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火鍋配鹵味,這陣瘋還能火多久?
小倩 · 2020-07-03 10:27:54 來源:火鍋餐見
鹵味火鍋火了。
上周,明星陳赫開的賢合莊鹵味火鍋,鄭州2店睿海中心店開張,聲勢浩大,請來了諸多明星助陣,抖音上更是鋪天蓋地的粉絲打卡小視頻。
去年至今,市場上新冒出了數百家鹵味火鍋。
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只川渝地區就有幾百家含辣鹵產品的火鍋店。
鹵味火鍋的現在市場表現到底怎么樣?還能火多久?
01 ?
大佬紛紛搶灘 ? ?
鹵味火鍋火了 ?
2018年,鹵味火鍋在重慶萌芽,2019年,快速發展,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擴散。
現如今,鹵味火鍋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火鍋細分品類。這其中,不乏許多重量級玩家:
較早入局鹵味火鍋的,要屬“鹵校長老火鍋”,只在重慶就有十幾家店,走“火鍋+鹵味+無限量甜品”的模式,刷屏抖音、小紅書;
去年,明星陳赫也在成都開了“賢合莊鹵味火鍋”,背后由譚鴨血團隊操盤,一度風靡全國,創下排隊1998桌的記錄、4個月開出門店100+;
香天下孵化了一個名為“小香鹵王”的鹵味品牌,以明檔口的形式在香天下門店呈現,俗稱店中店;
其他火鍋品牌,也都“跟風”加碼,在門店上新鹵味作為特色新品。 ?
比如珮姐老火鍋推出了鹵鳳爪、鹵肥腸;爸爸炒料的招牌菜“牛排骨”也是鹵制過的;近日,巴奴在鄭州概念店上新了牛雜類熱鹵。
▲一些知名火鍋品牌,都開始上新鹵味產品。
根據大眾點評網收錄的門店資料,餐見君做了一個鹵味火鍋專門店的簡單盤點(部分)。
▲鹵味為核心定位的火鍋品牌(據不完全統計)
從產品品類來說,最受歡迎的菜品,集中在辣鹵雞爪、豬蹄、肥腸這樣的葷鹵上, 這跟鹵菜單品的消費習慣是高度吻合的,符合大眾口味。
從產品賣點來看,各大品牌幾乎都打出了“現鹵”的口號 ,代表新鮮健康。
從呈現方式上,鹵味菜品幾乎都是小份裝, 多數門店用竹制籠屜替代普通碗碟,很接地氣。
比如賢合莊設有鹵味小推車,在餐廳大堂敲鑼叫賣,顧客隨叫隨停,現撈現剪。
從客單價來看,平均在70~80元之間,走的是中低端路線。 瞄準大眾消費。
從模式來看,大多數辣鹵火鍋店,還是傳統的重慶火鍋風格,門店裝修偏市井風,在店內設置鹵菜窗口和擺臺,多采用明廚亮灶的陳列方式 ,讓顧客一進門就能看到師傅在現鹵、切配和裝盤,場景體驗感較強。
02 ?
鹵味和火鍋的CP組合,為何能出圈? ?
鹵味和火鍋的CP組合,為何能引起那么大的風波?細挖之后,餐見君發現,鹵味火鍋爆發有其必然點:
火鍋細分品類崛起,頭部品牌帶動 ?
川渝火鍋吃的太多了,消費者就會想有點不一樣的,追求新鮮、特色。
尤其在川渝地區,麻辣火鍋高度壟斷的市場,反而一些其他類別火鍋機會來了。細數一下,這兩年,繼潮汕牛肉火鍋之后,開始流行豬肚雞、花膠雞、牛排火鍋等。
創業有一個概念,如果別人做90分,你做95分,改天有人會做到100分,所以應該換一個賽道,重新去定義一個消費場景,提供給消費者不一樣的價值。
而鹵味和火鍋的結合,恰好突破了消費者的固有認知,而且它屬于有料鍋底的一種,實惠,吃法新穎。“煙火氣”、“零添加”也是營銷關鍵詞。
一位資深餐飲研究人士說,“明顯能看到頭部品牌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比如鹵校長、賢和莊的火爆,把鹵味火鍋的熱度帶起來了。”
“新鮮現鹵” 的消費需求爆發 ?
