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品類發展報告2023》發布:牛蛙賽道持續擴容,產值沖刺千億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3-12-28 16:56:24 來源:紅餐網
導語
從外來物種到熱門賽道,牛蛙品類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為了更好地呈現牛蛙賽道的發展情況,紅餐產業研究院聯合牛蛙頭部品牌蛙來噠聯合推出了《牛蛙品類發展報告2023》
本文由紅餐智庫(ID:hongcanzk)原創首發,作者:紅餐產業研究院。
2023年,牛蛙賽道真的可謂熱鬧紛呈。
2023年5月,牛蛙頭部品牌蛙來噠廣州6.0版本首店在開業期間創下了排隊超2,600多桌的佳績。2023年6月,蛙來噠獲得了由全球企業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權的“紫蘇牛蛙餐品中國首創者”“2022年中國牛蛙餐飲連鎖企業規模第一”“2022年中國牛蛙餐飲行業蛙鍋銷量第一”的三項權威認證。
同時,其他賽道的品牌也紛紛上新了牛蛙相關的菜品。比如,火鍋賽道的海底撈推出了“蛙呀蛙鍋”;西式快餐賽道的肯德基推出了傳奇港式風味牛蛙塔可;燒烤賽道的一些燒烤店推出了烤牛蛙;還有鹵味賽道的一些鹵味店推出了辣鹵牛蛙……
在此背景下,牛蛙品類有哪些新變化?牛蛙品牌如何在產品、渠道、供應鏈、品牌建設等方面實現差異化突圍?近日,紅餐產業研究院與牛蛙頭部品牌蛙來噠聯合發布了《牛蛙品類發展報告2023》,下面將帶您一探究竟。
牛蛙賽道持續擴容,
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680億元
牛蛙原產于北美洲地區,具有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食材可塑性強的特性。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進行繁育推廣養殖,經過川菜、湘菜、粵菜等餐館對牛蛙菜品的挖掘,逐漸在一些餐廳流行起來。
2011年,蛙類美食品牌蛙來噠首家門店在長沙開業,開創了牛蛙專門店的先河。隨后,經過多年的發展,牛蛙也逐漸從一道菜慢慢發展成為一個熱門賽道。
特別是在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明確牛蛙水產新品種的身份之后,牛蛙品類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賽道不斷擴容。據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國內牛蛙餐飲門店數量已經超5萬家(包括牛蛙專門店和與牛蛙相關的餐飲門店)。其中,牛蛙門店數同比增長15%,預計2023全國牛蛙市場規模達到680億元。
與此同時,牛蛙賽道的入局者也在不斷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023年牛蛙相關企業注冊量已超670家,同比增長45.4%;全國牛蛙相關企業存量已超2,070家,同比增長30%,相比2019年增長了123.4%,實現五年翻番。
目前,牛蛙賽道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牛蛙門店區域分布不均衡,華東地區牛蛙門店數最多
從區域分布來看,牛蛙門店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門店數占比超77%。從省級行政區來看,廣東、江蘇、四川三省門店數排名前三,占比均超10%。其次,浙江、湖南、云南、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級行政區的占比也較高。
紅餐產業研究院認為,廣東、江蘇、浙江、湖南、福建等省養蛙經驗豐富,加上川、湘、粵、浙菜充分挖掘了牛蛙的美味,或為這些省份的牛蛙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從牛蛙門店的線級城市分布來看,二線城市門店數占比最高,為28.2%。除五線及以下城市,其他各線級城市的牛蛙門店數占比均超10%。總體來看,二線及以上城市門店數占比超六成,而四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占比不足兩成,可見牛蛙品類在下沉市場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從城市分布來看,全國牛蛙門店數TOP10城市中,廣州、深圳、寧波門店數排名前三,門店數占比均在4%以上。
