館向他伸出援手,免費請他吃了一碗面,還塞了200塊給他當路費。
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讓黃明決定沿用這個名字,并將溫暖傳遞下去,為環衛工和無收入人群提供免費面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圖文無關
所以,在這家面館里,環衛工都能免費吃面,也成為了店里的常客。除了向環衛工人免費外,這家店還曾向從事酒水銷售卻被公司優化的中年男子、四處求職卻屢屢碰壁的日結工、創業失敗后無奈選擇送外賣的小哥提供了免費面。
為了讓這些來吃免費面的人不感到尷尬,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黃明也想過不少辦法。
面館裝修前,黃明就和王燕通過魚火鍋的小窗口賣面條,在窗戶頂上掛了塊牌子,人們可以敲敲這塊牌子,或把牌子取下來遞給煮面的人,就可以享用到一碗免費面。
盡管7年前欠下的百萬債務至今還未還清,但黃明從未有過一絲抱怨,也未停止幫助他人的腳步。
而像黃明夫妻這樣“對無收入者免單”的餐館,僅僅在成都,至少還有三家。比如在成都沿二環高架路往北6公里,何吉發的“手撕面館”,其免單群體除了無收入者,還有殘障人士。
這樣的餐館,也在各地蔓延。根據鳳凰網等媒體的刊文報道,如今在一二三線城市均有出現類似的免單餐廳,一個城市出現一兩家后,很快會有餐廳效仿加入,有連鎖餐飲,但更多是個體小店。
這些小店的經營者是辛苦的,他們起早貪黑,用自己日復一日的辛勤換得一份穩定的收入,補貼家用。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溫暖的。
“不能讓英雄的店倒了!”
2024年8月中,在北京海淀區西二旗大街,一家名叫“亮健容天老北京羊蝎子火鍋”的餐飲小店,突然“火”了起來。
每到飯點,店里都顧客盈門。
有顧客驅車數十公里甚至從外地專程趕來;有顧客主動為忙不過來的店員提供幫助;還有顧客把錢扔在火鍋店外轉身就跑,店員追了幾條街才還上……
緣何如此?皆因不少人在聽說火鍋店的老板因救落水者而犧牲的事跡后,想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表達敬意。
火鍋店老板欒留偉,山東人,生前和妻子薛巧艷經營著這家火鍋店。據媒體報道,早在七年前,欒留偉夫妻二人就在北京開過一家羊蝎子火鍋店,但后面因各種情況導致火鍋店暫停營業,中間幾經波折,終于在2024年4月,他們把新店開了在西二旗。
2024年8月10日,欒留偉帶女兒在河北固安永定河邊游玩,被遠處的呼救聲吸引。
面對落水兒童,他毫不猶豫跳入水中施救,然而在成功救起3名兒童之后,欒留偉再撲進水中,設法施救大人時,因為體力不支不幸溺水,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視頻來源:海報新聞
欒留偉犧牲后,有共事7年的員工直言,他一直都是個熱心腸。“隔壁店家燃氣沒了,二話不說騎上摩托去幫忙繳費;店里員工家人在工作單位突發腦溢血,他放下手頭工作,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就算是路人想借用飯店衛生間,他也總是熱情指引,還要求員工永遠不要阻攔。”
隔壁餐飲店老板也表示,欒留偉直爽仗義。據其回憶,有次自己和取餐的騎手起了沖突,正巧欒留偉在旁邊,主動出來安撫。“他說大家出來掙錢都不容易,各讓一步,就把事情解決了。”
眾多消費者在知道欒留偉的事跡后,也開始紛紛用自己的方式,向這位英雄表達敬意。
一位北京大哥說:“不讓它倒閉,這點本事,咱北京人還是有的。”
有從外地專門趕過來的顧客表示:“不能讓英雄的店倒了,這家店要一直紅紅火火開下去。”
從不吃羊肉的八旬老奶奶,專門來到店里,給家里人打包;
遠在河北石家莊的老師,帶著十多名學生來店里吃飯;
還有一些實在排隊等不及吃飯的,試圖把錢留下,又被服務員堅決塞了回去。
面對激增的客流,店內員工忙得不可開交,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主動來幫忙。
海淀區清河街道增派人手,保障店鋪外道路交通暢通;隔壁商家主動搬來成箱的礦泉水,讓排長隊的客人自行取用;還有其它門店老板派來員工全職干了一個多月,堅決不收工錢……
一個餐飲人的善舉,傳遞到了一群人。
2024年8月21日,寧陽縣為欒留偉舉行了莊重的安葬儀式,縣政府追授他 “新時代寧陽楷模” 稱號。
2025年1月3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4北京榜樣”年榜人物中,欒留偉獲得年度特別獎。
英雄不應該被忘記,也不會被忘記。
為困難老人免費送餐八年
在上海靜安區嶺南路上,有一家承載了24年歲月的“新旺美食林”,它的店主俞迎春,是社區里人人稱贊的好人。
