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眷村撤出廣東市場,早餐剛需場景誰能最終突圍?
王菀 · 2024-01-22 16:30:41 來源:贏商網
近日,被譽為“早餐界愛馬仕”的桃園眷村,又有新動向了。繼2021年多地接連關店之后,位于深圳萬象天地北區LG層的桃園眷村也撤店了,該店原址已經圍上商場圍擋,這意味著桃園眷村正式撤出廣東市場。
高端化豆漿油條賣不動了
據了解,此次閉店的桃園眷村深圳萬象天地店,在2017年項目開業時便引入了里巷美食街,一度引發打卡熱潮。
2021年9月,從里巷撤出的桃園眷村以全國首家桃園眷村·福利社的新形象重新亮相萬象天地LG層下沉廣場的美食空間,但門店面積大幅縮水。
桃園眷村于2014年在上海泰州路開出首家門店,門店以七八十年代的復古文藝風格為主,面積約400平方米,售賣油條、豆漿、飯團等餐食,顛覆了大眾對于早餐店的傳統認知。
2016年,一篇名為《他在LV邊上開了家燒餅油條店,火遍上海灘,網紅們為吃上一口甘愿排隊兩小時》爆款營銷文,讓桃園眷村成為當年最火的餐飲品牌之一。毗鄰LV的選址疊加不算便宜的客單價,這個品牌一度成為了國民小吃升級的代表性品牌,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早餐界愛馬仕”。
此后,桃園眷村開啟快速發展的步伐。2017年,桃園眷村完成A輪融資,并計劃未來3~5年在全國布局80家傳統店、500家標準店。桃園眷村還曾一度開放了加盟,巔峰時期,品牌曾開出超40家門店,進入了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廈門等多個城市。
如今伴隨桃園眷村正式撤出廣東市場,品牌可查的在營門店僅有4家,分別為上海泰州路店、廈門中華城店以及成都太古里店、悠方店。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桃園眷村就已經在不同城市先后上演了相同的撤店戲碼。
2019年4月,在品牌門店最多的上海,桃園眷村連關4家門店,但官方表示是閉店升級。疫情發生后,桃園眷村門店數量更是直接腰斬,撤出了重慶、武漢、南京、合肥、杭州等市場。
與此同時,桃園眷村所屬公司也出現了負責人被限制高消費、股權凍結、被執行人等風險問題。與桃園眷村相關聯的深圳、北京等地分公司均已注銷。
從桃園眷村高舉高打的商業模式來看,該品牌無法長紅有著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運營成本過高。桃園眷村更注重的是客戶所追求的情懷以及體驗度,因此選擇進駐一線商圈、高端商場開大店,租金壓力疊加較高的門店設計成本,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二是產品定價過高。為了提高營收,桃園眷村將定價親民的早餐品類客單價抬高到幾十元。人們或許會為偶爾的嘗鮮慢單,但長遠來看,很難形成高頻的復購。
三是后續創新不足。盡管桃園眷村帶起了一波“中式早餐高端化”的浪潮,但其后續創新發力,產品品質以及上新頻率難以對標其定價,性價比不高成了硬傷。
以上種種,都指向桃園眷村在人們新鮮感褪去后被拋棄并非偶然。
我們的十年
或許對于曾經的市場來說,桃園眷村有著成功的必然策略。但在時代洪流中,品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關于桃園眷村的品牌故事并沒有完全結束,只是市場和大眾仍在期待它的新故事發生。
押注早餐,誰才是贏家?
其實,從市場規模來看,早餐這門生意是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的。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早餐市場規模達到1.75萬億元,2025有望增長至2.57萬億元。但萬億市場一直以來大都掌握在路邊攤、街邊店手里,品牌化、連鎖化程度極低。不過,近些年的早餐市場也有了新的變化,各方勢力都盯上了早餐黃金檔。
包子、饅頭向來是傳統早餐的絕對主角。但在專注于早餐品類的玩家中,把包點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并不多。
作為“中國包子第一股”,巴比算是賽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截至2023年9月底,巴比全國門店數量達4970家,以華東市場為主,同步覆蓋華南、華北。不過在2023年,巴比新開辟了湖南、安徽市場,以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在產品方面,巴比不僅在連鎖門店中售賣熱騰騰包子、饅頭、燒麥和豆漿,也面向B端探索和嘗試團餐、預制菜等業務。
同樣在包子賽道,李與白包子鋪成了近幾年殺出的一匹黑馬。該品牌創立于2020年,以“包子就要現蒸,臊子就得現炒”的理念扎根成都,主打產品是川味醬肉包,并以多彩的包子顏色和新奇的內餡口味,為食客創造更豐富的味覺、視覺體驗。
如今,李與白在全國開出了300+門店,覆蓋四川、重慶、云南、貴州、陜西等省份的60余座城市。同時,品牌還在菜單中增加了面條、小吃、飲品等產品,以覆蓋全天候用餐場景,延長經營時長。
當然,在傳統早餐鋪子之外,早經濟場景也伴隨時代的發展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傳統快餐企業早早就開始探索早餐市場,其中麥當勞、肯德基布局早餐業務多年,并不斷更新著相關產品。有數據統計,麥當勞在早餐市場的增長,使單店平均營業額增長了4.5%。早餐已成為麥肯的一大營收來源。后來者如海底撈、賈國龍功夫菜等品牌也試水過早餐生意。
遍地開花的全家、羅森、7-11等便利店也憑借著更為豐富的早餐選擇以及更為快速便捷的優勢,成為不少打工人的早餐首選。
近年來,更有越來越多的咖啡品牌甚至是新茶飲品牌進入到早餐市場,豐富著消費者的選擇。
早八黃金檔作為咖啡需求的活躍時間段,目前如瑞幸、Tims天好咖啡、幸運咖、M Stand、NOWWA挪瓦咖啡等品牌都推出了“咖啡+早餐”的套餐產品。
近日,Tims天好咖啡還將門店開進地鐵站,在上海地鐵14號沿線站臺落下了7家門店,推出“申烘”早餐,為搭乘地鐵的上班族提供“咖啡+暖食”便捷新選擇。
與此同時,更多新茶飲品牌也在試水早餐市場,并有著不錯的反響。
以奈雪的茶為例,其在2020年4月發力早餐場景,推出了純茶/咖啡搭配三款三明治的產品組合。此后,品牌早餐產品線不斷優化,價格策略也朝著更日常的方向調整。2023年4月,奈雪的茶更推出低至9.9元的早餐套餐,包含一杯茶飲或咖啡,搭配一件自家烘焙產品。數據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早餐套餐銷售額同比激增620%。
不難看出,早餐這塊香餑餑,正在經歷著一波又一波的“分食”。
小結:
盡管早餐市場看似是一門前景無限的大生意,但即便是上市的巴比,也只是賽道中成功的冰山一角,真正撬動這塊金礦的玩家并不多。
核心在于早餐的利潤有明顯的天花板。與正餐相比,早餐的單價偏低,可以賺取的利潤十分有限。即便提高售賣價格,也容易落得像桃園眷村這樣的境地。同時,賽道玩家競爭激烈,想要突圍并非易事。
但無論是本身就專注早餐市場還是跨界而來,想要做好早餐這門生意,不外乎是關注幾點——定價合理、產品可靠、選址便利。至于能開辟多少利潤空間、能給品牌帶來多少更高粘性的用戶,還需要交給時間去驗證。
本文轉載自贏商網,作者:王菀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