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萬:在不吃醬油的美國,如何賺了70多年?
Mote莫特 · 2025-02-05 10:09:13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故事要從1956年的那個夜晚說起。
那是美國大選的最后關頭,全美幾百萬家庭守在電視機前,屏息等待大選結果的揭曉。這時,電視畫面突然被打斷,一則黑白動畫廣告播了出來:簡單的人物形象,配上朗朗上口的音樂,“Kikkoman, Kikkoman Soy Sauce”(龜甲萬,龜甲萬醬油)在屏幕上反復出現。對于大部分美國觀眾來說,這個廣告顯得非常突兀,畢竟“醬油”這個調味品在當時的美國市場幾乎無人問津。
在美國大選結果當天,龜甲萬投放的電視動畫廣告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這是龜甲萬進入美國市場的第一步,也是他們首次嘗試在美國投放廣告。這條廣告選擇在大選期間播放,不僅是因為收視率高,還因為龜甲萬大膽賭上了整年的廣告預算。雖然看起來有些瘋狂,但這個策略成功了。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第一次聽說了“Kikkoman”這個名字,醬油這個概念也慢慢植入了他們的腦海中。
然而,龜甲萬進入美國的故事,遠不止這次廣告投放那么簡單。
在不吃醬油的美國人身上,龜甲萬卻賺了70多年的錢,怎么做到的?
01 逆境中的機會
1950年代的日本,醬油市場正經歷嚴重萎縮。龜甲萬85%的收入依賴醬油,而國內醬油市場上的激烈價格戰使得企業步履維艱。出于無奈,龜甲萬的管理層決定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與其去相對容易接受亞洲調味品的東南亞市場,他們卻選擇了看似最不可能成功的美國——一個以甜食為主、不吃醬油的國家。
茂木友三郎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這個大膽的決定,背后少不了茂木友三郎的推動。茂木友三郎是龜甲萬的第十代社長,彼時他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MBA。通過與美國人的日常接觸,他敏銳地發現,雖然美國人對醬油一無所知,但這個市場卻潛藏著巨大的機會。一方面,美國的亞洲移民數量正在增長,另一方面,隨著日本料理逐漸進入美國的餐飲業,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接觸到亞洲菜肴。
“美國人接受了鹽和胡椒,那為什么不可能接受醬油呢?”茂木友三郎心中滿懷信心。他認為,醬油可以成為美國市場的一片藍海,而他的目標是讓每個美國家庭都備上一瓶龜甲萬醬油。
02 為美國胃口量身定做的醬油
關于龜甲萬Teriyaki Sauce的報道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不過,想讓美國人接受醬油并不容易。在1950年代,美國消費者對醬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有人形容它像“有氣味的墨水”,還有人說“這東西太可怕了”。龜甲萬很快意識到,如果想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必須對產品進行本土化改造。
當時,美國人攝入的鹽分在下降,但對甜味的需求卻在上升。為了適應美國人的口味,龜甲萬不僅降低了醬油的咸度,還適度增加了甜味。這樣一來,龜甲萬的醬油比傳統的日本醬油口感更加適合美國人的餐桌。
此外,龜甲萬還推出了一款為燒烤量身定做的照燒醬——“Teriyaki Sauce”。通過在醬油中加入菠蘿汁等美國人喜歡的甜味元素,這款照燒醬迅速征服了美國消費者。1962年,龜甲萬的照燒醬在美國市場大獲成功,成為了燒烤時的必備調味品。照燒醬不僅成為美國餐桌上的新寵,“Teriyaki”這個詞甚至被收入了美國的韋氏詞典。
03 試吃推廣,手把手教美國人用醬油
僅僅有好產品還不夠,龜甲萬知道必須讓美國消費者親自體驗醬油的美味。在早期推廣過程中,龜甲萬派遣員工到超市舉辦試吃活動。他們在現場烤制醬牛肉,用龜甲萬醬油調味,然后分發給顧客試吃。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效果顯著,很多人試吃后當場購買。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龜甲萬還與美國的美食專家合作,設計出一系列與美國本土食材相結合的菜譜。1963年,龜甲萬出版了《照燒與壽司:精選72種食譜》一書,書中推薦了用龜甲萬醬油烹制的各種美食。這些食譜迅速打動了美國主婦們的心,她們發現,原來醬油不僅僅能用于日料,還可以用于燒烤、燉菜甚至沙拉調味。
龜甲萬還大力推廣電視廣告。在大選廣告的成功之后,他們繼續在黃金時段播出廣告,讓“萬能調味品”的概念深入人心。當時,龜甲萬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廣告語——“All-purpose seasoning”(萬能調味料)。這一廣告語直觀地向美國消費者展示了醬油的多功能性,讓他們明白,醬油可以適用于各種菜肴,不再局限于日本料理。
04 建立本土生產線:扎根美國市場
龜甲萬的美國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廣告和推廣活動為品牌打下了知名度,但高昂的運輸成本和進口關稅讓產品的利潤微乎其微。為了降低成本,1973年,龜甲萬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起了第一座醬油生產工廠。這不僅極大降低了龜甲萬的運營成本,也使得產品可以更迅速地進入美國各大超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到1990年代,龜甲萬的美國市場已經十分穩固,甚至成為了美國家庭日常餐桌上的常備調味品。據統計,到1996年,照燒醬在美國商超渠道的銷量已經占到了龜甲萬醬油產品總銷量的80%。龜甲萬在美國的成功,也讓它有底氣將這一經驗復制到其他海外市場。
05 七十年后的龜甲萬:從無名到常青
龜甲萬進入美國市場已經70多年。2023年,龜甲萬在北美市場的年營收達到了3385億日元,幾乎是日本市場的兩倍。如今,龜甲萬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保持在60%左右,成為了北美最大的醬油供應商。曾經那個被認為不可能的市場,如今已成為龜甲萬的全球最大市場。
龜甲萬的成功不僅是一次商業奇跡,更是一段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旅程。從最初面對“不吃醬油”的美國人,龜甲萬通過大膽的市場決策、對產品的本土化改造和巧妙的營銷策略,逐步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今天,提到“Soy Sauce”,美國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Kikkoman”。
龜甲萬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秘訣在于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敢于創新,并堅持不懈地適應市場需求。面對挑戰,他們不僅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更把一個小小的調味品做成了美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
在不吃醬油的美國人身上,龜甲萬卻賺了70多年的錢,怎么做到的?
[2] Overseas expansion | Kikkoman Corporation(龜甲萬官網)
本文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Mote莫特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