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面包店扎堆,誰是上海最火的烘焙品牌?
愚完 · 2023-06-09 15:21:21 來源:贏商云智庫
一年一會的“美食荒漠”城市榜上,北京、杭州是公認的老熟人,但上海闖進前五,著實令人驚訝。
米其林餐廳之城、咖啡館之城、烘焙甜品之城……要說“好吃”,魔都絕對排得上號。尤其如今在小紅書上,“上海土特產”點贊數最高的帖子中,經典海派西點、網紅面包已經成了“上海制造”的隨禮佳品。
“誰問我上海特產是啥?我一律回答面包”“排隊6小時,又來上海進貨面包了”……到上海進貨面包,成了時下年輕人間流行的新時尚。
這股潮流,并非沒有來由。據贏商大數據監測,烘焙甜品mall門店數量的TOP10城市中,上海以超1300家門店數遙居第一。
同時,上海也是烘焙甜品品牌總部安家最多的城市。宜芝多、克莉絲汀等老牌烘焙在此發家,Chikalicious、Black Star Pastry等外資選手將其設為中國大本營。
魔都人民吃面包,有一百種方式。貝果、可頌、法棍、堿水包、恰巴塔、吐司,法式、意式、德式、日式、韓國……種類繁多,通吃全球。
按國籍看,日資烘焙最吃香,山崎面包、徹思叔叔、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妥妥的流量收割機;來自韓國的烘焙品牌人氣飛漲,黃油與面包BUTTERFUL&CREAMOROUS(以下簡稱B&C)、OUR BAKER等,出片又出圈,成了年輕人的排隊新寵。
這些人氣爆品、新品,多為“貴價”的精品面包,但絲毫不影響資深面包腦袋對魔都的無限向往。
他們會記得當年Farine如何以一己之力捧紅了武康路,而早在1985年,靜安面包房就曾因為排隊上過新聞。這就是在上海,一家面包店能產生的能量。
上海人民瘋搶的“精品面包”
有什么巴啦啦魔力?
銀座仁志川,日本超人氣高端吐司店,中國首店開業日,上海整條淮海中路都“炸”了,#黃牛加價倒賣吐司300一條#的相關詞條沖上微博熱搜。
初創于韓國,爆紅于中國,B&C上海首店開業,排隊3小時起。火了三年,人氣不減。
它們是魔都“精品面包”浪潮的具象畫面,底色標簽有“品質、新鮮、穩定、外貌黨、限量限購”……
// 品質王手作面包:高端原料是標配,“古法”手藝很稀罕
銀座仁志川,只賣生吐司,在日本一度一天賣出66000個。“特質”面粉,加拿大原產、在日加工,以“原汁原味的堿性離子水”替代傳統面包弱酸性水,微甜口感由此而生。
◎品牌形容用堿性離子水做出的吐司,“像絲綢一樣濕潤,像小雪一樣在口中融化”/品牌官網
在創始人高橋仁志看來,堿性離子水是銀座仁志川“命脈式”的存在,不因國度而變。“我們不允許海外銷售的產品進行任何妥協,必須從日本引進凈水器,使用相同品質的堿性離子水。”
配方獨特,是精品的第一要素,“古法”手藝則是進階釋義。明檔現做現賣,在面包的松軟孔隙中,感受面包師的流暢手法,與匠心精神。
來自日本京都的Briant石窯面包,店內搭窯,當天限量,只求“爭鮮”。每天凌晨3點,磨面粉、和面、醒發、發酵,送入百萬西班牙石磚窯烘烤,到了早上10點,正式開售。
圖片來源/品牌官微
Briant古法石窯制作,“急速開溫、瞬間鎖水”,面包蓬松、挺拔,外皮薄脆、口感Q彈濕潤。出品穩定的它,被面包愛好者戲稱“走的是一個‘老實人’路線”。
2017年入華至今,Briant在上海只有三家店——豐盛里店、大丸百貨店、丁香國際店,每家店都配置了百萬爐窯。豐盛里店產品最多元,大丸百貨店以游客為主。
“古法”手藝,靠的不僅僅是精致的制作方式,還有面包師的匠人精神。
