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生意不好,我還要繼續裁員嗎?
小倩 · 2020-04-24 11:09:19 來源:火鍋餐見
目前,餐飲堂食還未完全恢復元氣,短期內現金很難回流,高額的員工工資壓得餐飲人喘不過氣。
但如果繼續裁員,待生意緩過來,又要面臨招人難、培養人不易的難題。
面對這一現狀,餐飲老板又該如何決策?
01?
疫情還未結束
門店倒閉、企業裁員,員工“被失業”
最近,餐見君和一位餐飲老板聊天,他平時在員工待遇上很是大方,不僅薪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連員工餐都要求大廚親自照料。但如今卻因為堂食、外賣入不敷出,考慮裁員。
他說,身邊已經有不少門店關閉,再不考慮降薪或者裁員,就怕自己成為“關店”大軍中的一員。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疫情,2020年的餐飲業經歷了災難般的開局,成千上萬個餐飲品牌,被裹挾進“冰川時代”,被迫直面倒閉和關店危機。
為了維持門店運營,占據餐飲業“大頭”的人工成本,自然被劃為“可縮減的開支”。根據2019年海底撈財報顯示,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從2018年的50.1億上升到2019年的79.9億元。也就是說海底撈的人工成本一年增加了30個億。
門店倒閉:老板和員工一起失業
“雖然我知道,扛過去也許就是春天,但我還是選擇關了堅守三年的餐廳。”
對于山東的餐飲老板劉海來說,他沒想到自己的美蛙餐廳只是曇花一現。
武漢疫情暴發,病毒源頭被懷疑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對海鮮等食材一并抵制,主打美蛙的餐廳遭到了很大的打擊。
“海鮮類食材不像蔬菜,不好賣,放久了只能扔,門店每天的虧損達到2萬元左右。”劉海說。
為了保證餐廳員工的安全,他決定延長休業時間,還在群里通知員工保護好自己。因為房東也要還貸,不同意減免房租。
房租和工資這兩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營收為0,不裁員,不減薪,熬了一個月了,劉海決定徹底關門了,這一次關了就意味著疫情以后也不會再開業。
人員優化:裁員降薪,減少現金流出
除了已經倒下的,還有一批餐企正在苦苦支撐。為了活下去,有的正在進行人員優化,裁員降薪縮減開支。
根據《疫期火鍋店生存狀況調查》數據顯示,47%的火鍋店會根據人效,適當裁員。
某知名火鍋品牌創始人對餐見君說道,接下來預計關閉10家門店左右,裁員20%,蟄伏過冬。
“我在上海開了10家火鍋店,每一家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生意很不錯,本想再開10家。可疫情突襲,做外賣賺得還不夠人工和房租呢!忍痛關了3家,裁了近百人,實在是支撐不住了 ”上海餐飲老板吳亮生說。
更殘酷的是,疫情帶來的“被失業”,還未到中程。疫情結束時間,尚未有定論。即便疫情結束,受市場信心影響,低消費局勢也可能再持續3——6個月。
“餐飲業當然會迎來復蘇,但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撐不到那天了,2020年可能是中小微餐企大面積‘團滅’的一年。”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資深人士說道。
他預測,4月底5月初餐飲業會出現一大批倒閉潮。屆時,更大規模的裁員潮或將在整個行業爆發。
02
堂食逐步恢復
重點是優化組織、靈活用工、激勵團隊??
