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加速布局“下飯火鍋菜”,海底撈外送押注“一人食”套餐?

紅餐編輯部 · 2023-12-22 08:40:10 來源:紅餐網

海底撈將火鍋持續“變小”,是何用意?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洪君。

曾幾何時,餐飲大佬們崇尚做“大”,開大店,大到1000平米的海底撈,乃至數千平的餐廳……越大越能彰顯行業內的江湖地位。

但近兩年來,大家忽然開始專注細分賽道小店。從賈國龍的中國堡到巴奴的桃娘,再到海底撈如今出街的“下飯火鍋菜”,各品類的餐飲頭部大佬正在將這種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12月13日,海底撈外送、餓了么雙雙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下飯火鍋菜”系列活動。據介紹,“下飯火鍋菜”系海底撈外送為更好滿足消費者“一人食”的新外賣場景,專項孵化的新產品線。

“一人食”,和火鍋過去留給人們的“靈魂伴侶”“一群人的狂歡”等傳統印象看似并不吻合。但這條看似簡單的信息,意味著火鍋行業+快餐業一場白熱化的“大戰”已然打響。

01.做冒菜,海底撈蟄伏已久

對于海底撈來說,外賣業務的分水嶺是2020年。一方面,當時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到店聚餐場景難以實現;另一方面,數字化的發展,也正給火鍋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火鍋外賣開始成了很多品牌發力的新賽道。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2火鍋品類發展報告》顯示,外賣到家場景下的一人火鍋、兩人套餐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消費者的火鍋需求。從外賣訂單量交易數據來看,火鍋外賣2022年訂單量增速達到了21.97%,增速僅次于自助餐及魚鮮海鮮;而從外賣細分品類上看,“小”量販如串串香、燜鍋,因點單靈活、豐儉由人,貼近用戶一人食的點單場景,而更受歡迎。

在這個微妙的變化過程中,海底撈開始了一些列“新動作”。

資料顯示,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早就申請注冊了多個“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圖文商標的快餐品牌,分類包括廣告銷售、餐飲住宿、方便食品等等,引發餐飲界關注。

據悉,首批“下飯火鍋菜”門店其實自今年6月份起就陸續在餓了么率先試水上線,并在今年7月份至9月份期間完成快速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想做一人食外賣業務的品牌并不少。據媒體報道,未來3-5年,小龍坎集團將Minihoogo火鍋菜視為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作為小龍坎火鍋的“mini版”,它采用小龍坎火鍋門店的同款底料,主打經典紅湯鍋、番茄鍋,還有創新推出的金湯酸菜口味,一人一鍋,一鍋一料,現煮現吃。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底撈的布局更為成熟。

目前,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已有260多余家門店在餓了么平臺上線,100座城市的消費者已經可以點到。從餓了么平臺門店展示頁面可以看到,“下飯火鍋菜”當下主營商品有多款組合套餐,價格在30元-40元為主。另外,消費者還可以單點食材,同時也有多種干碟、蘸料、調味醬可以選,呈現出了濃濃的“海底撈味”。

餓了么平臺的數據顯示,因套餐組合豐富,“下飯火鍋菜”上線后即受到消費者廣泛歡迎。在7-9月期間,“下飯火鍋菜”訂單在三個月內實現了超100%的增長。

對于“下飯火鍋菜”的上線,業內觀點認為:將火鍋變成快餐模式的一人食很好的切中了單身經濟、宅經濟,不僅吻合大眾快捷、高效的生活節奏,也契合了當下市場對性價比的追求。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火鍋行業發展與消費行為監測報告》則顯示,2021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99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689億元。

可見,火鍋市場的增長還未見頂,未來整個行業會繼續往日常、高頻化發展,一些以顧客需求為主導的創新產品,無疑有機會成市場的“新寵兒”。

02.與平臺深度數字合作,出手即王炸

今年8月8日,在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機遇大會上,海底撈社區運營事業部總經理張贏做了題為《多元化場景,川式火鍋消費提頻新動能》的演講,分享海底撈將川式火鍋推廣至全球后,如何通過外賣拓展、引領多元化場景的嘗試和思考。

“海底撈最早做外賣是在2003年,因非典影響堂食暫停,消費者打電話讓我們把火鍋送到家里去,那是我們外賣業務的雛形。”張贏說,顧客需要,海底撈就做了,火鍋外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2019年開始,海底撈正式聯手餓了么等平臺推出第三方外賣配送服務。

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外送業務收入為4.48億元,2022年則達到了12.8億元——彼時,一些擁有數千家門店的品牌全年營收都達不到這個數額。海底撈外送儼然相當于干出了一家連鎖快餐企業的外賣收入出來,趕超快餐外賣的趨勢路徑正在悄然形成。

從上線普通火鍋外送,到推出類快餐的新產品線,張贏表示:基于與外賣平臺的深度合作,這次新產品線從研發開始,就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以期給消費者更好的一人食外賣體驗。

“通過前期的準備與嘗試,明年會加速布局”,張贏透露。

據了解,在“下飯火鍋菜”上線測試的過程中,餓了么新品孵化中心發揮了平臺數字和技術能力優勢,為海底撈提供了細分行業洞察、產品線研發建議、供給選擇、定價組合、菜單設計等多方面的服務支撐。

在業內看來,這是無疑是商家與平臺之間“合作共贏”的一次樣板:“下飯火鍋菜”上線后,海底撈不僅可以更好發揮出其自身供應鏈優勢和品牌力優勢,在滿足更多平臺消費客群的同時,新產品線也可以成為海底撈外賣增長的新動力。

“我們并沒有把自己定位成外賣品牌服務商,有時候更像是一家‘咨詢公司’。以和海底撈品牌的合作為例,我們更多是在探討如何利用平臺數字化的優勢挖掘新的用戶需求,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餓了么副總裁陳彥峰表示。

作為火鍋品類頭部品牌,海底撈全年堂食+外賣的業務預計有300-400億生意規模,但是外賣的比重不到5%,與其他品類動輒三成以上的外賣生意占比有巨大的差異。早期入局者外賣業務比重尚不高,更別說后來者,可見外賣火鍋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

在這個背景下,海底撈和餓了么的創新合作,足能凸顯出對這個細分賽道的引領意義。

隨著外賣行業日趨成熟、逐步成為消費者(尤其年輕消費者)日常就餐選擇的渠道,只靠傳統堂食已無法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另一方面,食客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正在快速轉變,不少餐飲企業都感到“不變則退”。

在此形勢下,餐飲品牌必須學會多模式布局,促使消費者在追求剛需和性價比的同時,也注重享受高品質的服務和體驗。而在其中,若外賣平臺能依憑其數字化能力助力餐企更好創新,無論對企業還是平臺,都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注:本文配圖由餓了么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