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小吃市場爆發,鍋盔豬蹄鹵味后又一特色品類走紅!
楊不然 · 2019-12-31 23:52:58 來源:紅餐網
小吃作為近幾年增長最快的餐飲業態,勢頭一直相當喜人,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崛起和升級的速度也非常快。
今年市場大環境相對低迷,卻也崛起了一些表現亮眼的特色品類,比如最近爆火的臺灣烤香腸。
近兩年,得益于全社會的消費升級,小吃市場迎來了高光時刻。其中,方便快捷、高頻剛需、性價比高的休閑小吃更是蓬勃發展,鹵味、鍋盔、豬蹄、炸串等爆品頻出,深受消費者喜愛。
近日,紅餐網(ID:hongcan18)走訪市場發現,繼鍋盔、豬蹄、鹵味、炸串等品類后,又有一個街頭特色小吃品類爆紅了,它就是臺灣烤香腸。
在山東、河北、江蘇、福建等全國各大省市,大批年輕消費者聚集在一起,排隊大半個小時甚至更久,就為了吃上一條臺灣烤香腸。
與此同時,市場上開始出現一批主打臺灣烤香腸的品牌,它們擁有獨立的門店,巔覆了過往街頭烤腸的玩法和場景,正加速跑馬圈地。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目前已經在市場上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新銳小吃品牌,比如松和路1號。
臺灣烤香腸憑什么走紅? ? ?
雖說細分品類機會多,但一條小小的烤香腸,究竟憑啥能掀起這么大的波瀾?
紅餐網深入研究認為,除了搭上“小吃小喝”的風口外,臺灣烤香腸走紅背后的原因還有3個:
好吃健康,重新定義真正的臺灣烤香腸品類 ? ?
據紅餐網了解, 這一次走紅的臺灣烤香腸,并不是傳統街頭巷尾常見的用自動滾動電烤爐烤制、一兩塊錢一條的“烤腸”,而是傳承臺灣古法、純手工現烤、售價10元左右、地地道道的臺灣烤香腸。 ?
△手工現烤的臺灣香腸
事實上,為大陸餐飲市場所熟悉的烤香腸,其實是一種舶來品。它最早起源于13世紀的法國,而后傳到美國演變為“熱狗”,20世紀中開始在臺灣地區流行。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出現在大陸市場。
當時,大批商人打著“臺灣烤腸”的名號,從凍品批發市場購買半成品的淀粉腸,用烤腸機滾動加熱,一兩元一條在大街小巷以及各種門店中銷售。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市面上流行的廉價烤腸,基本上是掛羊頭賣狗肉,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做法還是品質,都與真正的臺灣烤香腸有天壤之別。 ?
臺灣烤香腸頭部玩家松和路1號相關負責人告訴紅餐網,地道的臺灣烤香腸不摻淀粉、不使用防腐劑,把純豬絞肉灌進天然豬腸衣做成香腸,再用明火從生烤到熟,口感嫩滑微甜,肉質飽滿有彈性,是臺灣地區最受歡迎的健康休閑小吃之一。
△真正的臺灣烤香腸由純豬肉制作而成
品牌化運作,打破了街頭小吃的刻板印象 ? ?
此前流行于街頭巷尾的烤腸留給消費者的印象大都是無品牌、不健康、不時尚、衛生堪憂、環境簡陋。今天,在消費日益升級、消費者普遍追求“吃好”的大環境下,這類烤腸正逐漸被消費者拋棄。
臺灣烤香腸之所以能沖破消費者對廉價烤腸的刻板印象走紅,也與其在流行大勢下,積極對自身進行迭代升級有關。
首先,主打臺灣烤香腸的頭部玩家如松和路1號,已經率先開啟品牌化運作,擁有鮮明的品牌標識和獨立門店,甚至開展連鎖經營。在這些品牌的大力推動下,消費者對正宗臺灣烤香腸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市場需求也因此擴大。
△松和路1號是辨識度較高的品牌之一
其次,大部分主打烤香腸的門店都進行了環境、體驗等方面的升級。很多門店雖然面積不大,但也裝修得非常精致,環境明亮干凈,一改街頭小吃的低端形象,打造了全新的消費體驗、品類形象和消費者認知。
代表臺灣特色,滿足了消費者對臺灣的向往 ? ?
眼尖的人會發現,臺灣烤香腸和近年來大熱的雞排、手抓餅、手搖茶等有一個共同點:都來自臺灣。
臺灣小吃在內地市場一直都是“香餑餑”,一方面是因為其豐富和美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和情懷。
由于一些特殊的歷史因素,早前內地消費者對臺灣的了解大都只停留在熱播的臺灣偶像劇上,劇中展現的臺灣特色小吃如雞排、雞柳、手抓餅等也因此率先在內地走紅。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消費者對臺灣的地道小吃已經如數家珍,不少人甚至親自去臺灣品嘗過,大家對臺灣小吃的追求除了“美味”外,也越來越注重口味的正宗和地道 。因此,講究地道的臺灣手搖茶、臺灣烤香腸等一系列臺灣小吃便開始走紅。
二十平米烤香腸店年入百萬? ? ?
