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和府撈面
無銹缽 · 2024-09-10 15:12:58 來源:財經無忌
千帆競逐背后,中國餐飲行業正面臨著兩極分化的處境。老牌巨頭、新生勢力挑戰重重,點滴業績背后沒有輕松二字。但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堅守品質,專注苦修內功的品牌,已經在變化的時代浪潮中講出了自己的故事。
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8%,上海餐飲業上半年更是營業利潤為負,多家老牌高端京滬餐廳被曝停業或倒閉......近期,多則關于餐飲業的新聞刷屏網絡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中國餐飲業的集體討論。
有人認為,餐飲生意向來難做,活下來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少折騰;但也有人認為,中式餐飲依然大有可為,比如今年上半年百勝中國、麥當勞等巨頭逆勢增長的表現已然印證了這一點。
在復雜的輿論語境里,無論是掘金下沉市場、拓展新業態抑或是扎根供應鏈,中國餐飲玩家們并沒有躺平,反而是苦修內功,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在這之中,從誕生之初就以“中式養生面”出圈的和府撈面無疑是一個可供觀察的窗口。
近一年時間,和府撈面動作頻頻:從主動公開其中央廚房制作過程直面外界質疑,再到爆改線下門店完成品牌升級,從創始人大膽玩梗到邀請消費者現場參觀,用網友的熱評來說:“和府撈面好像變得不一樣了。”
變得“不一樣”的不止是和府撈面,還有中國餐飲業此刻分化的格局。一位餐飲行業投資者提到,餐飲業不是不行了,而是進入了存量時代,而在平穩的消費周期里更容易看到機會,因為能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已經經歷了大浪淘沙,它們對于業務的理解也更深了。
從這一角度再看和府撈面的種種動作,中式餐飲的長坡厚雪里,或許需要更多的“和府撈面們”。
01
和府撈面冤嗎?
餐飲行業里,被誤解和質疑似乎是每個中式品牌無法逃避的宿命。
從中式餐飲品牌成立的第一天起,市場對其經營模式的評判、對食品安全標準的關注、對口味的吐槽就相伴始終。
即便是和府撈面這樣主打品質、養生的餐飲品牌,也難逃被誤讀。
關于和府撈面是否是預制菜的爭論,不絕于耳。
這也讓和府撈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得不忙于洗脫冤屈,重建聲譽。
回過頭來看,所謂的預制菜質疑完全是張冠李戴。
一方面,從定義上來看,和府撈面采用的是中央廚房制,并不是大眾所認為的預制菜。早在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等6部委就已經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被業界稱為預制菜行業“國標”。通知明確表示,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納入預制菜范圍。
另一方面,從模式上來看,預制菜講究的是“即熱即食”,“3分鐘出餐”,線下廚房只是一個負責加熱的大號“微波爐”,而和府撈面的中央廚房模式,則負責洗菜、切菜之類的預加工環節,以及為了保證出品標準化,統一在自有央廚熬湯,生產澆頭,節約門店出餐時間,一碗面最核心的煮面過程,仍然是在線下門店完成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和府撈面被質疑預制菜,本質上是一樁由于概念不清導致的徹頭徹尾的冤假錯案。