火鍋和鹵味都是歷史悠久的品類。
鹵味從戰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鹵味。
不過,在2010年之前的傳統鹵味,大多是一次鹵夠一周或者半個月;近兩年,市場開始出現“現鹵”這一新品類,基于可見的優勢和消費相應,“現鹵”品類的門店數,也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增長 。
之后,鹵味現撈也“跨行”進入火鍋行業。我們所說的鹵味火鍋,以川鹵為主,飄在上面的紅油是其靈魂。本身兼具“辣”屬性,擁有川式火鍋的底層基因,與火鍋搭配也最為合適。
如今的鹵味火鍋,大多會在牛油火鍋底料的基礎上,倒入適量的老鹵水,使鍋底味覺的維度拓寬,更加入味。
鹵味品具有強烈的新零售屬性 ?
疫情加速了餐飲新零售進程,而鹵味很適合做新零售,可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既可以做正兒八經的主菜,涮著吃,也可以做模式較輕的街頭小吃、零食等,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不少餐企新零售的發力品類。
03 ?
鹵味火鍋能火多久? ?
前景被看好,但同時槽點也多 ?
綜上所述,鹵味與火鍋的CP組合,有天然優勢,短短兩年,就有近千家門店加入辣鹵的大軍,也就不足為奇。
在采訪中,多數火鍋老板也表示,看好鹵味火鍋的發展前景。
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鹵味基本以家庭消費者,或者夜宵場景為主;而現鹵的門店客群會明顯年輕化,把鹵味搬進店里,確實增強了火鍋店的消費體驗和場景體驗。
當消費者從習慣傳統的鹵味,到初次體驗新鮮現鹵時,那一瞬間起碼是有驚喜點的,有了驚喜點,也帶動了品類的消費力和消費頻次。
也有一些老板認為,限制鹵味火鍋發展的因素也很明顯:
1 易飽腹,影響其他涮菜的點單率 ?
有的火鍋店將鹵味作為核心賣點,如賢合莊、鹵校長等;有的僅做為一個系列新品;鹵味在不同火鍋店所表現的功能不同。
但并不是所有火鍋店都適合與鹵味結合。
“對于普通火鍋店,將鹵味作為核心賣點,在顧客端長期吸引力不足。”
豆撈坊創始人苑嘉益認為,還是要考慮品類的匹配度 ,比如豆撈坊本身是以牛肉為特色,無論是在供應鏈、還是品類關聯度方面,上鹵味的優勢都很明顯。以特色新品的方式推出,常規保留2款銷量毛利適中的,小份制售賣。
朱全也持類似看法,他舉例說,鹵味基本上是鹵牛肉、鹵牛排等這些硬菜,顧客容易飽腹,影響其他特色涮品,比如毛肚等的點單率,相應的客單也很難提高。
2“現鹵 ”成本高,流程復雜 ?
需要注意的是,體驗提升是需要成本的,而這個成本一般也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相比較傳統鹵味,成本低的特點,現鹵則要面臨成本高、產品浪費、設備以及流程上的復雜性與操作的不可控性。
鹵校長老火鍋創始人陳宇森表示,現鹵還要考慮后廚的整體布局、技術大廚的操作水平,這些硬性條件。即視覺效果和產品口感的雙重投入。
香天下朱全舉了個例子,一斤生肉鹵出來只有幾兩成品,成本高定價又不能太高,所以沒什么利潤。
加之豬肉漲價兇猛,如何解決成本高是難題。
3?鹵味火鍋越吃越“咸膩”,如何中和? ?
一位資深餐飲人士認為,辣鹵火鍋能否走的久,還是要看市場檢驗,以及這個品類的創新程度。比如在菜品形式上、吃法上的創新。
因為消費者對品類原有的驚喜點,會隨著多次體驗而逐漸下滑,最終淪為平常。
“鹵味火鍋越吃越咸、越吃越膩是主要槽點。”鹵校長老火鍋創始人陳宇森說道,關鍵是如何找到鹵味與鍋底之間的黃金平衡點,需要反復試錯,創新思路。 ?
一旦這個品類表現不佳,用戶會立馬流失。這也是傳統品類在創新之后的階段性窘境。
寫在最后 ?
火鍋業內很多創新產品,都是川渝火鍋的補充消費業態,是細分市場生意。
是否匹配大眾消費者習慣,需要深入調查和驗證,不能看到在別的地方很火爆,就盲目復制到門店。
歸根到底,品牌之間比拼的還是商業模式、組織力等,在產品創新上都是相互借鑒。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