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抓拍示警,“四色碼”分級!多地探索校園食品安全智能化監管
管昕 杜金明 錢志遙 · 2024-11-25 16:11:49 來源:央廣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校園食品安全如何實現智能化監管?“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由浙江在國內首創,也是學校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路徑,通過歸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39個風險項目的110個細分指標,動態賦予學校食堂紅、黃、藍、綠“四色碼”,以此對學校進行提醒、監管。
今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提到了積極運用“四色碼”分類監管模式。中國之聲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地探索創新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智能化。食品安全如何發現“衛生死角”?又如何讓食品安全監管智能化?
自浙江《關于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以來,寧波市北侖區率先探索“四色碼”分類監管這一模式,并在轄區內學校正式實施。在北侖區顧國和中學,記者見到了這個分級分類監管校園食品安全的“智慧大腦”。除了原有的“陽光廚房”之外,食堂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數據、冰箱內的溫濕度、食材的采購情況等相關數據都清晰地集成在了一塊電子屏幕上。
顧國和中學總務處主任盧海榮介紹:“北侖區每個學校都有這樣一個大屏幕,匯總學校食堂所有食品安全的動態數據。我舉個例子,比如,打菜、清洗消毒、切配、粗加工區、倉庫等學校食堂的各個功能間都有實時監控,同時聯通學校和區市監部門的終端。一旦出現操作不到位或違規行為等,會實時在終端預警并在‘四色碼’算法規則內自動扣分。每個月,學校食堂按照細分指標中的得分,會被賦予不同顏色的碼。”
據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四色碼”的數據每個月更新一次,監管部門會根據不同色碼實施差異化監管,如綠碼代表信用風險良好,可減少檢查頻次;藍碼、黃碼和紅碼則需要不同程度上進行預警和監測。
寧波市海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監管科科長葉偉杰告訴記者:“學校的食堂每個月進行一個賦分打碼,然后進行分類監管,倒逼學校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月度風險連續兩次是藍碼的,在第二次評定藍碼的當月,我們要對學校食堂開展一次在線監測;如果是黃碼,在評定黃碼的當月對學校食堂開展一次在線監測;如果是紅碼,就要對學校食堂進行現場檢查,并對學校的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
在寧波市海曙區麗園書院的食堂后廚,總臺記者前腳剛剛邁入后廚大門,警報聲便立即響了起來。麗園書院副校長丁三斌告訴記者,這是學校正在應用的“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中的一項功能,一旦發現陌生人進入或有員工違規操作,AI抓拍就會聯動現場語音播報示警,并在APP上通知相關責任人立即處置,消除風險,而這些功能都會與“四色碼”的打分相關聯。
丁三斌介紹說:“比如,沒有戴口罩,沒有戴工帽,沒有穿工裝,攝像頭能夠抓拍,AI進行識別,不用人工干預,然后就會進行語音播報,現場提醒。還有,比如晨檢,員工一進到食堂,我們有專門的晨檢系統測量體溫,如果員工沒有達到健康要求,是不允許上班的。再比如,手表沒有摘或者有其他首飾等不允許出現的東西,也要第一時間處置好,才能夠通過。”
校園食堂防治鼠患一直是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在麗園書院的后廚,各類防鼠裝置也被納入了智慧監管的范疇。
丁三斌說:“在廚房的操作區域里,設置了相關的捕鼠的物理裝置。有一個是智能系統,多于十二克的物體比如老鼠進去以后,就會啟動,啟動以后,后臺馬上能夠反映出有異常,就會立即進行處置。防鼠板上面也做了一些感應裝置,如果把防鼠板打開,沒有及時放回去,我們的手機后臺就會跳出預警信息:防鼠板被非法打開。”
除了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學校,通過“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家長們也同樣可以參與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管。通過掃描相關二維碼,家長們不僅能夠看到校園食堂后廚的實時情況,還可以在系統中看到食堂菜單、原材料采購信息等,同時可以留言提出對學校食堂的建議,讓校園食品安全更透明、更放心。
麗園書院校長葉松華表示:“很多家長看完以后,說我們食堂的管理是先進的,我們的菜品是新鮮的。我們的智慧平臺也會開辟留言區,家長們可以很容易地在留言區留下一些意見和建議,這些是我們今后工作改進的方向。”
目前,“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在寧波市正處于試點階段,逐步向全市推廣。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監管處處長陳明表示,每一所學校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要逐步落實這類監管模式,還需要攻克不同的難點,未來也需要學校、行業主管部門的配合,才能真正助力學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學生用餐安全營養。
陳明介紹說:“我們在全面檢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批硬件設施比較薄弱,管理存在問題的單位,把他們作為攻堅對象,羅列了問題清單,明確了責任人,然后安排整改時間,讓這些相對落后的單位的硬件得到改造,軟件得到提升。目前已經有一百八十所中小學達到了目標,通過了驗收,有了技術以后,還在于學校以及各方能夠積極地去用這項技術,這項技術生成的結果,我們要積極地把它利用好,才能產生真正的實效。”
不只是寧波,在浙江紹興嵊州市,當地采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依托“浙食鏈”省級平臺,推行“校園e食安”智慧監管服務模式,通過配送監控、食品追溯、家校互動等功能,讓全市7萬余名師生吃上了“放心餐”。
江蘇省也在探索實踐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智能化。今年以來,江蘇鹽城大力實施校園食品安全數“智”監管工程,迭代升級數字智慧監管系統,創新建立食安風險數“智”監管體系,推動校園食品安全從“人工遠程抽查”升級為“人工智能抽查”。
本文轉載自央廣網,總臺記者:管昕、杜金明;寧波臺記者:錢志遙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