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收縮、虧損……港式茶餐廳“大退潮”?
紅餐編輯部 · 2024-11-14 08:55:12 來源:紅餐網
港式茶餐廳,越來越不吃香了!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李金枝;編輯:景雪。
被譽為“香港金牌茶餐廳”“茶餐廳天花板”的肥韜茶餐廳,也扛不住了?
近日,肥韜香港茶餐廳(以下簡稱“肥韜”)突然傳出退出惠州市場,引發討論。但進一步深究會發現,從今年3月至今,肥韜已陸續關閉了10余家門店。截至目前,品牌在內地僅剩下5家店。
而肥韜并不是獨一個陷入窘境的茶餐廳品牌。一批曾經風光無限的茶餐廳們,如今正面臨著虧損、規模收縮、關店倒閉……
從排隊如潮,到逐漸式微,港式茶餐廳們所感受到的寒意,正變得愈加凜冽。
關店、收縮、虧損,
港式茶餐廳接連受挫
2018年底,肥韜在深圳開出內地首家門店,僅僅花了兩年時間便風靡全國。有公開信息顯示,肥韜店里就餐高峰時排隊一度達4000多桌,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臺上,肥韜也被大量種草,不少業內人士甚至稱其為“餐飲界的元氣森林”。
但今年以來,肥韜卻頻頻傳出關店信息,品牌還相繼退出了海口、上海、西安、惠州、佛山等城市。
10月底,在惠州開了3年的肥韜正式關門,該店還貼出海報提供了儲值退款的途徑。惠州網友“荼靡”稱,剛開業的時候去該店吃飯,排隊將近4個小時。
在廣深等地,肥韜的門店也在不斷收縮。7月,肥韜關閉了廣州首店,隨后廣州天河區店也歇業關閉。目前,肥韜在廣州僅剩1家店還在營業。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另據肥韜茶餐廳官方公眾號推文顯示,今年3月,品牌在內地還有26家(含肥韜酒家和肥韜冰室,但兩個子品牌門店合計不到10家)門店正常營業。但截至目前,據大眾點評信息,肥韜旗下還有13家門店,其中僅有5家肥韜茶餐廳在營業,分別位于廣州、深圳、東莞和南寧。
無獨有偶,曾經紅極一時的“港式茶餐廳”——太興餐廳,近年在內地市場的發展,也開始走上下坡路。
11月初,網傳太興餐廳位于北京的2家門店全關。紅餐網查閱太興餐廳官方小程序后發現,其在北京的門店確實顯示“已閉店”。
△圖片來源:太興餐廳官方小程序
再往前,今年3月,太興餐廳在廣州的最后一家門店也關閉,而高峰時期太興餐廳在廣州有十余家門店。
事實上,自2004年進入內地市場以來,太興餐廳在廣深等地曾風靡一時。2019年,太興餐廳內地的門店數曾一度接近60家。但據太興餐廳品牌官方小程序顯示,目前品牌在內地僅還有5家門店正常營業。
除了太興餐廳,太興集團(06811.HK)旗下的敏華冰廳在內地市場的發展也出現了收縮的跡象。據敏華冰廳官方小程序,今年品牌相繼關閉了珠海、沈陽、東莞等城市的門店。
太興集團中國內地市場的業績也在下滑。太興集團發布的2024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在內地市場的收入同比下跌28.63%至1.82億港元,并且經營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虧損同比增長了137.46%至2495.5萬港元。
從社交平臺上網友們的分享來看,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也都出現了茶餐廳歇業、倒閉的例子。
網友“環保哥回收設備-拆除工程”在小紅書上分享筆記稱,自己的朋友于2022年在深圳接盤了一家100平的茶餐廳,但經營到今年5月,還是選擇了關閉門店,一共虧損了300萬左右。
另有網友透露,位于南京建鄴吾悅廣場的東發道茶餐廳總店也在今年不聲不響關門了,至此,南京的東發道茶冰廳已經全部歇業。紅餐網也注意到,東發道今年1月才在沈陽開出的首店,也已經閉店。
還有很多茶餐廳已處于“經營異常”的狀態。企查查顯示,截至11月12日,和“茶餐廳”相關約有4.3萬條相關結果。其中,登記狀態異常(注銷、吊銷)的超過2.4萬條,占比約56%。
港式茶餐廳,為何失寵?