從模式和玩法來看,臺灣烤香腸和鍋盔、豬蹄等其他爆火的特色小吃品類比較相似,都是輕投入、低客單價、“走食”為主。
以松和路1號為例,其創立5年至今開出45家門店,每一家門店占地都不到20平米,不設堂食,平均客單價12元左右,單店平均年營收一直維持在250-300萬元左右,業績最好的青島臺東店年營收甚至超過600萬。
它具體是怎么做的?
1 門店只賣1款產品,走極致單品路線
此前,紅餐網分析過小吃品類常見的4種經營模式, 包括極致小吃單品模式、小吃集合店模式、“自助小吃+大單品”模式和“小吃+其他品類”模式。
松和路1號走的是極致單品路線,所有門店只賣1款臺灣烤香腸產品且只有一個口味,總計1個SKU。松和路1號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一直秉持著“極致”“簡單”的價值觀,專注、聚焦做好一條臺灣香腸是松和路1號的戰略和使命。
因為只有一款產品,松和路1號得以將門店的面積壓縮在20平方米以內,選址更靈活,同時人員可以控制在2—3人左右,在租金和人工日益高昂的今天省節約了不少經營成本。
除此之外,極致單品的好處還在于更聚焦,更能集中資源和力量打造更有品質、更高性價比、更強感知的超級爆品,幫助品牌在市場上形成影響力,門店的復制和擴張能力也更強。
2 手工現烤現賣,沿襲臺灣正宗秘方
紅餐網曾經研究過近萬條消費者點評,得出的其中一個基本消費風格畫像就是,除了基本的好吃外,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口味上的正宗和地道,尤其是在小吃、火鍋以及各大菜系領域。
從點評來看,消費者眼中的“正宗”“地道”“特色”,通常和制作工藝、食材(包括調料)、老板身份三大要素關聯在一起,越“根正苗紅”的品牌越受歡迎。 ?
松和路1號之所以能每家店都吸引消費者心甘情愿排長隊,成為網紅打卡圣地,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臺灣烤香腸無論是原料、制作工藝還是老板身份都是濃濃的臺灣味。
據紅餐網了解,松和路1號,其實是創始人張川母?!_灣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的門牌號,在臺灣求學期間,張川曾拜訪了近百名香腸師傅,學習臺灣烤香腸的制作古法和秘方。
5年來,松和路1號的臺灣香腸一直堅持使用新鮮宰殺的純豬后腿肉,不添加任何淀粉,使用天然腸衣,沿襲臺灣香腸師傅最地道最傳統的制作方法。 ?
除此之外,在松和路1號,所有臺灣烤香腸都和臺灣一樣手工現烤現賣,每一條香腸都要經過30分鐘左右的不停翻轉,保證色澤、口感、火候和正宗的臺灣烤香腸一樣。
在吃法上,也特別遵循了臺灣地區流行的“香腸配蒜頭”,在取餐口放置了剝好的蒜頭供消費者取用。
3 客單價12元,堅持薄利多銷
在定價策略上,松和路1號走的是小吃品類傳統的低價實惠、薄利多銷路線 ,即便在豬肉價飛漲的今天,門店平均客單價仍為12元。
松和路1號相關負責人透露,之所以能長期維持低價實惠,是因為松和路1號早已搭建好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前幾年,松和路1號就在豬養殖大省山東建立了全資食品生產工廠,以保障豬肉食材的長期穩定供應,并通過大規模的采購將價格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
此外,在物流配送上,為了保障肉類食材的新鮮,松和路1號采取了冷鏈運輸的方式,最遠可配達至海南三亞。
4 直營+加盟,兩條腿走路
和很多一開始就大范圍擴張的小吃品牌不同,松和路1號創立5年來,雖然店店排隊火爆,但卻始終堅持要品質不貪數量,門店擴張一直以直營的方式平穩鋪開,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和完善品牌的商業模式 。
直到今年8月,在經過5年的直營探索后,松和路1號終于邁出品牌擴張的新一步:開啟單店加盟,并為加盟商提供了覆蓋技術、選址、培訓、生產、物流、運營、開業、品牌層面的8大支持。
其相關負責人告訴紅餐網,之所以在此時選擇兩條腿走路,是因為松和路1號已經建立了成熟的生產、品控和管理體系,擴張的時機成熟了。
今后,松和路1號的直營店將繼續在前方探索市場提升品牌競爭力,而加盟店則在當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與直營店互相賦能,擴大品牌勢能。
結語
總的來看,作為一個新興的小吃品類,臺灣烤香腸擁有廣泛的消費者接受度、方便快捷、性價比高且地方文化特色濃厚,踩在小吃崛起的風口上,確實具備發展和走紅的基因。
對一些中小餐飲創業者來說,其投入低、標準化程度高、適應人群廣,也不失為小吃創業的一個選擇。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