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2024年火鍋大混戰,趨勢下的場景火鍋、輕量火鍋究竟怎么做?

王穎麗 · 2024-08-01 13:50:21 來源:筷玩思維

就在當下,一邊是消費全面降級,一邊是火鍋行業快速進入大混戰局面。

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有太多餐飲品牌下了牌桌,而在火鍋界,這一情況更加明顯。

2023年火鍋行業新開門店7.6萬家,退局者3.4萬家;2024年1至6月份火鍋行業新注冊門店數是2.8萬家,而注銷門店數是3.4萬家,淘汰掉的遠遠多于新開張的。火鍋老板的日子冰火兩重天,有的逆風翻盤,有的虧了又虧最終離場。

2023年全年,火鍋新增的企業數量達到8.1萬余家,火鍋門店已經過多過密、超過了市場承載,今年大家擠破頭還要來做火鍋,于是,竭力貼近新消費習慣的創新火鍋不斷冒頭,以“火鍋+場景”、輕量化火鍋等模式來搶占市場。

大品牌們也紛紛做出改變來應對新局面。比如最近重裝門店的湊湊火鍋,直接把包房安排成KTV包廂,將營業時間延長至凌晨3點,包廂預訂據說已經排到8月。更早之前,海底撈也把外送站安排在了校園、露營地和演唱會,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海底撈。

年輕消費者追求性價比、質價比、顏價比、鮮價比等N價比,也追求新體驗、極致便利,新的市場風向造就了新的市場機遇,餐飲老板如果抓住了,就是一兩年的紅利。

那么,究竟該怎么做呢?

場景火鍋:要懂年輕人喜愛哪些新老場景

眼見著,萬億火鍋賽道上拼搶激烈,有人不得不停下來、掉頭,有人則加速往前沖。

停下來的,大多數是人均百元以上的大火鍋;提速沖刺的,則是微創新、低客單價的場景火鍋、輕量火鍋。其中,場景創新是創業者們和消費者都愛的。

單單是在疫情三年,火鍋場景的進化就出現了地攤風、市井風、圍爐煮茶風、露營風、庭院風等等形式。

尤其是市井風,因為有著一種簡約、隨意的風格,向顧客明確傳達出“價格平民”的訊息,在近兩年異常火爆。

隨后,這種風格又繼續分化出地攤風、社區風、巷弄風等,根據各地民風特色來演繹,求的卻是一個目的,用最通俗直觀的“老破小”方式來打消顧客怕被“刺客”的情緒。

在筷玩思維看來,場景設計中的關鍵詞除了“便宜”之外,還有一個“煙火氣”。有的火鍋店把其它現做食物的制作地搬到火鍋店里,比如阿光正傳蒸花卷的檔口、朱光玉的炒飯檔口,檔口已經不單是承接外賣和打包功能,還承擔了為門店烘托煙火氣的作用。

做到極致的火鍋店,還把門店打造成了菜市場,也就是最近流行的“菜市場火鍋”,現場選菜稱重、底料現炒現賣,顧客在門店里逛一圈,忍不住多拿不少菜品回到自己桌。

今年,重慶還開了家儀表廠火鍋,由原來的重慶儀表廠廠房改建,有大片室外壩子可以坐,廠里廠氣的天然帶一種搖滾氣質,還有樂隊駐唱,也就是將火鍋與音樂會巧妙結合,很受當地人和游客歡迎。

上述提及的這些場景創新能夠產生真實效能的核心,在于激發顧客的消費意愿,能夠讓他們想進店,進了店想多點點兒,吃完了還覺得很有趣、很劃算。

而難點則在于:把創意性的場景做得不會華而不實,還能持續有新鮮感。

場景創新需要普世感來降低消費者預估的進店門檻,還有一種方向可以說是反方向為之——提高場景的稀缺性來增加新鮮感、儀式感,給顧客特別的情緒體驗,比如一度出現的火鍋天臺店、庭院店、公路店、溶洞店等等。

對于場景創新的方法,不僅僅是小品牌火鍋店在搞,大品牌也意識到重要性、開始探索自己的特色場景,比如海底撈的“火鍋+娛樂現場”。

2023年國慶節期間,海底撈在北京水長城的天空周末露營地設立外送小站,專門給露營愛好者提供火鍋服務,此舉瞬間吸引了大量火鍋迷。

今年,海底撈順勢將這一模式復制到演唱會、滑雪場、市集里以及花田火鍋、露營火鍋、天臺泡泡屋、酒莊露營火鍋……哪里有休閑娛樂活動,哪里就有海底撈外送小站,這些舉措增加了消費場景,同時還強化了海底撈“特色服務”的標簽。

湊湊火鍋則在近期推出了設置有KTV包廂的門店,再造“火鍋+KTV”模式——湊湊火鍋·茶憩·歡唱(北京合生匯店)于7月19日重裝開業,共965平米、6個KTV包廂,能同時容納300余人就餐,食客可以吃著火鍋、喝著奶茶,同時唱K消遣。

KTV包廂沒有最低消費,也不需要預付押金,但需要顧客提前來電預訂。目前北京有三里屯店、五棵松萬達店、西三旗萬象匯店四家湊湊火鍋門店增設了KTV業態,預訂情況相當不錯。

據筷玩思維了解,湊湊臺灣的首店、上海的前灘太古里店還開辟出小酒館模式,增設酒吧吧臺和多款酒飲,讓吃完火鍋還得轉場KTV和酒吧的那部分客人可以在火鍋店一站式解決。

火鍋+KTV的模式其實在成都、重慶早就出現過,不過卻是曇花一現,如今顧客有了“省錢”的需求,在一家店解決所有需求平均算下來更劃算、更方便,也就更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

