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火鍋界又現新物種!人均超150元的山野火鍋,在江浙滬走紅

紅餐編輯部 · 2024-06-14 08:38:49 來源:紅餐網

憑借“山野”氛圍出圈,主打各類野菜、菌菇和牛肉的山野火鍋,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者:簡煜昊;編輯:景雪。

一批強調“山野”特色的火鍋店正在全國多地冒頭。

近期,紅餐網注意到,江浙滬等地開始興起一股打卡“山野火鍋”熱潮,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網友們分享打卡“山野火鍋”的帖子或視頻也引來了不少人圍觀。

再進一步查閱紅餐大數據后發(fā)現,在武漢、廣州、深圳、合肥等地竟也出現了不少山野火鍋品牌,部分品牌還在近兩年內開出了10余家門店。

山野火鍋,究竟有何特別?在整個火鍋界,是否會掀起波瀾?

山野火鍋的風,從江浙滬刮起

翻看社交平臺上的信息,可以看到,這波山野火鍋的熱潮,從江浙滬刮起。

6月3日,溫州萬象城內的山野火鍋品牌“山緩緩”正式開門營業(yè)。肖紅(化名)當天晚餐時段就去了該店打卡。“期待好久了,幾個月前開始圍檔的時候,身邊就有很多人推薦了?!毙ぜt告訴紅餐網,自己及身邊的一些同事、網友早就被“山野火鍋”種草,看到山緩緩開業(yè),忍不住第一時間就去感受了一番。

5月,網友“柒柒”首次打卡了南京萬象天地的“三出山”。“好有特色的火鍋,終于知道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排隊了?!?/p>

當然,被山野火鍋種草的并不止他們。從社交平臺上分享的帖子來看,今年以來,不少網友被江浙滬地區(qū)的山野火鍋所吸引,紛紛前往打卡。截至6月13日,抖音上與山野火鍋相關的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了600萬;小紅書上與山野火鍋相關的筆記數量也已超過7萬。而山緩緩、三出山、山蔦蔦等都是熱門的打卡品牌。

△圖片來源:抖音截圖

根據大眾點評信息,目前大部分的山野火鍋店集中在江浙滬一帶。包括三出山、山緩緩、山蔦蔦、叢山野等山野火鍋品牌也都有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開店,且選址大都選在熱門商圈,比如杭州龍湖天街、無錫萬象城、上海格隆匯等。

在一眾山野火鍋品牌里,成立時間相對早、名氣高的當屬三出山。2021年8月,三出山在武漢華發(fā)中城薈開出首店,品牌以“原創(chuàng)自然系火鍋”自居,主推四川蹺腳牛肉、山貨野菜和云貴特色小吃等,營造了城中山林的特色場景。憑借特色菜品、用餐環(huán)境,三出山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如今在大眾點評搜索該店鋪,還可以看到,“等號久”“排隊長”是消費者評論該餐廳的高頻詞,不少消費者反饋,遇上節(jié)假日,門店的等位時間基本在2小時以上。

大概從去年開始,三出山開始陸續(xù)進入上海、寧波、南京等地開店。而在三出山向江浙滬等地輻射的同時,山緩緩、山蔦蔦、叢山野等品牌也開始相繼在江浙滬等地冒頭。

這些門店的人氣也普遍不低,比如,三出山、山緩緩位于上海的門店,半年內賣出的雙人套餐均已超過2萬份。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截圖

柒柒在打卡完南京萬象天地的“三出山”后也感慨,沒想到生意會那么火爆。“去之前就曾聽說該店生意很火,但去到現場還是有被現實的排隊情況嚇到。號是下午四點多拿的,飯是晚上十點吃的,足足排了333分鐘?!?/p>

眼看山野火鍋這股消費風潮越刮越猛,這些山野火鍋品牌也開始加快跑馬圈地。從上述幾個品牌官方微信發(fā)布的最新信息來看,目前三出山的門店已有17家,除江浙滬等地外,也有在合肥、鄭州等地開店。

而山緩緩在營門店總數則已超過20家,門店已輻射至邯鄲、無錫、寧波等地。其他包括山蔦蔦、叢山野在內的絕大部分山野火鍋品牌門店數則在5家以下。

另外,根據大眾點評顯示的信息,目前在廣州、深圳、重慶、簡陽等地,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山野火鍋店,但大部分都還是單店。

菌菇、野菜是特色,

門頭、場景幾乎“復制粘貼”

從名字中不難看出,山野火鍋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山野”二字,但所謂的“山野”特色,還比較雷同。

