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餐賽道盤點:市場規(guī)模擴大,品牌差異化突圍
紅餐大數據 · 2024-01-02 09:40:05 來源:紅餐網
導語
2023年即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的西餐賽道,有的品牌持續(xù)老化,有的品牌卻在逆勢中突圍。
近年來,西餐賽道(特指西式正餐)的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較為平穩(wěn),但隨著消費者對多樣化和個性化餐飲的需求增加,西餐市場在2023年呈現出增長勢頭。據紅餐大數據,2023年我國西餐市場規(guī)模預計達到756億元,比2022年增長了6.8%。
目前,我國有近9萬家在營西餐門店。那么,2023年西餐賽道發(fā)展得如何?又有哪些新變化?下文將為你詳細剖析。
西餐快時尚化
薩莉亞成骨灰級玩家
2023年,隨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fā)生變化,一些西餐品牌出現老化,同時一批走“快時尚”的西餐品牌冒頭。例如薩莉亞、盧家媽媽西餐廳、瑪黎娜等大眾西餐品牌通過走西餐快時尚化路線,以“優(yōu)質平價、爆銷單品、高速流轉”的運營策略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其中,大眾西餐中又以薩莉亞意式餐廳表現最為亮眼。
紅餐大數據了解到,薩莉亞定位為平價西餐廳,人均消費價位集中在40~50元。而得益于其門店流程和產品的高標準化,在薩莉亞點15道菜,9分鐘內便可以全部上齊,這也造就了薩莉亞的高翻臺率。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3年12月,薩莉亞在我國的門店數已經超過440家。
部分老牌西餐廳“日落西山”
陷入品牌老化漩渦
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3年12月,門店數超過100家的西餐品牌占比僅為2.2%,超過五成的品牌門店數在5家及以下。
作為舶來的餐飲品類,西餐在過去以綜合型西餐廳和牛排餐廳為主流。這類餐廳門店模型一般比較重,具有SKU多、客單價高、翻臺率低的特點,因此在規(guī)模化道路上進程較為緩慢。
此外,傳統西式餐廳菜品相對單一,與中式正餐相比剛需性較低,產品迭代速度慢、新意不足;加上國內餐飲品類大爆發(fā),消費者的選擇愈加豐富,西餐的社交功能也逐漸被茶飲等品類承接。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一些傳統西餐廳或由于品牌老化、產品沒有新意,被年輕消費者拋棄,慢慢淡出大眾視野,甚至陷入了閉店的困境。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曾在20余個城市開出50余家店的雨花西餐廳,如今僅剩幾家門店。過去這3年,退場的西餐廳就包括VABENE、金牛角王中西餐廳、新元素和米氏西餐廳等曾經風靡一時的老牌玩家。
針對西餐老牌面臨的生存困境,有行業(yè)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或許是品類老化,包括產品老化、營銷老化、服務老化等。
精致西餐冒頭
中西融合成新風尚
除了大眾西餐,精致西餐在我國也逐漸冒頭。這些精致西餐品牌圍繞品牌講故事,將品牌形象營銷和特色產品打造作為發(fā)力點,或定位綜合型西餐,或打造出格調獨到的西式簡餐等,為所在區(qū)域的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現已出現了一批實力較強的精致西餐品牌。
如DAVITTORIO SHANGHAI延續(xù)了其意大利國寶級西餐廳DA VITTORIO的出色成績,2019年開業(yè)僅三個月就入選米其林榜單,一年多后更是晉升為米其林二星餐廳。
我國本土的精致西餐品牌也在積極搶占市場,如起源于香港Bo Innovation、起源于北京的Ling Long等西餐品牌以中西fusion的定位,在精致餐飲領域打開了中西融合的新局面。
同時,其他賽道的品牌也正在加快布局精致西餐市場。例如,甬府、新榮記等餐飲集團開始增設西式精致餐廳;DA VITTORIO SHANGHAI、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等西式精致餐飲品牌也加速開除新店。
結語
隨著我國餐飲消費“K型分化”加速,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特色明顯、體驗獨特的餐飲。盡管西餐賽道的市場規(guī)模距離跨入千億還有一定的空間,但隨著西餐入局者的持續(xù)深耕,西餐品牌仍舊有機會在變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做大做強。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