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8億美元!MANNER咖啡一上海門店被立案調查
· 2022-05-24 10:51:2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5月23日夜間,#MANNER咖啡一上海門店被立案調查#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吳江路一店(MANNER COFFEE)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店存在環境衛生差、未按規定貯存食品等行為。
圖 / 央視財經
現場查見,當事人店內食品處理區地面散落食品打包后的廢棄紙屑和貼紙,地板有污垢,打包后待售的食品袋直接放在地面,有污染風險。另查見,當事人將食品原料“明治牛乳”(7箱)常溫堆放在店門外地面上,未按產品標簽上的貯存要求2℃-6℃冷藏存放。
執法人員當場責令當事人立即閉店清理環境衛生,將牛奶放進冷藏庫,開封使用前檢查性狀。
圖 / 央視財經
當事人店內環境衛生差、未按規定貯存食品的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第五十四條第一款“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的規定,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已依法予以立案調查。
上海市市監局提醒告誡:餐飲單位應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對食品原料和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嚴格按照食品標簽上標明的貯存條件和保質期使用,確保供餐安全。
網友:嚴查!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 食品安全真的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嚴查。
此前檢查也曾出現問題
涉事門店為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吳江路一店,其成立于2021年3月,所屬母公司為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
據悉,2021年5月,上海茵赫實業還曾因在抽查中發現問題,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責令改正。此外,其子公司海口茵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曾違反禁塑規定被罰款1500元。
此外,今年5月10日,有上海網友在社交平臺稱購買的Manner掛耳咖啡包內側黏有蟑螂卵,要求Manner咖啡給予相應賠償。Manner咖啡回應稱第一時間和顧客聯系,并在雙方都錄音的電話中明確表達了不是生產中會發生的問題,這當中涉及顧客放置在外面有蟲子爬過來的可能。顧客電話中執意要賠償威脅,不給巨額賠償就發布網上的行為,涉嫌敲詐和誹謗。
曾因員工稱“工資被打折”惹熱議
據南方都市報此前報道,5月10日,兩位Manner咖啡在職員工和一位離職員工通過社交平臺“爆料”Manner咖啡4月工資問題,隨即引爆了網絡上對Manner“討伐”的導火索。
MANNER COFFEE員工在社交平臺發帖稱,5月9日,門店負責人發來兩種工資方案選擇。據其披露的聊天截圖顯示,一是4月按照50個小時來計算,發放基本工資。二是4月不欠工時,拿打八折的上海最低工資(交五險一金后的)2072元。同時還附上兩份確認同意書,讓員工選定后截圖簽字。
5月12日,MANNER COFFEE針對此事發布聲明稱,該司在疫情期間按照全額滿額基本工資發放,高于上海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相關人員發布不實言論,嚴重損害公司名譽,將追究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Manner在聲明中表示,疫情期間絕大多數門店關閉的情況下,按照全額滿額基本工資(3600元-11300元)發放且正常繳納五險一金。同時,Manner還在公告中指出一名前員工目前供職咖啡品牌M Stand,并稱目前尚未清楚該前員工發布言論的行為是否受到直接或間接的授權或授意。
對此,5月13日,M Stand官號發圖并配文“堅持做自己,遠離碰瓷”,疑似做出回應。
估值28億美元
據介紹,上海MANNER COFFEE開創了國內精品小館的先河,基于上海本土咖啡文化向全國輻射。目前,該品牌在成都已開有12家咖啡門店。公開報道顯示,截止2021年1月底,公司上海地區門店全部實現盈利,毛利率在50%以上,凈利潤率超10%。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Manner在短短6個月內完成了4輪融資,H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Temasek淡馬錫、美團龍珠和字節紛紛入局。
其中,2021年2月Temasek淡馬錫投資時,公司估值為13億美元。同年5月美團龍珠出資時,估值已漲至20億美元。而僅在1個月后,這個數字一躍成為28億美元。
高歌猛進之際,一手將Manner扶持起來的今日資本卻悄悄退出了股東之列。2021年5月,徐新卸下公司董事職務,今日資本旗下的長青基金CTG Evergreen Investment將股份轉手給了Coatue Investment和H Capital。創始人韓玉龍夫婦重新掌握公司控制權,持股共計37.18%。
評論:食品安全底線失守
Manner咖啡的manner哪去了?
以下是來自中新經緯的評論。
打包后待售的食品袋直接放在地面;要求2℃-6℃冷藏的牛奶被隨意堆放在店門外……近日,上海一家Manner門店因存在環境衛生差、未按規定貯存食品等行為,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受到業內關注。
Manner被視為國產新興咖啡品牌的代表,根據公開報道,Manner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已開設近400家門店,最新一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28億美元。
其自身也標榜精品咖啡。官網顯示,“Manner將出品的高品質咖啡,配合了親民合理的價格及最好的服務”。針對其名字由來,有人認為品牌名字 Manner 代表咖啡的一種標準,也有人認為這是品牌創始人對咖啡消費大眾化的一種期待。
如今,隨著市場監管部門的一次現場檢查,其精心打造的“人設”崩塌,令不少咖啡愛好者大失所望: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線都沒守住,Manner咖啡的manner哪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市正在逐步推進復商復市,在前幾日公布的第一批商貿企業復工復市“白名單”中,也包括Manner運營公司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Manner工作人員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目前各家店鋪已經陸續復工,除了接團單外,也逐漸恢復了在餓了么、美團平臺的外賣訂單。
上海居民期待“咖啡自由”已久,Manner著急復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食品安全的底線決不能丟。既然號稱“高品質”“最好的服務”,就應該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對每一位顧客的舌尖安全負責,否則等待自己的只有“打臉”和被消費者拋棄。
本文由21世紀經濟報道整編自央視財經、南方都市報(nddaily)、中新經緯、新浪財經、公開資料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