新鮮感、便利感帶來的是好奇和愉悅,只是這種附加值不能過分增加在菜品價格上,而是增加顧客的用餐沉浸度,自主地通過多角度體驗、增加用餐時長來增加客單價。

不過,怎么才能把握這種“火鍋+場景”的風向呢?這需要火鍋店老板既是了解年輕人消費喜好的“潮人”,又是深刻理解火鍋運作的“老炮”,才能在人氣和復購、盈利之間找到最佳連接點。

輕量火鍋:大店變小店、店店有特色,用創新菜搶奪流量

如果說“火鍋+場景”的核心是體驗親民化、低客單價新享受,那么火鍋店的成本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想把消費水平整體降下來,但成本還是大店大鍋的成本,這肯定是不行的。此時,把大型門店縮減,把成本難以降低的大鍋變成小鍋,這就成了當下火鍋創新的契機。所以我們看到,小而美、小而“低(客單價)”的火鍋店越來越多。

小店意味著開店成本低的同時,也意味著菜品更新速度快、高速迭代、高速進化,一般突圍出來的火鍋小店,往往都有自己的一種特色鍋底,或者特色涮品、副食。

比如過去曾經出現過的香辣蝦火鍋、椰子雞火鍋、三文魚火鍋、黃喉火鍋、鴨腸火鍋以及當下很受歡迎的下飯小火鍋、砂鍋菜、渣渣牛肉、冒烤鴨、酸湯火鍋等,這些都是從大鍋變小鍋的例子。特色鍋、特色菜不一定非得是昂貴的、難得的食材,只要形式新穎,傳統食材也可以做成特色菜品。

比如從重慶燒菜火鍋中脫穎而出的瀑布牛肉絲單品,雖是牛肉,但經過特制后形似瀑布水流,形式感十足,去年在火鍋界小火了一把。

這些對于食材的創新,要力求小成本、小制作、效率高、性價比高,才會有高的效益產出,但同一時間我們不建議一下子上很多種特色創意菜,因為SKU過多對小店的供應鏈壓力太大,同時會讓消費者沒有重點,相反應該在于精、在于和門店特色相匹配,推出一個就能吸引一波關注度。

一直以來,小火鍋的代表“呷哺呷哺”獨占了小火鍋的細分品類,而如今小火鍋的競爭者也慢慢冒出頭來,比如南城香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午餐時段小火鍋、海底撈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下飯小火鍋。大家都瞄準了午餐、快餐的高頻消費場景,嘗試把火鍋做成家常菜、做成剛需快餐。

火鍋快餐化顯然是知名餐飲連鎖在當下對市場變化的積極應對。不過真正的優秀模型還沒有誕生,小火鍋模式的想象空間還會被繼續開發,只是喜歡嘗鮮的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不高,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持續淘汰一批試錯者。

“百花齊放”變常態,多嘗試創新點、立好品牌“人設”是關鍵

現代消費者對火鍋的需求和口味變化迅速,不論是哪種“火鍋+XX”,整個餐飲的潮流周期都在變短,導致火鍋行業的內卷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搶關注度、搶流量、搶客人等都是這一階段新老品牌都必須去做的事兒。

即使這樣,面對在一定時期內有限的市場規模,即使卷到吐血,也不一定就能存活下來,因為供應鏈上的優質資源基本都是向頭部企業靠攏,中腰部及以下的中小品牌缺乏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往往被迫壓縮供應鏈中的人工成本或食材成本,這可能對產品質量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所以,未來火鍋行業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小眾品牌、地域性品牌的不斷創新嘗試,市場整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火鍋品類繼續細分,達到讓人眼花繚亂的程度,新品、新店的存活周期越來越短,流行性火鍋品類、品牌持續涌現,大品牌則也會不斷開發細分場景。

其中,能夠無限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垂直細分品類可以在混戰中留存,緊貼市場、彈性強、效率高、容錯率高的大品牌會繼續向前走。

同時,不得不說的還是線上流量。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自不必說,小紅書、大眾點評、知乎、微博等商家的宣傳陣地還會持續產生高效的影響力。

所以,以往有些大品牌火鍋是被動接受社交媒體平臺的帶貨效應,如今到了2024年,更多品牌總算是摸到了線上流量的門道,開始主動發力線上、制造流行話題、主動搶人。

流量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章法,要想通過社交媒體獲得品牌增長的機會,品牌必須會給自己定一個有趣的“人設”,根據這個人設不斷造梗,強化認知的同時打造持續的新鮮感和親近感。

這種方式和動輒拿出大量的錢燒給平臺、提升曝光量或者推出超低價團購套餐、打價格戰和降價引流的虧錢內卷完全不同,不會卷到自己虧死,也不會因為降價引發品牌形象受損、定位模糊等諸多問題,只是這對品牌的實力有很高要求,需要很了解當下年輕人的生存狀況和應對方法。

結語

2024年是繼2023年之后餐飲品牌“高淘汰、高倒閉”大趨勢下的新的一年,處在餐飲創業最前線的火鍋品類更是陷入深度大混戰階段。

門店飽和、客流減少、價格戰、流量戰是肉眼可見的泥潭深沼,場景、產品、模式的各種創新式進化也在危機中顯現生機。

未來,火鍋+后面的內容還會越來越豐富,但都是火鍋口味、食材、食品安全這個“1”后面的一個個“0”而已,只是,這個“0”會起到神奇的作用,既是對顧客滿意度的絕對重視,也是滿足市場多元需求的能力體現。

畢竟,在大混戰中,餐飲老板還得靠守正來立本、靠出奇來制勝。

 

本文轉載自筷玩思維;記者王穎麗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