2.頭部品牌規模優勢明顯,全國化進程加快
目前,牛蛙賽道的入局者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牛蛙專門店、美蛙魚火鍋、其他賽道餐飲品牌以及餐飲上游企業。
近年來,牛蛙專門店和美蛙魚火鍋品牌發展勢頭較猛,如蛙來噠、味之絕美蛙魚頭等品牌的門店數已突破300家。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以蛙來噠為首的牛蛙頭部品牌已漸成規模。紅餐大數據顯示,門店數在100家以上的牛蛙品牌數約占8%。除了頭部力量,牛蛙的中堅力量也不容忽視。門店數在11~100家的牛蛙品牌數占比超過五成。近年來,牛蛙腰部品牌隊伍不斷壯大,為牛蛙品類的發展積蓄了力量。
近年來,牛蛙品牌全國化進程不斷加快,多個品牌的門店進駐城市數超過50個。蛙來噠作為牛蛙的首創品牌,占據了市場先機。據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蛙來噠已進駐了全國百余座城市,其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門店約占總門店數的六成,遠超其他品牌。
除了頭部品牌之外,目前大部分牛蛙品牌還是以深耕區域為主,進駐城市數在10個以下。
3.九成以上品牌門店人均消費在60~90元,賽道進一步細分拓寬價格帶
從人均消費分布來看,牛蛙品牌門店的人均消費比較集中,主流人均消費價位在60~90元,占比超九成,且2023年此價格段占比較2022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
近兩年,以烤牛蛙、辣鹵牛蛙為主營產品的小店逐漸興起,它們的人均消費在30元左右。烤牛蛙、辣鹵牛蛙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牛蛙的消費場景,為牛蛙賽道的進一步細分提供了思路。
牛蛙品類創新加速,差異化突圍迫在眉睫
2023年,隨著牛蛙賽道的火熱,品牌之間的競爭亦在不斷加劇。
1.“牛蛙+”成潮流,有品牌以“活蛙現烹”塑造差異化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吸引消費者,牛蛙品牌通過“牛蛙+”的方式拓寬產品線。比如味型不再局限于香辣、麻辣等口味,開始加入芝士番茄味、螺螄粉味等味型;在烹飪方法上也嘗試辣鹵、炭烤等方式,讓牛蛙菜品變得更為豐富。
除了味型和烹飪方式上的創新,牛蛙品牌也在積極探索產品的跨界融合。比如一些牛蛙品牌在菜單中加入湘菜、川菜、粵菜、新疆菜、小吃、燒烤、茶飲、甜品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以蛙來噠為例,其菜單結構十分豐富,除了主打的蛙鍋系列,還有小吃、燒烤、冒菜、特色菜、主食、甜品、特色飲品等多個系列產品。
此外,部分牛蛙品牌為了實現差異化突圍,在食材上采用“活蛙現烹”以提升消費者的用餐體驗。
2.品牌門店有下沉趨勢,裝修風格著重體現“煙火氣”
此前,牛蛙品牌的門店選址多選于一二線城市的大型商場、購物中心,但近兩年牛蛙門店有逐步下沉的趨勢。與2022年相比,2023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牛蛙門店數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三線城市的牛蛙門店數占比增長了近2個百分點。
牛蛙品牌不僅在積極拓展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同時也在嘗試布局社區店。例如,雖然蛙來噠目前大部分店型是購物中心店,但2022年開始其在東莞、北京等地開發社區店店型,其中東莞社區店已經開始營業。
持續不斷地進行門店風格升級迭代,是品牌保持形象年輕化、增強消費者黏性以及提升復購率的有效策略。
