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萬如何成為全球醬油之王
Mote莫特 · 2025-02-06 14:57:58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故事要從1661年說起,龜甲萬的前身——一家名叫野田醬油的小作坊,坐落在日本的一個小鎮上。那時候,它還只是眾多醬油制造商中的一員,醬油市場的競爭激烈,正如日本江戶時代刀光劍影的商戰一般。然而,這家小作坊的產品卻憑借著獨特的三味醬油,逐漸脫穎而出。憑借江戶川的地利,運費低廉的優勢,野田醬油在競爭對手紛紛折戟時,悄然將市場的版圖逐步擴大。
01 家族手工業的崛起
龜甲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61年,當時日本野田的茂木家族和高梨家族開始釀造醬油。野田地區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成為理想的醬油生產地。茂木家族掌握了獨特的發酵工藝,使其醬油與眾不同,并逐漸獲得市場的認可。
1838年,茂木佐平治向中央政府申請并成功注冊了家族品牌“龜甲萬”。該品牌最早在1782年開始投入商業使用。1782年,茂木佐平治正式注冊了“龜甲萬”品牌,這標志著龜甲萬作為商標正式登場。憑借著優質的口感和嚴格的品質控制,龜甲萬醬油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成為幕府將軍的指定供應商。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提升了龜甲萬的品牌形象,也為其在全國范圍內奠定了穩固的市場基礎。
02 八大家族的合并
隨著茂木、高梨等家族的分支逐漸發展出數百家小型釀造廠,醬油市場出現了產能過剩,競爭愈加激烈。1917年,8個家族在冊商標超過200個。
1917年是龜甲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家族內部的協調下,八個家族(包括茂木家族、高梨家族和堀切家族)共同合并成立了“野田醬油株式會社”(后更名為“龜甲萬株式會社”),這是現代龜甲萬的前身。這次合并的核心目的是減少內斗,增強市場競爭力,并適應當時日本工業化的需求。
此后,公司采取了進一步的并購行動,1925年吸收了三家相關公司,推動了醬油的工業化生產。龜甲萬在1926年建立了現代化的七號醬油廠,采用水壓壓榨機、輸送帶和鍋爐等設備,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1939年,公司為紀念成立20周年,還特別為日本皇室保留了傳統手工釀造的醬油,這一舉動進一步鞏固了龜甲萬在日本國內的地位。
03 進軍美國的冒險之旅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占領軍帶著對日本文化的深厚興趣回到故鄉,他們帶回了不僅僅是日本的手工藝品,還有那帶有奇特咸味和發酵香氣的醬油。龜甲萬的管理層敏銳地意識到,美國市場或許是一個巨大的藍海。然而,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對于醬油這個詞匯知之甚少,大多數美國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印度墨水”。
1957年:開始進軍美國
1957年,龜甲萬在舊金山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正式踏上了進軍美國市場的旅程。然而,最初的挑戰并不小。為了改變美國人對醬油的陌生認知,龜甲萬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市場推廣。超市里,龜甲萬的工作人員不遺余力地舉辦試吃活動,向美國消費者展示醬油與肉類的絕佳搭配,創造了著名的廣告語“Delicious on Meat”。美國人漸漸發現,這款來自遙遠東方的調味品,居然能讓他們的牛排和烤肉味道更加出眾。
1961年:照燒醬風靡美國
不僅如此,龜甲萬還根據美國人喜愛烤肉的飲食習慣,創新推出了照燒醬(Teriyaki Sauce),這款醬汁迅速成為廚房里的明星產品。“Teriyaki”這個詞甚至進入了韋氏大詞典,成為美國烹飪文化的一部分。
1956年,《舊金山紀事報》刊登了一篇題為“Kikkoman是萬能調味料”的文章。此后,龜甲萬醬油的標簽上增加了“ALL-PURPOSE SEASONING”的字樣,突出其適配多種食材和菜肴的特點。半個多世紀前在美國誕生的這一廣告語,象征了龜甲萬醬油如今作為全球“萬能調味料”的地位。
1973年:美國的第一家工廠落成
伴隨著醬油的需求猛增,龜甲萬意識到,單靠從日本進口醬油已經無法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于是,1973年,龜甲萬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沃爾沃思成立了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這是龜甲萬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Made in USA”的醬油第一次出現在市場上。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和運輸成本,也標志著龜甲萬在美國市場的真正扎根。
04 從鐵板燒開始的歐洲征程
在北美取得成功后,龜甲萬迅速將目光投向了歐洲市場。1973年,龜甲萬的歐洲之旅從德國杜塞爾多夫開始,公司別具匠心地開設了一家鐵板燒餐廳。餐廳的廚師在顧客面前現場烹飪,醬油的鮮美風味與肉類和當地食材的絕妙結合,帶來了視覺、嗅覺、味覺的多重感官享受。這種源自美國市場的成功試吃活動,被巧妙地轉化為餐飲體驗,使醬油在歐洲市場初露鋒芒。
此后,龜甲萬繼續在不同國家推廣醬油,結合各地的飲食文化推出多樣化的菜譜和使用方式,打開了醬油在歐洲的更多可能性。盡管歐洲各國的飲食文化獨具一格,消費者對外來口味較為保守,但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頂級廚師開始青睞日本醬油,將其引入歐洲高端餐桌。
