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鰻”在火!這個小眾品類為何被那么多餐飲人看好?
簡閱 · 2018-01-20 21:30:00 來源:紅餐網
有一個品類,它不像小龍蝦、酸菜魚、鹵鵝這些國民網紅,“身價”快速上漲,卻一直以平穩的速度向上攀爬,直到這兩年才開始加速度,出現許多專營門店,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有業內人士預測,它的前景非常好,會大舉突圍!
它,就是被日本人食用了200余年的鰻魚。
品類養殖已成規模,國內鰻魚風起 ?
下午5點半,大濟鎮古瀨村太陽已落山,光線漸漸暗了下來。此刻是林瑞欣最忙碌的時刻,他正帶領著工人們在鰻魚池投放魚粉進行喂食。“鰻魚怕光亮,只愿意在沒有陽光的時候浮出水面,所以只能選擇日出前和日落后喂食,現在是鰻魚晚餐時間。”林瑞欣笑著說。
據老林所說,高峰時期一天就能賣出5噸,一年算下來產值能有300多萬元。但其中也有一個嚴峻的問題,“現在養鰻魚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要不斷地提高技術,讓魚的品質越來越好,才能有競爭力。”
這樣的形勢對養殖戶來說,雖然無形中增加了養殖難度,卻也給鰻魚產品的經營者帶來了商機。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許多餐飲人看中了“鰻魚”這駕僚機,想靠這顆新星幫助企業再次提升。將太無二的創始人邢力就是一個例子,他通過打造鰻魚品類快餐品牌“鰻鰻的愛”,在開業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品牌已被估值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
△鰻步北京工體門店
無獨有偶。在北京經營了多個高端日料品牌的秦楓也看到了鰻魚的潛在商機,快速推出鰻魚品牌“鰻步”,該品牌不僅在開業21天就實現了盈利,還獲得了千萬元級別的天使輪投資,工體門店更是達到了坪效200的好成績。
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一地現在售賣鰻魚產品的餐廳,就已達到700多家。鰻魚搜索指數,更是從2011年的500多,逐年上漲至單日突破4000,其中僅去年一年指數就上漲了近1000。
△從2014年起,鰻魚飯的搜索量開始明顯上漲
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北方市場,在南方也有很多。
例如,在深圳做餐飲已有數年之久的陳超,他憑借一份鰻魚飯,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在東莞、佛山等地連開數店,并且家家爆滿。
邢力說:“鰻魚飯作為日料中最火爆的單品之一,被中國高端人群所追捧,這群人也將影響未來的餐飲市場。 ”
產業鏈打通,品類走向品牌 ?
眾所周知,鰻魚曾是一個小眾的品類,那它是如何吸引了眾多餐飲人呢?
“通過大數據比對,我們發現在面飯類的快餐店里,雞肉和牛肉排始終在品類的前兩名,但只有一個品類 每年以緩慢的勢頭增長 ,就是鰻魚飯。 ”秦楓的說法是其中一個因素。
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認為,單憑品類增長勢頭,不足以說明品類發展利好。鰻魚至少還有以下基因,可以給餐飲人帶來真金白銀。
1、品類開始精分,走向多元化
在日常中出現的頻率極低的同時,許多人會認為,它“只是日料的一部分”、“只能做蒲燒或者飯”。實際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也在升級,鰻魚正逐漸演變為可以獨立成店的品類,產品也從單線走向多元化 。
△大腕鰻所售的多款鰻魚產品
“鰻魚不但單品的味道好,還具有多變性、百搭性,比如:鰻魚蛋包飯、鰻魚湯、鰻魚壽司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難度,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品質。”大腕鰻創始人陳超的介紹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點評: ?
近年來大火的品類,有許多都是細化后的品類,如:酸菜魚、肉夾饃,都是在大品類中,抽出具有特色的產品,進行獨立經營,深入打造。這也會是未來的趨勢,在未來品類戰爭中,只有深度挖掘的產品,才能使消費者印象深刻。
2、標準化出品,不再依賴廚師 ?
