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燚十周年慶,花里胡哨背后卻是“本質的回歸”
紅餐編輯部 · 2023-09-01 22:45:27 來源:紅餐網
“網紅”和“實力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絕對沖突關系。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艷子,編輯:洪君。
“我在成都看到龍”、尋找成都“大滿貫”錦鯉、吃一百送一百、“好運錦鯉”抖音直播……
近日,火鍋品牌大龍燚高調慶祝“出道”10周年,以一己之力,點燃了消費熱情。
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騷操作”,也讓不少業內人士感慨:10年了,為什么大龍燚還是這么會玩?
“玩”了10年的火鍋品牌
提起大龍燚,很多人可能會先想起6年前的“暴雨免單”事件。
2017年7月的一天,成都突下暴雨,彼時大龍燚高喊“暴雨阻擋你的那頓飯,我們請了”,做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請成都吃貨們免費吃火鍋的活動,在微博、朋友圈引發霸屏式傳播,成為餐飲圈經典的營銷范本。
事實上,大龍燚操盤成功的營銷事件還有很多,比如2017年,登上美國納斯達克巨幅廣告牌,成為國內首家跑到時代廣場去打廣告的火鍋品牌。還有2018年,引發超1億人關注的“成都錦鯉”事件;2019年的“首個火鍋主題航班”,2022年的“火鍋巴士”……
再比如這次10周年活動上的“我在成都看到龍”事件,借助七夕節的熱度,用1500架無人機在夜空中上演科技“游龍秀”,浪漫告白成都,全網曝光5000萬+,引發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媒轉發點贊。
△圖片來源:抖音@新華社快看截圖
種種事件,看似簡單,卻難復制。
此前,大龍燚創始人柳鷙曾向紅餐網剖析過大龍燚營銷的邏輯,一是從用戶本身的需求出發;二是要獨特、好玩,能最大程度地調動用戶的參與互動,引發自傳播。
在他看來,更多時候品牌營銷拼的不是想象力,而是誰的動作更快。因此,在大龍燚的營銷策劃過程中,時效性和執行力也是被反復強調的兩個原則。
相比很多傳統餐飲人,有很強媒體基因屬性的大龍燚團隊更擅長捕捉消費者的心理,將品牌營銷做到“潤物細無聲”。
而除了創始人基因外,大龍燚的營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和城市個性深度融合,通俗地說,就是能和成都人玩到一起。
大龍燚營銷總監任俊直言,大龍燚發端于成都,擅長對這座城市的“品性”進行洞察,“一個品牌要變得真實可觸碰,就要和城市、市民有機融合與鏈接,而這正是大龍燚的獨特性。”
頂著“網紅”光環的實力派
因為出色的品牌營銷,大龍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貼上了“網紅餐廳”的標簽。風頭正盛時,也有人“預言”它這種打法火不了多久。
事實證明,“網紅”和“實力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絕對沖突關系。
10年過去了,“網紅”大龍燚不僅沒有“曇花一現”,還從一間玉林的小鋪面,成長為全球門店超300家的連鎖品牌,背后還有遠方云天、辣海工廠等供應鏈支撐。
沒有一家餐企能只靠營銷長紅10年,尤其是在競爭更為激烈的火鍋賽道。餐飲歷史上太多這樣的案例,靠營銷起勢的品牌短時間內風光無限,結果速生速死。
換句話說,取得上述成績的大龍燚,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
據紅餐網了解,十周年前夕,大龍燚火鍋傳統制作技藝獲評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大龍燚火鍋3.0燜制工藝,使底料味道更加豐富醇厚,有效緩解了傳統火鍋在熬煮過程中發苦、糊鍋等問題。如今,這一口混合20余種香料,采用3.0燜煮工藝精心炮制的天然、健康、0添加的非遺鍋底,便是大龍燚十年磨一劍的硬實力之一。
與口味直接相關的產品,也能直接體現品牌的實力。大龍燚在菜品上的推陳出新其實有目共睹,今年推出的鎮店四火系列:“火山摯戀·巖漿牛肉”“椒麻草香鮮毛肚”“火焰蝦豆花”“橙皮鮮牛肉丸”等創新菜品在市場上的認知度都極高。