2000年,俞迎春夫婦從上海崇明區來到嶺南路,彼時嶺南路的店餐飲氛圍尚未形成,只有寥寥幾家餛飩攤。但俞迎春堅信,只要腳踏實地,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創業初期,為節省成本,夫婦倆身兼數職,俞迎春負責進貨、迎賓、跑堂,妻子則承擔點菜、收銀、拖地等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即便創業艱難,俞迎春也始終堅守誠信經營的底線。
有一次,店內冷庫突發停電,數百斤進口牛排全部解凍。有人勸他復凍后賣掉,可俞迎春堅決不同意,他果斷銷毀這批牛排。在他看來,牛排解凍復凍易滋生細菌,絕不能坑害消費者。
那次,小店損失了約8萬元,這對初創小店而言,不是小數目。但俞迎春堅持,誠信是經營的立身之本,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容不得半點僥幸。
秉持“寧愿少賺點,也要對得起消費者”的理念,俞迎春店內的招牌菜,10多年來只漲了兩三元。
開店沒多久,俞迎春注意到社區里老年居民眾多,臨汾路街道老齡化率高,有不少高齡、獨居和困難老人。
有年中秋,他主動找到社區干部,提出邀請老人到店里免費聚餐,此后每逢春節、中秋、重陽,“新旺美食林”都成了老人們歡聚的地方 。
2017年,看到參加聚餐的老人因行動不便越來越少,俞迎春又向社區提議,為急需幫助的老人贈送免費愛心餐。
自此以后,俞迎春一直堅持親力親為有需要幫助的老人制作餐食并配送,從寒冬到酷暑,從未間斷。哪怕臺風天,愛心餐也準時送達。
俞迎春的愛心也感染了周邊商戶。隔壁包子鋪常拿出剛出爐的包子,讓他捎給老人;鄰街理發店主動為老人免費理發;名廚象山海鮮店已經連續兩年邀請獨居老人吃團圓飯……
在俞迎春的號召和鼓勵下,許多沿街餐飲小店還凝聚起來,成立了“街道餐飲行業黨建聯盟”,大家共同商議經營難題,為街區共建共治出謀劃策。
遇到有困難的店主,俞迎春總會熱心幫忙。有餐飲店裝修開業,他還主動上門介紹街區情況,為店主解決辦證和清理建筑垃圾的難題。
24年來,俞迎春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在煙火人間傳遞著溫暖與善意。
守護“童年味道”的小吃店
臨近年末,廣東粵西湛江遂溪縣東山路旁的一家小吃店悄然走紅了。
而這間小吃店的故事,要從滿屋子看電視的“小孩哥”“小孩姐”說起。
2023年1月,“肥娟”邱智娟和丈夫林景歡開了一間童鞋店,取名“肥娟童鞋店”。店鋪緊挨著遂溪縣第三小學。
每天放學后,總有小學生被收銀臺上的電腦吸引,跑來蹭著看電視劇。
夫妻二人見狀,索性買了一臺電視裝在店里,方便孩子們觀看,甚至還拿出小零食分給學生們。一時間,這間鞋店成了眾多學生放學后最愛呆的地方,店里也時常傳出歡聲笑語。
店里學生多的時候,邱智娟連走動都費勁。換作別的商家,大概率會以 “影響生意” 為由,把這群沒多少消費能力的孩子拒之門外。
但肥娟夫妻不一樣,他們總是熱情招呼孩子們進店,讓他們安心等家長。有時家長來晚,肥娟還幫忙照看……
雖說鞋店人氣爆棚,可買鞋的顧客寥寥無幾,每天營業額最高也就500元,也就勉強夠交房租。
無奈之下,2024年11月,夫妻倆決定關掉童鞋店,并發布一條視頻,稱“我們決定倒閉了,哈哈……”
沒想到,這條視頻引發網友關注,大家紛紛建議他們轉行開小吃店。那些曾在店里收獲快樂的學生們,也行動起來,幫著出主意、打聽周邊小吃價格。
在網友和孩子們的幫助下,2024年12月26日,肥娟小吃店開業了。
為了回饋孩子們,肥娟小吃店制定了非常親民的價格,1元一份火雞面,2元一份薯條,3元一份炸雞柳。憑借實惠的價格和滿滿的愛心,小吃店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肥娟夫婦的舉動,也迎來了口口傳播,很多顧客慕名而來。
不過,肥娟夫婦依然不改初心,面對門店走紅,他們回應:“我們是普通人,是大家的關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喜歡現在的日子,以后會繼續做好吃的給孩子們,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結 語
在每一個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里,餐飲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帶來溫暖,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里,讓我們給這群最可愛的餐飲人一個溫馨的微笑,誠摯向他們說一聲:辛苦了!
新的一年,也衷心祝愿每一位餐飲人,事業蒸蒸日上,闔家幸福美滿。
?
備注:上述圖文、視頻素材來源于央視網、中國民族報、南方日報、海報新聞、極晝工作室、上觀新聞等。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