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合伙人坑了上百萬,他不服輸!變爛攤子為26家千平大店
小倩 · 2020-12-30 10:09:29 來源:火鍋餐見
人生有時候發生轉彎,只是陰差陽錯的一個偶然。
從躊躇滿志的廣告人到餐飲人,他是被合伙人“坑”了,才被迫接手爛攤子,沒想到一堅持就是13年,如今成就了小有名氣的火鍋品牌。
他叫張敏,一個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廣東順德做魚頭火鍋,至今開了26家直營門店,盡管每家都千平以上,卻日日人滿排隊,復購率高達80%。
用他自己的話說,逆境中重生,所有走過的路,打水漂的錢都是經驗。
01 被迫接手爛攤子,陰差陽錯踏入餐飲門 ?
剛剛過去的圣誕節這天,張敏在朋友圈曬出圖文,為即將開業的東灶魚頭火鍋順德北滘店吶喊助威。
深耕順德13年,這是他在當地開出的第26家直營店,張敏顯然對新店給予厚望,他希望這個“年末大作”能延續其他店的排隊神話。
時間倒推到1992年,卻是另一番情形。
初中畢業后,17歲的張敏離開家鄉四川來到順德。兜里揣著7元錢,做過裝修工、送過菲林(膠片)。2001年開辦了廣告工作室,開始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后來,公司也從夫妻搭檔壯大到四五十人,還囊括了裝飾、印刷等業務。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在廣告的道路上策馬飛奔時,命運弄人,張敏的人生拐了個彎。
仿佛是電視劇的情節:兩個朋友合伙開一家火鍋店,找張敏做裝修。一聽說是要開四川火鍋,出于情懷,二話沒說就接了。
但收到40萬的預付款后,一直到裝修完,張敏再也沒收到錢。事后才知道,那兩個人加起來不到60萬的身家,就敢做300萬的餐飲店,大膽的很。
為了不讓投入的錢打水漂,他聽了兩個人的建議,決定入股。卻不料陷入了更大的坑:因經營不擅,新店開業一個月后面臨倒閉,那兩個人先后退股。
接還是不接?
不接,自己在順德打拼這么多年的家底搭進去,還要背上一身債。一旦接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決定孤注一擲,嘗試跨行做餐飲。為此,他不斷摸索,終于找到新店的癥結所在:管理不善、口味不適應當地人......
02 融合四川麻辣和順德的魚鮮 ? ?
“產品做到極致,就不怕他們挑剔” ?
張敏對家鄉的麻辣火鍋有很深情懷,而且當時順德還未有正宗的川鍋,市場空間很大;順德作為粵菜的發源地,“魚米之鄉”不僅盛產魚,當地人也喜歡吃魚。
他就有了做“川式魚頭火鍋”的想法,把四川的麻辣和順德的鮮融合起來。
這一想法卻遭到了朋友的質疑:“你一個外地人,在順德開魚火鍋,簡直就是班門弄斧”。因為順德人能“慧眼識魚”,一條魚上餐桌只要打眼一看,就知道是死魚還是活魚。
“只要我做的好,就不怕挑剔。”
于是張敏去成都品嘗正宗的川鍋,一個月能跑七八次,嘴巴都吃麻木了,還邀請著名的川菜大師、粵菜大師做顧問......
張敏記得很清楚,2007年9月12日晚上11點開始換招牌,一個通宵,第二天早上,東灶魚頭火鍋正式開張。
√ 活魚瘦身靜養14天,服務員全程負責煮魚頭 ?
首先,魚就選擇廣東的花鰱魚,從魚塘打撈上來后,放在另一方水池中靜養瘦身14天,不投喂任何食物,讓它們沖浪,以便排除體內的雜物、糞便、消除魚腥味。
“經過瘦身后的魚,肉質鮮甜可口。不過也是有代價的,14天下來會損失大約10%的魚。”
為了保證“鮮”,魚頭必須當天殺當天用。做到日送、日清,賣不完的直接扔掉。
煮魚也有講究,必須讓魚臉朝下,才能受熱均勻,不會爛掉,其他部位也熟的剛剛好。煮熟后,必須是魚臉朝上盛放在顧客碗中。
為了保證魚頭完整和鮮美,張敏要求每桌一個服務員,專門把控煮制的時間和火候。顧客只管吃就好了。
“服務員邊煮邊為顧客講解,重復的多了,顧客自然就記住了。”據統計,去年東灶魚頭火鍋的魚頭點單率達到100%,銷量超千萬個。
√單鍋單炒,打造儀式感 ?