就拿“火山摯戀·巖漿牛肉”來說,擺成火山口形狀的麻辣牛肉,在顧客的注視下倒入熱乎乎的火山巖漿(胡蘿卜汁),頓時煙霧伴隨“巖漿”涌出,神似火山爆發的景象,味覺和視覺沖擊力滿分。
“以辣為本,還火鍋以火鍋”“本來的樣子,才是最美的樣子”,大龍燚在十周年喊出的品牌主張,不僅體現了其在鍋底和產品的打磨和創新,更體現了大龍燚作為“實力派”火鍋品牌的初心和自信。
而若論大龍燚最核心的實力,則不得不提后端建設。
后端建設對連鎖餐企的重要性,已經無需贅述。早在大龍燚創立的第二年,柳鷙就開始著手探索后端供應鏈。
此后幾年,其先后創立了四川遠方云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四川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后端供應鏈的賦能,持續優化提升大龍燚的經營。
據了解,遠方云天和辣海成長得非常快,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風味研發、智能制造、品控檢測、倉儲物流、商貿流通為一體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商,服務超10000家餐飲門店,其中不乏一些全國知名度高、品牌實力強勁的連鎖餐企。
對抗貪婪妄念,才能走得更遠
在大龍燚10周年宣傳片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最初的目的地,才是最遠的目的地。小步慢跑,不疾不徐;藏住鋒芒,才走得到遠方。
過去10年,大龍燚只開了300多家門店。這幾年,更是每年多以十幾或者小幾十的速度開店。在標準化、連鎖化程度極高的火鍋賽道,這樣“佛系”的戰略定力顯然是另類的。
對此,大龍燚董事會曾多次公開表示,大龍燚如果想快速擴張,每年開300家門店都沒問題,跑得比較慢的主要原因是想讓加盟商、合作伙伴盡可能存活得更久。
柳鷙也反復告誡自己和團隊,要克制賺錢的欲望,不要盲目擴張,根據后端的供應鏈、培訓體系和加盟服務體系,能服務多少家就開多少家。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大龍燚一邊謹慎開店,一邊夯實后端供應鏈。最終,這個戰略也為大龍燚帶來了品質、高效和成本等各方面的優勢,為自身的連鎖化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生出了服務B端火鍋企業“高質量陪跑”的能力。
據透露,接下來,大龍燚仍會貫徹小步慢跑的戰略,重點發力供應鏈、組織能力的建設。
前不久,大龍燚被國家開放大學培訓中心授權為餐飲職業經理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的實訓基地,有優先吸納優秀人才的便利,以此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保持組織活力。
組織能力不斷提升是企業增長的根基。
疫情期間,大龍燚通過精簡員工,保證骨干員工的收入,以此保持了核心團隊的穩定,進一步優化了組織效率,夯實了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在大龍燚,有很多員工的工齡超過了5年、8年。人員穩定,一些新動作的推進速度就比較快,成功率也比較高。
穩定之外,每個人還得不斷成長,成為專業的人才,如此企業的經營效率才能不斷提高。柳鷙說,大龍燚內部推行項目制,鼓勵每一個員工發起創業項目,就是為了激發員工的主動性。
可以說,如今的大龍燚,既能解決人的問題(招生、培訓),又能解決產品、供應鏈的問題,已經從一家單純的火鍋企業進化為一個全能的餐飲賦能平臺。
今年以來,火鍋市場競爭加劇,僅上半年新注冊的火鍋店就有1.7萬家,洗牌也日益激烈。大龍燚的能力邊界如此延伸,將部分角色轉變為服務商,就像淘金路上的賣水人,總能夠活得很好。
能力愈強,生命力也愈發旺盛,雖走得慢,但走得穩,終會走向基業長青。相信這樣一個企業,下一個10年定會更精彩。
注:本文配圖由大龍燚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封面圖來源:大龍燚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