1997年,龜甲萬在荷蘭建立了首家歐洲生產工廠,成為向整個歐洲市場供應醬油的核心基地。近年來,龜甲萬的產品逐漸擴展至俄羅斯及中歐、東歐等新興市場,醬油的世界調味品地位在歐洲的認可度也日益增強。
05 深耕中國市場
1990年:攜手統一,進軍中國臺灣市場
不僅在歐美市場大展拳腳,龜甲萬同樣重視亞洲。
龜甲萬的首站是中國臺灣地區。1990年,龜甲萬與臺灣最大的食品企業——統一企業集團合資成立了“統萬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龜甲萬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憑借臺灣地區對日式醬油的喜愛以及歷史上的消費基礎,龜甲萬在臺灣市場迅速嶄露頭角。龜甲萬并沒有直接復制日本的醬油,而是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開發了適合臺灣市場的新品,如加入海鮮精華的鮮美露和適合火鍋的料亭和露,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
2000年:深入中國大陸,立足昆山
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巨大且充滿挑戰。2000年,龜甲萬與統一企業集團在江蘇昆山成立了“昆山統萬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大陸市場。這個合資企業不僅是龜甲萬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也標志著龜甲萬在中國的戰略進入了更深層次。2002年,昆山工廠開始向中國市場供應醬油,龜甲萬逐漸走進了中國大陸家庭的廚房。
然而,中國大陸的醬油市場已經被本地品牌牢牢占據,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差異巨大。為了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龜甲萬對產品進行了多次本土化改良。例如,在南方消費者更偏愛口味偏甜、顏色較深的醬油,因此龜甲萬推出了加入焦糖的定制版產品,以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
2008年:擴展至中國北方市場,石家莊的戰略布局
龜甲萬的中國擴展并沒有止步于南方市場。為了進入中國北方,龜甲萬與統一企業集團再次合作,于2008年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了“統萬珍極食品有限公司”。這一舉措不僅鞏固了龜甲萬在中國的供應鏈,也加快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擴展步伐。石家莊工廠自2009年起開始供貨,為中國北方市場提供優質的龜甲萬醬油。
龜甲萬的成功在于不僅提供高品質的醬油,還注重消費者的教育與推廣。在中國的銷售中,龜甲萬強調其“自然釀造”“健康”的品牌理念,同時通過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直接面向年輕消費群體,逐漸將龜甲萬的品牌形象滲透到中國的高端市場。
06 布局東南亞
在進軍中國大陸的同時,龜甲萬也沒有忘記東南亞其他市場。1983年,龜甲萬在新加坡成立了“龜甲萬新加坡公司”,并于次年建立了當地的醬油生產基地。新加坡不僅是東南亞的物流樞紐,更是龜甲萬拓展東南亞市場的跳板。龜甲萬利用新加坡的優勢,向周邊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出口醬油,成為了東南亞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在此之后,龜甲萬繼續加強在東南亞的布局,努力將“健康、天然”的品牌理念傳播到更多地區。憑借在全球市場的成功經驗,龜甲萬能夠應對不同市場的挑戰,并不斷推出適應各地口味的定制產品。
07 南美市場的崛起與新希望
在鞏固了亞洲、北美和歐洲市場之后,龜甲萬終于踏足南美這片全新的土地。2020年,龜甲萬在巴西設立了全資子公司“龜甲萬巴西商工有限公司”,開始針對巴西市場推出符合當地口味的醬油和相關產品。雖然巴西的本土醬油市場長期以來由巴西式醬油主導,但龜甲萬通過精心設計的本地化產品和品牌推廣,逐漸贏得了巴西消費者的喜愛。自2021年11月起,巴西工廠正式開始生產龜甲萬醬油,這一新的生產基地為龜甲萬在南美市場的擴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走向全球的味道
從日本的一個小鎮,走向全球100多個國家,龜甲萬的全球化之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龜甲萬始終堅持其核心價值觀: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健康的醬油產品。龜甲萬醬油的成功出海,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帶來了更多啟發,東方的味道可以更加大膽地走向世界。
相關文章:
[1] 2024年龜甲萬公司出海進程的復盤與啟示(華泰證券)
[2] 海外發展 | Kikkoman Corporation(龜甲萬官網)
[3] HISTORY OF KIKKOMAN CORPORATION (1661-2022)(PDF書)
[4] How the Japanese Soy Sauce Became A Global Seasoning(2017年11月14日,JAPAN Forward)
[5] Kikkoman - Wikipedia
本文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Mote莫特 FBIF創始人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