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造鞋出名的莆田,要在預制菜再創奇跡?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3-02-27 21:38:56 來源:預制菜洞察

從單純的餐飲風口、產業風口,再到巨大的地方經濟風口,預制菜正成為各地爭相發展的產業經濟。

題圖:攝圖網

撰稿:陳漠

預制菜已然成為下一個產業風口,各地都在積極站位。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從去年開始,在廣州、長沙、成都等餐飲重地之外,一個熟悉的地名,頻繁出現在這波“地方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新聞中。它就是曾以“造鞋”聞名的莆田。

2022年,莆田市印發《食品產業發展行動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做強食品加工業第二產業,連接好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三產聯動,并通過重點培育10家以上龍頭企。重點做好“酒菜鮮果茶”五篇文章,即酒(啤酒等)、菜(預制菜肴、莆田傳統美食、海帶等)、鮮(南日鮑等海產品產業鏈)、果(莆田四大名果深加工)、茶(莆田茶及貢茶文化)。確保2022年食品產業規上企業產值達536億元、比增15%,力爭560億元以上、比增20%以上。

無疑,擁有強大制造體系的莆田,正在試圖搶占預制菜制造高地。但“造鞋”之外,預制菜真的能成為莆田的下一個產業標簽嗎?

“鞋都”莆田發力預制菜,底牌有哪些?

眾所周知,莆田是全球制鞋領先技術水平與世界制鞋人才匯集的生產基地。表面上看,預制菜和“造鞋”并不搭界,前者屬于餐飲,后者屬于制造業。

但對莆田來說,其曾在“造鞋”上獲得成功經驗的工業制造體系和思維模式在預制菜領域也能發揮一定的余熱。

在生產方面,對莆田及莆田工人來說,流水線工作模式、思維已經在多年的鞋產業發展中被“磨煉”出來。在工業生產的流水線層面來說,做鞋和做菜的差別實際上并不算大,不僅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而且只要額定好炒制時間、投入份量,投原料、加佐料和打鞋帶孔、粘鞋底,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流水線生產的一環,只要相應的生產設備到位,預制菜的技術難度可能會更低。

另一方面,也正因為莆田人工對流水線、生產線的工作、薪資等已經有了足夠的認知,相對其他地方來說,能更快地“進入狀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預制菜企業的招工、教育成本。

在餐飲上下游企業都在大量涌入預制菜賽道的背景下,誰更能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預制菜,并保質保量、提高性價比,就更能在競爭中占據相對上風,獲得“先手”機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運輸方面,雖然食品運輸涉及到冷鏈等,其和鞋等工業產品運輸有著一定差別,但在倉儲、運輸網絡和物流體系等基礎板塊的建設、能力上,大部分企業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行改造、升級,會比從0開始更顯優勢。

而且福建省商務廳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也提到,要引導倉儲冷鏈物流企業與預制菜生產企業對接,建設預制菜從田頭到餐桌消費的全程閉環供應模式,到2025年,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50個。這無疑也會成為莆田預制菜物流鏈條上的一環,帶動其預制菜物流鏈路的發展。

在渠道方面,如今大多數預制菜企業面臨的最難的點,就在于營銷、銷售,在于如何打開更大的C端市場。

而在這方面,莆田也有著相當的經驗。

就在近段時間,預制菜洞察也注意到,莆田盆菜預制菜的廣告已出現在了地鐵、商圈等地的大屏廣告中,通過門店、標牌“占領”消費者心智這件事,莆田企業并不陌生。

此外,莆田也在推動預制菜在電商渠道的發展。莆田發布的《莆田市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中也可以看到,支持預制菜企業對接阿里巴巴、京東、抖音等知名平臺,加大網絡推廣力度。并對利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自營平臺,實現莆田預制菜年網絡零售額達1000萬元、2000萬元和3000萬元以上的線上電商企業,分別給予不高于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產品資源方面,海洋產品資源也是莆田預制菜產品方面的一大優勢。

在莆田東南部坐落著中國鮑魚主產區之一的南日島,這里波清灣闊,海鳥翩躚,明黃色的漁排分外亮眼,僅萬峰村海域就有近千畝鮑魚養殖基地,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達5.9萬畝。

比如:鮮嫩肥美的南日鮑就是從這里打撈上岸,并被運往莆田涵江區高新技術園區的食品加工廠,制成鮑魚罐頭,遠銷海外。此外,除了鮑魚,石斑魚、龍蝦、鰻魚、黃瓜魚、蟹、紅毛藻等100多種水產也是這里的主產品。

預制菜洞察在對餐飲上游供應鏈的走訪中,不少企業代表也都表示,高性價比海鮮會是近些年餐飲發展較大的食材,也會給莆田的預制菜帶來更大的機會。

嶄露頭角

莆田預制菜產業發展還有想象空間

事實上,一些莆田企業在預制菜領域已經嶄露頭角。

比如南日島三兄弟創辦的鮑魚生產加工銷售企業鮮伴食品,擁有全福建唯一對美注冊的鮑魚罐頭出口生產車間,鮑魚罐頭單品年銷量超20萬箱,出口量占全福建的三分之二,年產值已過億元。

“這兩年我們發現,預制菜市場需求巨大,目前已研發出多種不同口味的預制菜肴,而且與多家酒店及商超、互聯網平臺達成了合作意向。”鮮伴副總經理魏昕曾對媒體表示,為滿足其版圖擴張的需求,鮮伴食品在2022年底新建了50多畝廠房,為預制菜的生產打好基礎。

此外,還有創辦于1992年的本土老牌紅太陽。

據了解,紅太陽是一家專業生產即食海帶、醬菜、休閑素菜等食品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每年可生產即食海帶10萬噸,預計年產值超11億元,旗下的“國圣”系列醬菜在福建可謂家喻戶曉。

2022年5月,國圣食品產業園區新廠房投入使用,新廠一期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3.6億元,配備了全自動即食海帶、海帶凈菜、醬菜豆腐乳車間和產品研發中心等,“我們有信心成為國內鮮食海帶產業領跑者。”紅太陽副總經理曾憲生表示,這也是紅太陽預制菜業務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還有一些供應鏈端企業的日漸成熟,也為莆田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推力。

比如:專注海洋食品研發的龍頭企業中海源集團,是一家融合了第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集團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子公司海源實業深耕花蛤育苗養殖40余年,已將花蛤育苗與養殖業打造為莆田的特色產業,目前花蛤苗種生產量約占全國的50%。旗下的“蛤老大”則主打海洋食品的精深加工,已研發出具有自主專利的海洋異養微藻DHA提純和精制技術,其熱門產品蛤老大“蛤晶”,也開創了我國非味精增鮮調味品的先河。

結 語

依賴于自身流水線制造經驗、海洋經濟等地域資源優勢,以及此前發展起來的諸多產業鏈企業,莆田正試圖將“造鞋”的成功經驗復制到預制菜上。

而預制菜能否成為莆田在“造鞋”之外的另一個標簽,目前還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產業,特別是風口產業,如果有了政府的加持,企業也會有不小的發展紅利。未來借勢莆田預制菜產業的東風,崛起更多企業,相信會是大家樂見其成的結果。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