港式茶餐廳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彼時,伴隨“港風”在內地風靡,港式茶餐廳也進入中國內地,成了消費者熱衷打卡的美食。
2018年前后,肥韜茶餐廳、敏華冰室、東發道茶冰廳等一批港式網紅茶餐廳迎來了高光時刻。比如肥韜創下4000人的排隊記錄;敏華冰室2年開出20多家門店;東發道茶冰廳上海的門店經常大排長龍。
同一時期,北上廣深乃至全國新一線二線城市,各類茶餐廳相繼涌現。
但2016年后,港式茶餐廳的熱度就已經開始不斷下滑。
進入2024年,彌漫在港式茶餐廳市場的寒意,已變得更加凜冽。可以說,港式茶餐廳是真的火爆過,但如今的式微,也早已有跡可循。
從裝修布局來看,如今大部分的港式茶餐廳門店仍局限于港風懷舊,風格雷同。且餐廳模式和產品也相差無幾,走進一家港式茶餐廳,招牌都是黯然銷魂飯、漏奶華、小熊凍檸茶、叉燒滑蛋飯……同質化十分嚴重。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但這些年內地餐飲市場的發展早已日新月異,無論是從品類、產品、價格還是體驗,消費者都能找到更新潮、更物美價廉的餐廳。更何況如今的年輕消費群體,對港風已經失去新鮮感,港式茶餐廳還用多年前的那套做法,明顯已經行不通了。
更“要命”的是,這批傳統港式茶餐廳的定價也已經不太符合當下內地消費者的需求。
事實上,在香港,茶餐廳解決的是大眾日常就餐需求。在香港當地,茶餐廳無疑是性價比較高、剛需性強的餐飲品類。
但進入內地以后,不少港式茶餐廳品牌開始躋身各大中高端商場,人均消費也不降反增。從翠華控股、太興集團歷年的財報中可以看到,早期翠華的每張賬單平均消費額和太興餐廳的顧客平均消費額這兩個指標,內地市場都高于香港市場。
以太興集團為例,2018年,太興餐廳在香港人均消費65.4港元,而內地門店的人均消費則為84.4港元,內地市場比香港地區的價格整整高出29%。
近兩年,太興集團在財報中不再披露顧客平均消費額這一數據。但從線上平臺的菜單來看,其在內地和香港的產品售價已基本持平。比如太興餐廳的燒味雙拼,在內地賣76元一份,香港則是80港幣(折合約74.4人民幣)。
雖然售價趨同,但內地居民的收入遠低于香港居民收入。所以,人均消費仍在60-80元左右的港式茶餐廳顯然不是內地消費者日常工作餐的首選。
△圖片來源:太興中國官方公眾號
況且與港式茶餐廳不變的“高價”相對的是,內地年輕人在消費上也越來越理性了,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而港式茶餐廳與其它餐飲店相比,性價比明顯會弱一些。
社交平臺上,就有不少消費者吐槽港式茶餐廳“不值當”,質疑港式茶餐廳是預制菜“重災區”。前不久,香港知名連鎖茶餐廳被曝米飯是“預制”,也曾引發了一輪港式茶餐廳的聲討。
要滿足消費者對煙火氣、鍋氣的向往,還要具備高的性價比……港式茶餐廳明顯還有很多要補足的功課。
仍在擴張的新式冰室,
會是港式茶餐廳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港式茶餐廳接連受挫的同時,“新派茶餐廳”——新式冰室在內地仍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
紅餐網注意到,2022年,新式冰室走紅,在廣深等地引發排隊熱潮。此后,新式冰室便開始往全國各省市擴張。今年以來,不少新式冰室品牌仍在拓店。
比如深圳誕生的克茗冰室,今年6月剛在尖沙咀開出香港首家門店。紅餐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克茗冰室新開店10+,截至目前總門店數達到130+。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文通冰室也在擴大自己的門店版圖,今年相繼進駐鄭州、沈陽、大連、三亞等城市,新開近20家門店。據紅餐大數據,文通冰室現在已有80+門店。
與傳統港式茶餐廳相比,這批新式冰室門店更“小而美”、產品線更寬、創新花樣更多,且性價比更高。
紅餐網近期走訪廣州市場部分新式冰室也發現,不少新式冰室都在推平價套餐,并上新了一些熱門產品。
像九龍冰室推出了19.9元的下午茶單人餐,還有28-32元的單人套餐,均包含一份主食和一杯飲品。太亨冰室工作日單人餐僅需23元,還有文通冰室、克茗冰室均有39.9元的單人餐。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相較于傳統港式茶餐廳,這些新式冰室的產品價格無疑更符合當下打人工人日常就餐需求。
更平價的同時,不少冰室還調整了菜單,新增了小炒、啫啫煲等今年的熱門菜品,在對菜品、形式、口味等方面不斷升級。
比如,文通冰室在廣州的部分門店已經開始轉型,用煲仔飯的形式做經典港式快餐,又在北京門店內推出了烤雞等新品。新紮師兄冰室,從今年4月份開始,部分門店新增了白灼東山小管魷魚、紫蘇牛蛙煲、豬手煲鳳爪等熱門菜品,強調“現點現做,拒絕預制菜”。
整體來看,新式冰室發展情況好于傳統港式茶餐廳。但無論是傳統茶餐廳,還是新式冰室,目前跑出來的品牌規模都還不大,門店規模上百的品牌較少。如何抓住自己的目標群體,持續吸引消費者,留給品牌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