日本已有百年食用鰻魚的歷史,其一家鰻魚店的支撐都至少需要一位技藝精湛的師傅,而這樣的師傅培養起來極不容易。在中國,要培養一位好師傅更是難上加難,成熟的鰻魚料理師,要么價格昂貴,要么一師難求。
對此,許多鰻魚專營門店開始運用產品結構、技術手段等方式降低前端操作的難度,試圖解決廚師稀缺的難題。
陳超介紹說:“我們在上游已經合伙投資了鰻魚養殖基地,而醬汁的研發和配比則由中央廚房完成 。鰻魚來到門店后,廚師按照相應的操作流程加工,對技術要求不是很高,也使得產品標準化程度更高。 ”
△大腕鰻的廚師需要進行3次刷醬,10~15分鐘烤制
采用活鰻料理的“鰻步”也擁有自己的中廚和養殖基地,他們把佐食的 基輔工作在后端進行60%,前段對于口味的把控就不會過于繁復 ,在呈現上也會達到標準化的統一。
在標準化流程方面,鰻魚與大火的鹵鵝極相似,雖然各家的醬汁配比不同,制作工藝上卻不盡相同。至于唯一對于火候掌控的難點,大腕鰻則提出用進口電爐代替炭爐的方法。
點評: ?
以前都說中餐難標準化,但也有很多中餐廳做到了,現在注重手工操作的烤鰻魚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從產品原材料的標準化模式到制作工藝都已經被市場所篩選,在行業內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3、賽道夠寬,商業模式產生 ?
鰻魚最早只在高端的懷食料理店出現,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后,現在不僅在居酒屋、小餐廳可以見到,就連外賣也是司空見慣。顯然,鰻魚已從“貴族”走向平民,場景也越來越多樣化。
就拿同樣是由高端精致日料餐廳做延伸的“鰻步”和“鰻鰻的愛”來說,前者主打臺式鰻魚,通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運用技術的手段和軟件的應用,成功實現減少90%的人工支出;后者則是主打鰻魚內涵快餐,通過快餐的模式,帶有故事性的引導,進而突出品牌調性。
?
△鰻鰻的愛店內裝飾,用愛闡述內涵
從沿海城市起家的大腕鰻則另辟蹊徑,他們主打的不是主題,只從發展路線上延伸。他們未來發展的規劃是把品牌建立在南方海岸城的一線城市,盈利則靠二、三線乃至四線的社區型門店來實現。
點評: ?
鰻魚專營門店的商業模式有很多,有沿襲日本傳統做法的,做高端料理;有通過現代科技,做快餐輕食的;還有在發展模式上定基調的;當然,主做外賣的小店也不少,最終目的都是呈現鰻魚產品。商業模式的錯位發展,盡可能地避免了大家在賽道上撞車。
總 結 ?
紅餐網與零點咨詢聯合發布的《2018餐飲創業白皮書》中明確指出:一產穩定,二產易標準化,三產爆品化 的產品就是2018餐飲創業的機會點 ,而鰻魚恰恰與之相符。
盡管鰻魚還不像小龍蝦、鹵鵝等一樣成為現象級的爆發單品,可已經有許多餐飲創客看到它的市場潛力,紛紛投身其中。
創辦一年的大腕鰻,已經完成了三次門店升級,客單60多元的小店,最高月營業額達到75萬元,現在還有6家店簽約待開門迎客;“鰻步”也在一年之內連開九家門店;“鰻鰻的愛”更是半年賣出了9萬份的鰻魚飯,也正在持續開店中。
△記者在某日料店拍攝的鰻魚產品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鰻魚品類的競爭會愈演愈烈,勢必有更多以區域為代表的鰻魚經營者會進行擴張,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從而誕生知名品牌。而對于持有觀望態度的創客來講,如何進行門店經營?又如何做出差異化?
紅餐網將在下期給大家分享幾個成功的打法,屆時敬請垂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