首先是名字和Logo。這些山野火鍋品牌的名字普遍都會帶有“山”“野”“山野”的字樣,比如叢新發(fā)山野火鍋、觀山火鍋、山慢慢、野果子等等。另外,大家的Logo設計思路也幾乎如出一轍,像三出山、山緩緩、山慢慢這三個品牌的Logo都是形似山丘的藝術字樣式,很容易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而為了營造山間田野的場景,這些品牌的空間設計也是清一色的山林風。

盆栽或綠植總是必不可少的,從門店外圍,到店內的角落和過道處,總能見著大量的盆栽或綠植。此外,店內普遍還會用上藤椅和石桌,以此與綠植交相輝映。

翻看菜單,就更像是復制粘貼了。這些山野火鍋店內大都主推兩款鍋底,即原湯鍋和紅油辣鍋,菜品方面,招牌菜品就是各類野菜、菌菇和牛肉。當然也有不少門店會提供諸如毛肚、鴨腸等常規(guī)的涮菜。

雖然相似,但大部分山野火鍋還是會強調,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如何不同?就是挖掘了各類罕見的菌菇、野菜。所以,在這些山野火鍋店里,總能見著一些不常見的菌菇、野菜,比如鮮薄荷、羽衣甘藍、見手青等等。一些品牌為了凸顯菌菇、野菜特色,甚至會在門店內專門設置一個食材展示區(qū),上面擺放各式的野菜、菌菇。

不過,單憑幾款與眾不同的菌菇、野菜,似乎還很難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菌菇野菜不能單點,只在拼盤里,但拼盤里有大半都是一般的菇?!?/p>

“這些山野火鍋,說白了都大差不差,根本分不清幾個山野火鍋品牌之間的區(qū)別?!?/p>

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道。

更重要的是,在價格方面,山野火鍋似乎也不討喜。根據大眾點評信息,山野火鍋人均價格普遍在150-200元之間。紅餐網曾親自體驗了廣州的一家山野火鍋(非連鎖品牌),在該店內,一份鮮切牛肉的價格在70元左右,一份和牛的價格則在150元左右。菌菇野菜類的產品往往采取拼盤組合的形式,按照包含的菌菇種類不同,價格也會有所差異,但價格最低一份也要50元。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體驗過的消費者對山野火鍋的價格表示了不滿:

“大多都是素菜,且大多是小份樣式,人均200不值得?!?/p>

“吃一頓海底撈也不過150元左右,山野火鍋真的有點太貴了。”

“兩個人去吃的,點了一桌素菜加兩盤肉,買單的時候收我430多?!?/p>

食材受限、場景單一,

恐難撐起一個火鍋品類

嚴格意義上講,山野火鍋并不是什么新興事物。

在被稱為“野生菌王國”的云南地區(qū),主打菌菇野菜的玩法屢見不鮮,當地也早已誕生了野山菌火鍋的獨立品類。據了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使云南地區(qū)盛產野生菌,每逢收獲季,各式各樣的菌菇都會成為當地人餐桌上的火鍋食材。

據紅餐大數據顯示,如今在全國范圍內,也已經跑出了武陵山珍、蕓山季、菌彩野、蘑界等野山菌火鍋品牌。這些野山菌火鍋品牌的人均消費多在100-150元之間,且菌菇類的產品會更豐富。

而在貴州地區(qū),不少酸湯火鍋門店也會營造有氛圍的山野環(huán)境,并推出各式山野菜,甚至于部分門店中的山野菜還是免費供應。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此外,不少傳統火鍋品牌也都有推出山野食材。比如海底撈在今年的春季上新時就推出了菌菇拼盤,一份拼盤中會包括6款不同的菌菇;巴奴也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店內陸續(xù)推出了云南豌豆莢、云南兒菜、昭通天麻、熊貓筍等山菜、野菜。

對比之下,這批新興的山野火鍋,在場景的打造上,還只是浮于表面,僅僅利用一些植物、裝飾來凸顯“山林”風格,而在食材、價格等方面,也沒有太大優(yōu)勢。

針對山野火鍋,有業(yè)內人士也向紅餐網講述稱,將菌菇和野菜作為火鍋食材有不小的限制。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菌菇野菜都可以食用,而部分可以食用的菌菇,其口味也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作為火鍋單品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空間有限。

“山野火鍋的底色依然是川渝火鍋,在此基礎上拼湊了部分的山野特色。本質上,山野火鍋很難發(fā)展成一個獨立的火鍋品類。”柴大官人聊品牌主理人柴園在接受紅餐網采訪時也曾如是強調道。

如此看來,山野火鍋未來想要走更遠,恐怕還有場硬仗。

封面圖來源:山緩緩小紅書官方賬號。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