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食安問題頻出,到底該怎么辦?
兔子 · 2020-09-11 15:37:36 來源:紅餐網
餐飲界近期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正讓消費者憂心不已。
9月8日,有網友在微博發文稱,自己的外賣吃到一半時突然發現里面竟然有一只黑色的不明生物,疑是蟾蜍,后經微博自然人文科普大V@博物雜志確認,該黑色不明物體的確是蟾蜍。如此聳人聽聞的事,很快便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議。
9月2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0年第33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顯示,知名藝人薛之謙參與投資的上上謙火鍋長寧店內的熱水杯-樸素黑色杯和調料碗均被檢出大腸菌群。
食安問題為什么那么難解決?到底有沒有辦法避免呢?紅餐網小編認為,大部分食安問題都和門店的食材采購管理以及內部操作流程有關。要想避免出現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嚴格執行原料采購“索證”制度,嚴把進貨關
食材的質量和餐廳的“命運”緊密相關,不合格的食材輕則導致出品口感不佳,直接影響顧客對餐廳的滿意度;重則引發食安問題,面臨法律的懲罰。
原料采購作為把控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之一,理應是餐企監管的重中之重。餐企只有嚴格執行原料采購“索證”制度,嚴把進貨關,強化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才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大型餐企外采食材時往往會選擇和集中供貨的供應商長期合作,因此,選擇正規的供應商十分重要。在挑選供應商時,一定要注重查看其相關食材的食品安全資質以及操作流程等。
小餐館來則往往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食材采購。比如分散采購,不同的原材料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或是直接去就近的菜市場購買。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要確保食材健康、安全,不能為貪小便宜采購不合格的食材原料。
在此,紅餐網小編要特別提醒各位餐飲老板,現如今,輿論的力量非常大,如果采購把關不嚴、對原料采購索證制度執行松懈,一旦被曝出食安問題,餐廳將面臨難以挽回的損失。
注:2018年北京一學院餐廳因采用不合格食材且未遵守原料采購索證制度被依法查處
加強食品原料的驗收與管理,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入庫
早在2018年時,便有餐飲企業因未按規定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制度采購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材而被食藥監局依法查處。
要避免食安問題,餐企還要加強食品原料的驗收與管理,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入庫。
在食品入庫前,應對食品進行逐項檢查,核對無誤后方可入庫;在食品入庫后,要注意避免存放時間過長,降低了產品質量。同時亦應經常倒倉檢查,禁止不合格食品出庫。
加強食安自查,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安全操作流程
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對于餐飲品牌而言,除了能很大程度地避免食安問題外,還能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和服務。比起總在食安問題發生后“公關”,主動檢查并同步消費者相關信息,也更能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和安全感。
自2019年開始,海底撈、喜茶、茶顏悅色等餐企開始在網上公布自己的食品安全自查結果。茶顏悅色每個月都會在其公眾號發布一次食品安全自查報告,公布門店的食品安全隱患以及整改要求,并通報批評表現不好的門店。其創始人呂良就直言,這種“自曝家丑”的方式,也是一種倒逼,把自己放在顧客的角度,去看待衛生問題,與其等著別人捅,不如自己捅。
?
注:圖為茶顏悅色2020年5月食安自查報告節選
總結
在海底撈的官網上,醒目地掛著兩句話:“海底撈可能有兩種死法:一種是管理出問題,死亡過程可能持續數月甚至上年;第二種是食品安全出問題,一旦發生,海底撈可能明天就會關門,生死攸關?!?/p>
食品安全是一道高壓線,是不容許任何人踩踏的,大到海底撈,小到檔口店,都要時刻謹記這點。制定完整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營造衛生健康的就餐環境,餐企才不會因食安問題而突然“翻車”。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