張敏還改良了麻辣火鍋的牛油鍋底,改用植物油,降低辣度,也不會掩蓋魚的鮮味。
央廚調制出的火鍋底料,在上桌前,還需經過一道工序——現場炒制。
廚師會根據顧客下的單,在后廚現場炒制,充分發揮出香辛料的特質,這樣端上餐桌的鍋底已經是芳香撲鼻。
在試營業期間,張敏幾乎天天邀請朋友來吃,美食界的、廣告界的,都是他在順德積累的人脈資源。
有次,一個朋友在嘗試改良的鍋底后,很驚訝,沒有想象中的辛辣感,脫口而出“真是好吃不上火”。
“這句話,一下點醒了我!朗朗上口、簡單好記,關鍵恰好能消除順德人對麻辣火鍋的擔憂。”
張敏當時高興極了,廣告人出身的他就發揮了擅長,“凡是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拎出來大聲說,變著花樣去說。”
開業時,他在門口放了一些比較夸張、有噱頭的海報,“發現回收油獎勵100萬。”
同時,在公交車等人流多的地方投放宣傳海報,就簡單幾個字“東灶魚頭火鍋,好吃不上火“。
03 堪比海底撈式服務?用超預期體驗讓顧客產生復購 ?
獨特的吃法,好吃的產品,加上適當的宣傳,讓東灶魚頭火鍋開業即火。千平門店在高峰期也能排隊,復購率就有80%多。
這還得益于張敏提倡的“服務文化”,用“超預期體驗”讓顧客感覺物超所值 。
張敏說自己很欣賞另一位四川老鄉,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兩人同姓同業。“海底撈的很多特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比如顧客進門要微笑、必備餐前小吃小喝、每桌安排服務員,既嘮嗑又順帶介紹菜品。包括有一次顧客點的太多沒吃完,要求退掉時,店長也同意了。
總結起來就是兩點:一是對顧客態度好;一是及時滿足顧客需求,講究有眼色,干事麻溜。
“我自己也是從基層員工一步一步做起來的,最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只要你讓員工開心,舍得給錢,他們自然也愿意聽你的。”
張敏就設定了一套制度,遇到顧客表揚某個員工,不僅有物質獎勵,還會在他的個人成長檔案中記上一筆,作為日后晉升的參考標準。
這就類似于闖關打怪獸,所處的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任務,積分越高闖關的可能性越大。
而且,顧客滿意度還與員工的工資掛鉤,每天服務的客人越多,滿意度越高,員工拿到的工資也就越高。
04 第4家店 踩坑虧幾百萬 苦練內功,品牌升級欲做品類第一 ?
第一家店一炮打響,這給了張敏極大的信心。2009年,他開了第2家店,次年第3家,都扎根順德,是千平以上的大店。
三家店都是張敏親力親為,雖然辛苦,但好在順利,一度讓他感覺餐飲其實很簡單。可誰知,第4家店就出現了問題,投入的幾百萬打了水漂。
猛的一棒槌敲醒了張敏,他后來歸咎為自己的“急切冒進”,沒有做好選址調查就開店:沒有停車位,周邊的居民區多屬于“老破小”,并不是東灶的目標客群。
于是他沉下心來反思,開始到處去學習,花錢讓管理層也去培訓,逐步升級改善。
建央廚,完成標準化建設 ?
2013年,張敏投資建立了占地2000多平的中央廚房,也是順德第一家獲得中央廚房配送中心資格的。
“采用了數字化管理,各個分店只需提前一天下單,中央廚房就會在早上7點之前制作好食材,中午11點之前送達門店。“
同時整改后廚,要求“白衣不改、拾物可食”,即廚師可以席地而坐,掉在地方是食物都能撿起來吃。看似瘋狂的背后,卻是極致的高標準 。
升級會員系統,做分級營銷 ?
“以前摸清顧客底細,都是通過嘮嗑,或者讓他們填小紙條”。張敏說,用的最笨的方式,在紙上寫出對門店的評價、建議等。
他每天都會認真看一遍收集來的信息,和團隊當日復盤,要求服務員熟記一些老顧客的口味需求,慢慢與顧客建立聯系。
后來就給顧客送小吃或甜品,引導他們加店長微信。店長會對每位顧客做標注。而且只要是老客戶,還能獲得一些抵扣券和新品試吃機會。
張敏將每月17日定為“會員日”,每次都推出不同的菜品作為福利。就這樣走下來,十幾家門店也積累了幾十萬的粉絲。
品牌升級,要做品類第一 ?
門店剛成立時,首先要讓顧客記住你,怎么記住是關鍵,就需要大量重復的露出,讓顧客知道這個品牌 ,于是就有了一開始的“好吃不上火”。
連鎖店發展的戰略是“蜂巢式布局”,集中兵力深耕順德。
一是門店數量多、二有中央廚房,三更是拿到了大量優勢廣告位。優勢疊加,形成了東灶魚頭火鍋強大的品牌競爭力。
當品牌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他把品牌的slogan改為“魚頭火鍋領軍品牌”。
張敏說,他要做魚頭品類的第一,要走進珠三角,走進北京、上海。
“敢拼才會贏”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新的模式、新的形式都是他感興趣的地方。
他調侃自己說,“我是個想搞出點名堂的‘活躍人’”。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