而對于身處輿論漩渦中心的中式餐飲品牌來說,他們不斷向上攀登的旅程,也正是用品質回擊質疑,打破市場偏見和錯誤認知的過程。
02
打破質疑,需還給消費者知情權
沒有餐飲品牌能夠一帆風順,尤其是身處當下這個食品行業負面新聞頻發,消費者神經不斷被撩撥的時代。
想要真正走出“預制菜質疑”,和之后更多的潛在“輿論風險”,品牌需要的不僅僅是針對性的回應科普,而是要切實“發力在別處”,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展示真實的品質保障。
深刻意識到這一點的和府撈面,就選擇了一條“對自己夠狠”的卷品質道路,從高品質的綠色有機食材到中央廚房透明化,和府撈面力爭讓消費者能夠直接看見品質、感受品質。不僅如此,在提質的基礎上,這一品牌還通過集約化優勢,對產品進行了價格下調,更多讓利給消費者。
今天,即便是放眼整個中國餐飲企業發展史,和府撈面的品質故事也顯得與眾不同。
對比餐飲企業常規的“從一到多”、“從前到后”的發展模式,和府撈面從一開始,就是從后往前,開辟了一條“先供應鏈,后門店”的獨特路徑,在開出第一家門店之前,背后深耕的供應鏈,就已能滿足1000家以上門店的標準化運營。
在這基礎上,為了保證每位消費者都能吃到同樣品質、同樣味道的“一碗長壽鄉養生面”,和府撈面建造了國內最大規模之一的自有中央廚房,并實現了中央廚房透明化,讓消費者看到中央廚房是如何一鍋一鍋地熬制骨湯、制作澆頭,讓消費者直觀看到食材的品質、生產過程、衛生環境,徹底打消市場的疑慮。
這背后,是和府十多年來,累計億元對數字化系統、供應鏈和線下廚房的持續升級。
對此,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有著自己的看法:
“越是大品牌和頭部的餐飲企業,越應該‘不做鴕鳥’,勇敢地面對大趨勢,主動消除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障礙。”
用戶質疑是所有餐飲品牌都要面對的一堂課,而如何回應市場質疑,則體現著餐飲品牌的格局和擔當。
在這基礎上,和府撈面的中央廚房透明化之路,還在不斷與時俱進,同更多外部視角互動,并重塑新時代的“消費者-品牌信任關系”。
為此,除了在業內率先拍攝央廚生產流程,并全網公開,和府撈面還主動邀請用戶代表,親臨中央廚房觀摩監督。
9月5日,和府撈面進行了一場極具新意的探廠直播,從前期報名用戶中遴選出多位“一日老板”,跟隨著鏡頭一道走入和府撈面的中央廚房,和品牌創始人李學林直接對話,真聽、真說、真感受和府撈面對餐飲品質的重視,用真實的鏡頭和視角履行監督職責。
而為了籌備這場餐飲行業“最有底氣的直播”,創始人李學林更是在活動前期親自下場招募宣傳,并開出10000元日薪找央廚“一日老板”。多重努力之下,相關活動也成功引發了和府撈面愛好者們的參與熱潮,最終直播效果也不負眾望,引發85萬多消費者的圍觀。
在這場溯源直播中,不僅全面展示了和府撈面中央廚房的原材料選擇,面條、骨湯、澆頭的制作過程,還現場直播試吃品鑒許多新品,展現了過硬的新品研發技術能力,更是越過鏡頭,傳遞了和府撈面對每一碗面和每一道菜品的認真態度。
不少用戶都為和府撈面“全公開、敢透明”、“真金不怕火煉”的舉動和魄力點贊。
復盤和府撈面過往的付出和努力,可以說,這一品牌不僅以實際行動,兌現了品質承諾,更是不拖延、不擺爛,始終以主動的態度接納用戶需求,一個歷經十三年的品牌還在不斷迸發新的創新活力,為行業做出了高維表率。
03
立足未來,
用什么來撐起一碗“中國面”?
