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尋味安徽 | 肥美螃蟹,“鮮”自五河

徐秋韻 · 2024-10-22 15:32:22 來源:央廣網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在安徽五河,螃蟹出征的號角已經吹響。

安徽五河水網密集,是皖北的水鄉澤國。千里淮河在此出皖入蘇匯入洪澤湖。淮、澮、漴、潼、沱五條較長的河流,沱湖、天井湖及香澗湖三處湖泊交叉孕育著這片土地。水湖豐沛也造就了這里的水產品資源豐富,其中螃蟹最有名,先后榮獲安徽省十佳地理標志商標、徽蟹十大品牌、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多項榮譽,沱湖螃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蟹”。

目前,沱湖已實現退網還湖,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從五河縣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出發,向南行駛一段路,安徽省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大崗村就到了。曾經,這里因地靠沱湖、地勢低洼,是典型的內澇村。近年來,隨著沱湖生態環境整治不斷深入,沱湖實現了退網還湖。近水樓臺先得月,大崗村依托沱湖水資源優勢,開啟了“稻蝦蟹共作”生態綜合種養模式。

十月中旬,在沱湖鄉大崗村安徽省潤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養殖基地,稻子已收割完畢。天微微亮,蟹農沈家祥夫婦就開始了螃蟹的捕撈工作。

清晨,蟹農沈家祥夫婦開始了螃蟹的捕撈工作(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現在是吃螃蟹的好時間,我們每天差不多五、六點就起來捕撈螃蟹。”沈家祥將桿子往水里一插,小船便飛快離了岸邊,夫妻倆合作默契,一個撐桿,一個將地籠里的螃蟹倒入桶中。沈家祥告訴記者,在這里干活夫妻兩人每個月能有8600元的收入。

“我從1994年就開始養蟹了。”今年60歲的于迢勇曾是沱湖的漁民,養了30年螃蟹,退網還湖后,現在在養殖基地務工,負責6個塘口的螃蟹養殖。“現在是吃螃蟹旺季,要忙點。”早上8點多,于迢勇夫婦正忙著將捕撈上來的螃蟹稱重分揀,分揀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扎蟹”,于迢勇戴上手套,麻利地拿起手邊的草編,將蟹鉗向肚臍方向豎折,然后用草編繩捆牢螃蟹,不一會功夫,身邊的筐就排滿了螃蟹。捆好的螃蟹隨即打包發貨,運往合肥等地。

于迢勇夫婦正捆扎螃蟹(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蟹農于迢勇展示螃蟹(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優質的沱湖水,退網還湖、變“小圍網”為“大規模”生態養殖新方式,造就了螃蟹上佳的品質,帶來的是怕螃蟹質量和口感的提高,一口下去,蟹黃甘香,蟹肉鮮甜。

目前,五河螃蟹總產量超4000噸,產值達4億多元。螃蟹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沱湖沿岸居民增收致富。安徽省潤博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黃躍宗介紹,潤博農業流轉了沱湖鄉大崗村總共5000畝的稻蝦螃共養田,其中稻蟹共養田有1000畝,今年螃蟹預計每畝產量可達200斤,像于迢勇這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每年也能有12萬元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

沱湖螃蟹(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在發展稻蝦蟹生態種養的同時,黃躍宗還開起了農莊,采訪當天,農莊來了不少游客,這個時節正是吃五河螃蟹的好時候,螃蟹上鍋一蒸,蟹殼金黃,肉鮮黃滿,飄香四溢,賓主盡歡。

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沱湖鄉大崗村依托沱湖自然風光,發揮農村資源和生態優勢,發展休閑農業、生態旅游、農村電商等鄉村文旅產業。鮮美的水產品和特色餐飲,靜謐的水鄉民宿,優美的沱湖風光,每年吸引了大量周邊游客。

在“輸血”的同時,大崗村積極“造血”引導農戶主動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支持村民自發建設農家樂項目。大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梅介紹,大崗村正打造包含農家樂、民宿、農村電商、親子游玩、研學課堂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預計能為大崗村增加27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并帶動30多人就業,每年人均增收可達3萬元。

如今,稻已熟,蟹正好,黃躍宗等人正加快腳步,每天早早出工,他們希望更多的游客來村里吃螃蟹。

 

本文轉載自央廣網,記者:徐秋韻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