為了保持年輕化,在門店裝修風格方面,牛蛙品牌的門店風格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風格也愈加年輕化。以蛙來噠為例,其門店風格已經從“1.0工業風”“2.0霓虹幻彩風”“3.0黑金風”“4.0閃電風”“5.0星球科技風”更新迭代到“6.0超級夜市風”。
△圖片來源:蛙來噠供圖
紅餐產業研究院了解到,蛙來噠6.0超級夜市風門店,在保留以往門店高品質格調的基礎上,融合了夜市元素,如復古的瓷磚、炫目的方塊燈光、大排檔式的空間設計以及隨處可見的煙火氣元素等,將商場和夜市進行完美融合,讓消費者感受到濃厚的煙火氣息。2023年5月,蛙來噠6.0超級夜市風門店在廣州正佳廣場正式開業,開業當天門店排隊超過1,000桌。
3.積極開拓新“戰場”,線上渠道成為牛蛙品牌的必爭之地
隨著線上流量平臺對餐飲品牌的影響越來越大,牛蛙品牌也開始積極擁抱線上流量,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來引流拉新,提升品牌關注度,拓寬營收渠道。
以蛙來噠為例,2022年蛙來噠在長沙開始試點抖音直播,通過直播方式進行拉新引流,傳播牛蛙美食文化,收獲了大批新粉。據了解,2023年蛙來噠通過直播間銷售蛙鍋約20萬份,直播銷售額超2,000萬元,漲粉4.6w人,其中新客下單占比達86%。
除直播外,外賣也是牛蛙線上渠道的主戰場。紅餐大數據顯示,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外賣平臺牛蛙品類的外賣量超1億單,平均單個門店月銷量超500單。
其中,頭部品牌蛙來噠在外賣業務上的表現十分亮眼。紅餐產業研究院了解到,蛙來噠目前已有270余家門店開通線上外賣業務,單店平均月銷量超過了2,000單。其中,蛙來噠的單店最高月銷量可達到8,000單。據了解,目前蛙來噠外賣營業額占門店營業額的10%~20%。從消費端看,消費者對蛙來噠外賣產品的味道、分量、價格、包裝總體較滿意。
△圖片來源:蛙來噠官方微博
4.品牌深入上游自建“生態養殖”基地,供應鏈規范化建設初見成效
隨著牛蛙品牌對食材健康安全愈發重視,牛蛙品牌逐步嚴格管控牛蛙從塘頭到餐桌的每一環節。例如蛙來噠在2016年就開始率先試推牛蛙“三級檢測”模式,通過塘頭、倉庫、門店三級進行檢測,全程管控牛蛙食材的安全健康。
此外,蛙來噠還對牛蛙采用標簽化管理,逐步建立供應鏈溯源體系,保證每一批次的牛蛙都是經過嚴格檢測合格的產品。
為了建立穩固的牛蛙供應鏈體系,不少牛蛙品牌也開始深入上游,自建生態養殖基地,推進牛蛙養殖產業規范化。例如蛙來噠從2018年開始自建養殖基地建設,目前養殖基地超1,000畝,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南、廣東等地。通過養殖示范基地培訓和訂單式合作,蛙來噠進一步推動上游養殖產業規范化。
5.品牌傳播被日益重視,聯名、造節成新風尚
隨著牛蛙品牌越來越重視品牌傳播的價值。不少牛蛙品牌從IP形象、文創周邊、聯名、品牌日等方面進行品牌形象打造。
以蛙來噠為例,蛙來噠與粉絲共創“噠噠”形象,同時也推出了系列周邊產品,如撲克牌、手機支架、扇子、環保袋等。從2020年開始,蛙來噠連續四年舉辦超級品牌日,其中2023年的超級品牌日與爪馬戲劇聯名,為蛙粉打造了沉浸式舞臺劇《玩家The Life》。爪馬戲劇在“沉浸式”的基礎上添加了“互動演繹”的創想,蛙粉們真正地參與到演出中,零距離與NPC互動打造自己的第二人生,將就餐體驗互動性提升到新高度。
結語
雖然牛蛙賽道整體熱度不減,但是也面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同質化問題開始顯現,競爭日趨激烈;二是供應鏈建設有待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牛蛙品牌要想提升競爭力,突圍而出,可以從加強產品創新、開拓下沉市場、夯實供應鏈等方面努力。
為了讓牛蛙品類從業者更加詳細地了解牛蛙品類的發展情況,紅餐產業研究院與蛙來噠聯合發布了《牛蛙品類發展報告2023》電子版,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限時獲取!
獲取方式:在“紅餐智庫”微信公眾號后臺,發送“牛蛙”,即可獲取全文版。
步驟一:關注【紅餐智庫】微信公眾號;
步驟二:在后臺回復“牛蛙”即可限時獲取本報告的完整版。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