如果說,中央廚房的透明化背后,是和府撈面站在消費者角度,把自己主動攤開,重塑餐飲行業的消費者信任,這無疑是一個立足當下的動作,因為被看到,才能被信任。
但面向未來,中式餐飲依舊面臨多變復雜的競爭環境。一方面,隨著消費邁入理性時代,“高性價比”成了新的消費訴求,在養生熱潮下,人們又希望吃得健康,同時價格不貴。另一方面,相較于西式餐飲,中式餐飲江湖則復雜許多。
首先是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比起美國人的冷凍披薩和預制沙拉,日本人的炒飯、拉面與天婦羅,中餐復雜的菜品與口味體系下,業態多元,導致了SKU眾多。其次,則是中國餐飲市場的分散性,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盡管中國餐飲連鎖化率從2020年的15%已提高到2023年的21%,但對比歐美動輒超60%的數據,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將復雜的中式餐飲鏈路標準化與科學化,這幾乎是每一個餐飲玩家無法繞開的命題。
應對上述挑戰,和府撈面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面向未來,完成自我進化,打造標志性icon。在近期品牌的升級中,和府撈面推出新的定位“長壽鄉 養生面”,以品牌發源地“長壽鄉如皋”為原點,以如皋黑塌菜這一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為特色,持續深耕泛養生領域。同時,價格體系調整得更為親民,全面提升了產品與服務質價比,為億萬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養生美味體驗,讓“草本湯、粗糧面、黑塌菜”成為“長壽鄉和府三寶”。
外界更關注的是,這一角色變化能否為和府撈面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答案還需要回到產品的進化。
這兩年,隨著消費者對“干凈配料表”的追求,向產業上游溯源高品質食材成了新趨勢,而和府撈面也通過與全球優質產區的綁定,將高品質食材帶到消費者的餐桌上。翻開和府撈面的食材目錄——長壽鄉黑塌菜、丹麥皇冠集團的豬軟骨、中糧定制的專用澳洲小麥麥芯粉、東北有機大米......這些來自產業源頭的食材都頗受消費者的好評。
以黑塌菜為例,因受土壤、溫度、季節等多種因素制約,全國僅有江蘇如皋等少數地區可以種植黑塌菜(如皋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2011年10月25日被授予“世界長壽之鄉”稱號。根據如皋市民政局2024年1月統計數據顯示,如皋百歲老人總數再創新高達到590位。其中,105歲以上有24位,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長壽老人占比是聯合國長壽之鄉標準的3倍。)。2013年,如皋黑塌菜就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如皋當地人譽為“長壽菜”,但被和府“挖掘”前,黑塌菜大多只出現在本地人的餐桌上,無法被更多人看見,很多人也根本不知道還有這種菜。
時間撥回2023年底,和府撈面與如皋農業局簽約,通過產地直采的方式,以及規模化采購與集約化生產,讓長壽之鄉的“長壽菜”通過線下門店走入尋常百姓家。該直采規模有望在2025年從4000畝擴大到10000畝,進一步保障食材的穩定供給。
這條從上游源頭到中游加工生產再到下游門店銷售服務的高效網絡,既保證了終端出品的高品質與穩定性,同時也讓更多的好食材走出本地,帶動當地產業升級。
而對和府撈面而言,從長期來看,新品牌定位無疑也為其帶來了新的增長潛力。一方面,搭乘養生健康化的確定性東風,借產地溯源,通過有機、綠?認證?材及國家地理標志?材的使?,不斷迭代出高品質、高質價比爆品,為其夯實綠色、普惠、養生的品牌心智;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的供應鏈體系拉動成本端提質增效,為其不斷擴張實現規模化打地基。
從這一點來說,和府撈面做的也是一碗面向未來的中國面。
結語:中式餐飲為什么需要更多“和府撈面”?
某種意義上,和府撈面圍繞品質的努力和嘗試,不僅是品牌前行的一大步,同樣也是中式餐飲擺脫負面輿論的關鍵一步。
眺望未來,餐飲品牌借勢現代供應鏈體系,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即便麥當勞炸一份薯條,也不可能先從土豆削皮開始。唯有現代食品供應鏈,才能突破廚師的壁壘,帶給消費者舒心、統一品質和口味完整的就餐體驗。
而這一過程中,從“廚師驅動”到“供應鏈驅動”,消費者對品質和體驗的關切也勢必不會停滯。
在這基礎上,和府撈面不但做好了一碗面,還在不斷依托對于供應鏈和中央廚房的高度掌控,實現提質降價,同時利用優勢原材料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差異,同消費者雙向奔赴,更是從里到外實現了全面的品牌升級。
從這個角度來說,和府撈面不僅是中式餐飲在規模化、連鎖化層面的領跑者,同樣也是值得行業學習的經營榜樣。
正如品牌創始人李學林所說的那樣:
“中國面的夢想,是和府的初心與使命,我們會為此進化不止,直至世界的每一條街道都有中國味道。”
(本文轉載自財經無忌,作者:無銹缽)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