進入4月底,全國餐飲迎來大面積復工,堂食恢復營業的同時,門店員工陸續到崗,最起碼核心人員全部到崗。
可疫情仍未結束,消費者的心理還未完全釋放,期待中的爆發性消費并未真正到來,一度出現門店員工比顧客多的尷尬境地。
短期內現金很難回流,高額的員工工資成本負擔不起。但如果繼續裁員,待生意緩過來,又要面臨招人難、培養人不易的難題。
有多位行業人士稱,現階段先不要一味裁員, 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更好的優化組織、靈活用工、激勵團隊。
崗位互換和調整,建立高效隊伍
“堂食開放后,蜀大俠會做無接觸餐廳,這樣前廳服務人員會有很大一部分閑置。”
蜀大俠品牌總監江邊說道,為平衡有限人力,他們將跨崗位設計崗位職責,將原有的堂食工作人員調整到后廚、外送等崗位,對服務人員進行多維度培訓,提升外賣相關工作效率,增加自有外送能力,降低對平臺的依靠。
一位老板告訴餐見君,復工后,堂食客非常少,這在他意料之中,畢竟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人們心有余悸。
這種情況下,基于門店業務重點的變化,他親自為員工設置了“崗位互換和調整”,主要措施是:在外賣方面發力,在門店清潔方面發力,在短視頻發力,把部分員工的工作重點調整到這幾個方面來。
珮姐老火鍋外賣
這樣以來,員工就會覺得有新鮮感,同時找到自身價值,可以巧妙渡過這段特殊期。
調班輪休,縮短工時
首先,可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輪崗輪休,例如對于餐飲店面的員工可以調整為早晚兩班。管理崗位也進行輪崗輪休,保證相應崗位有人在崗。
這樣可以高效利用餐廳運力。庖丁家水煮牛排、小小河邊魚等多采用類似的做法,工資按照工時發放。
多嘴肉蟹煲聯合創始人肖巖松表示,受疫情影響的營業期間,計劃安排員工分批次上崗,門店進行人力成本精簡、崗位整合、提高崗位補貼。余下員工進行崗位串休,和外賣配送工作。
其次,因疫情結束時間尚未有定論。即使餐飲行業恢復營業,但營業額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餐飲行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營業時間,縮短用工時間。
將員工與企業綁成利益共同體
2月份,員工也會給企業充分的理解和共情,同意降薪或免薪。但到了4月份,逐漸復工,員工也不會放棄個人生活,無休止給予企業寬容,一旦復工后的生意未達到預期,可能會擊潰很多人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
此時,股權架構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可以將員工與企業綁成利益共同體, 小武企業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耿小武曾分享過具體的方法:將員工欠發工資入股。
假如一家店一年的利潤200萬,店面估值200萬(特殊時期可以更低);
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發工資,一個月工資按照40萬來計算,三個月未發工資為120萬。此120萬按照增資擴股的方式進入店面的股本。店面總股本為320萬,員工三個月未發工資占店面總股比37.5%;
樂觀狀態下,如果店面盈利200萬,員工共分紅75萬。
機器人將成降低人工成本新方式
在餐廳被迫停業長達兩個月的情況下,過高的人工成本壓力讓餐企岌岌可危。不管是西貝、老鄉雞等這些頭部大餐企,還是中小餐企,皆不能避免。
這也促使餐飲人更迫切地尋找降低人工成本的可行方案,而送餐機器人無疑是一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極佳選擇。
比如,海底撈、巴奴、珮姐老火鍋等一大批餐飲頭部品牌開始在餐廳中使用送餐機器人。
“送餐機器人相比人工可以達到1:1的替代率,將服務員從原來的高頻次重復枯燥的工作中解放,提升了工作效率與服務的同時也降低了餐廳的用工成本。”巴奴工作人員表示。
“2臺送餐機器人節省了約4名傳菜員的重復勞動”。送餐機器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優化人力,解放“傳菜員”雙腿,讓他們從事更為輕松、有價值的餐飲服務工作。
03
還需長遠考慮,理性平衡
在這場疫情中,餐飲人所表現出的樸實和與對企業的的忠誠,讓人感動。
餐飲員工可以寫聯名信要求停發工資,也有老板可以手撕聯名信,直言“賣房子賣車”也要確保員工有飯吃。
喜家德老板高德福更是坦言,留住優秀人才比什么都關鍵。
疫情就像在練兵,此時考驗的就是軍心和必勝心,組織力和企業文化強的團隊,必是全員拼搏、全員努力、全員創新的階段。
總的來說可以把握住幾個原則,再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辯證處理:長遠考慮,理性平衡;該斷則斷,用好現有;突破壁壘,降本增效。
對于餐企用人的思路與辦法,還需一直積累和更新。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