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持續“卷”,對中國餐飲業來說不是好事
紅餐編輯部 · 2024-04-03 08:47:22 來源:紅餐網
3月27日,在“2024中國餐飲產業峰會”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發表重磅演講,現場掌聲不斷。管清友就國內近期經濟的五大現象進行了解讀,并作出了長期性的預判。
本文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在“2024中國餐飲產業峰會”上的演講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我一直覺得在中國做餐飲的都是 牛人,因為行業競爭太充分、太激烈,特別是這幾年能生存下來、發展壯大的企業,尤其值得欽佩。
今天,我把近期經濟形勢做一個總結,也從多個方面總結了未來整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和大家一起探討。
△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
消費換階,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并存
這幾年,國內外形勢變化非常大,官方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感觸,像國際國內形勢、中美關系等,這些似乎是茶余飯后的談資,和企業關系不大,但其實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接下來我將從近期十大經濟現象出發,去具體闡述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第一個現象,消費換階。作為經濟觀察者,我們觀察到一方面,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回暖,高收入群體消費欲望不強,該買的都買了,但較低收入群體消費意愿很高,想旅游,想吃好吃的,又想買奢侈品。去年旅游、餐飲消費恢復很快,而且餐飲消費比旅游消費恢復得快。
2024年,有人說是消費升級,有人說是消費降級,不能一概論之。去年出現了窮游、窮忙現象,很多行業恢復很快,但是客單價下來了。小宗消費恢復快,大宗消費恢復慢,大宗消費讓位于小宗消費,這是未來至少三五年相對比較確定的趨勢。我稱之為消費換階,其中既有升級也有降級。因為有的群體不買房了,但可能花大幾十萬去買車、或者非常貴的3C產品,或者出去旅游、吃吃喝喝。
拉長周期看,財富效應減弱,會抑制人們的消費。這兩年實際上處于消費換階過程,短期內對某些行業是比較好的機會。例如,多地都出現了“文化IP”,很多餐飲品牌的IP都做得非常好,“超級IP時代”到來了。
這里稍微解釋一下,從去年大火的淄博燒烤到今年春節前后哈爾濱旅游大火,再到最近天水麻辣燙。這些城市火起來的并不是當地最強的那項,其實與當地的整體謀劃設計有關系。對于企業來說,也可以通過謀劃設計,打造新IP,這可能帶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效果。簡單來說,潑天的富貴來了,你得接得住。
各位都是資深餐飲人,你們的感受比我更深,近幾年不同社會群體的心態、消費行為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在收入減少或者收入增長緩慢情況下,人們更多追求性價比、追求品質以外的情緒價值。作為給大家提供工業價值以及情緒價值的一群人,我們得敏銳地捕捉這些變化。
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有一個出清的過程
第二個現象是出口領域的變化。近兩年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我們整個出口結構變了,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已經從美國變成了東盟,而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從中國變成了墨西哥。從整體來看,我國出口額以美元計價略有下滑,以人民幣計價略有增長,比預想要好。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出口的產品升級迭代了,比如汽車行業異軍突起,2022年超過德國,2023年超過日本。
這個變化如何與餐飲行業關聯呢?主要表現在收入上,出口的“普惠性”降低了。現在出口表現好的機電產品和大部分老百姓關系不大,它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老百姓獲得感不強,收入減少了,會影響到消費,這是一個長期問題。
房地產、人口、GDP增速與餐飲息息相關
第三個現象,地產回歸基本面。房地產和餐飲密切相關,一方面它有財資效應,影響人們的收入預期、財富預期,當然也會影響消費行為。另一方面房地產也涉及到餐飲行業的成本,包括房租成本、運營成本等。
我們從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大概經歷了20年的高速增長期,現在整個房地產進入到大的調整期。也就是說,房地產高速增長周期結束了,進入了新階段。
以2015年作為起始點,股票市場經歷了很大的波動,隨之而來的是2015年下半年房價開始大漲,一直持續到2017年的上半年。現在復盤這次跳漲,應該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大大透支了房地產市場的空間。
與此同時,2015年前后,人口增速拐點已經出現了,增長率開始明顯下滑。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人口增速下滑一般伴隨著房地產大調整,但這并不是唯一答案,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
從日本的情況來看,日本70年代人口增速放緩之后,經濟迎來了大概10年的黃金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產業結構升級。當時石油危機導致大家對節油車的需求非常大,而日本的節油車競爭力比較強,所以即便日本人口下降,經濟又有了10年的高速增長。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失去的30年”。去年,東京房價創了90年代以來的新高,日本股市也創了90年代以來的新高。
“類通縮”現象持續,對餐飲行業并非好事
第四個現象我稱之為“類通縮”,物價低迷。物價低并不是好現象,明天賣的東西比今天便宜,后天賣的比明天還要便宜,越來越卷,越來越不賺錢,企業是沒法干下去的。
“卷”,餐飲行業不怕,特別是中國餐飲行業,幾千年以來就是卷出來的。但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持續,就比較麻煩。
目前來看,“類通縮”的現象還沒有得到解決。解決的辦法包括刺激消費、給老百姓發現金補貼、制定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等。
市場內卷下,中國經濟仍有許多空隙
第五個現象,關于資產。美聯儲大概率是今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美國降息之前日本和瑞士已經開始降息,這會減輕資本外流的壓力。這幾年中國處在降息周期,全球主要經濟體則在加息,因此國內資本外流的壓力很大。
美聯儲降息可能會進一步活躍股票市場,特別是與利率關系比較密切的行業。美股的這一輪牛市主要是跟科技行業有關,尤其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漲勢。
如果外圍環境降息,國內降息空間就會進一步打開,這對資產價格,對股票市場是一個正向作用。如果考慮目前的物價因素,我們的利率仍然是偏高的,尤其是房地產。
日本股市創新高,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參照。事實上,安倍經濟學也好,直升飛機灑錢也好,目前在美國、日本是發揮了作用的。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一輪新的整頓,包括清理2024年以來股市連續下跌引發的一系列風險,投行、上市公司也進入新一輪清理。
總體來講,中國正在經歷一個新的狀態——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一個生產型經濟體,如何融入全新體系。簡單來說,中國的生產體系太強大了,市場容量就這么大,因為短期內貿易上的利益沖突非常明顯。
所以,我們要深耕國內,充分抓住中國經濟的空隙。無論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升級,中國經濟依然有很多空隙,很多領域值得再做一遍。中國有自己的管理優勢、產業優勢、資本優勢,出海過程中,有合適的應用載體,可以把國內做得比較成熟在海外再做一遍。
很多人說,今天是從“產品出海”到“企業出海”再到“思想出海”,還有人說不出海就出局,出海的確是非常重要的選項,但中國經濟的韌性依然在,市場空隙依然很大,我們依然大有可為。
這就是我對近期中國經濟現象的一些觀察總結,僅供參考。希望我們這個行業,就像紅餐網的顏色一樣,紅紅火火。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