Briant在上海一炮而紅,離不開創始人西田一夫40年不改的“謹慎”。“曾經為了甜度我們跟日本社長來來回回研發了將近十次,我幾乎要放棄了”,Briant市場部總監Cynthia女士透露。
銀座仁志川上海首店,請來了72歲日本“吐司之神”坐鎮,每日凌晨4點到店,親自把控品質。有網友稱,“我覺得‘匠人精神’一直是比較稀缺的。原料干不干凈,面包師傅有沒有經驗,用不用心,這些你都吃得出來。”
◎只需花99元買一條面包,就能享受“日本匠人”的親自手切 /品牌官微
// 時尚icon精致烘焙:面包是潮流單品,門店成打卡圣地
“精品面包要首先塑造高端與標桿的形象。”在視覺上與傳統面包房天然區隔,它們有探店博主爭相打卡的出片空間,標志性包裝袋和周邊可以做成網紅人手一個的街拍神器,在人均時髦精的上海掀起一場場“面包時尚”。
來自韓國的法式烘焙B&C、潮流藝術烘焙趁熱集合,獨特品牌視覺、全副武裝的網紅元素,有“面包界愛馬仕”愛稱。
門店上,B&C走精致輕奢風,主打黑金色調,輔以水晶吊燈、珠寶展柜、實木桌椅等“氣氛組”高端配置。加之大部分城市1-2店的克制選址術,B&C門店有了“常年不散”的排隊潮。趁熱集合開辟復古+未來主義的藝術風格,采用印花磚、圓角造型等復古建筑元素、大面積紅綠配色。
圖片來源/B&C官博
產品上,熱門單品+限定聯名為殺手锏。上述二者均以惠靈頓牛排面包系列、比心蝴蝶酥、巧克力長泡芙等“鎮店之寶”引流,但上新節奏不同。B&C熱衷推情人節求婚面包等節日限定款,與夢龍、野獸派推聯名新品;趁熱集合偏好結合應季時令水果、熱門元素推新,如開心果系列、爆漿榴蓮系列等。
包裝上,印有強視覺logo的包裝袋成社交硬通貨。B&C印有“&”的裝飾品和綠色包裝袋是時尚單品,二手網站上一個B&C綠袋子一度被賣到100元;趁熱集合的手捧袋同樣是街拍神器,且因顏值高常被二次創作,這讓每一個箭頭手捧袋都成了行走的廣告牌。
圖片來源/B&C、趁熱集合官方
// 長在社區的口糧面包:一人食場景,納入“家常菜”系列
日常口糧,鄰家小店。走社區烘焙路線的精品面包DRUNK BAKER 、醒食、Cycle & Cycle等,以本土化的面孔,俘獲了周邊“一公里人群”。
品類選擇,區別多數意式、法式烘焙店“家庭三餐主食”場景,DRUNK BAKER 、醒食主推“一人食”的恰巴塔、貝果和堿水面包等,減免保存復烤步驟,滿足一天中不同場景食用。
口味創新,它們擅用本地食材,讓西式面包做出“家常味”。如在歐包中加入無花果、椰子油、亞麻籽等食材,把梅干菜、艾草和馬蹄揉進面團里。
◎DRUNK BAKER用自家產品給用戶做面包日歷/品牌官方小紅書
門店打造,它們有強社區感,設堂食空間、長坐座位,產生更多互動、連接。在顧客步行可達的核心生活圈,這些面包店就像社區基礎設施、“公共空間”。
正如DRUNK BAKER對線下空間的期許:工作人員都知道你鄰居二嬸家那條小黑狗的名字;在如菜市場般外賣小哥此起彼伏的叫聲里,你還是可以淡定冥想......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小紅書
以上三類“精品面包”,強勢支配著魔都面包腦袋。它們生長形態豐富多元,未必完全和貴價鎖死,但品質得是標配;它們滲入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高品牌價值感,強理念表達,疊加著面包師的匠心精神,像極了精品咖啡在上海的模樣。
雖目前,多數精品面包店,還談不上規模化,但活成一家像manner的規模品牌,仍然充滿魅力誘惑。因為,后浪一波接一波卷上。
上海最火烘焙品牌是誰?
答案是下一家
上海,坐擁8000+烘焙甜點店,是精品烘焙生長的最佳基地,每月有近百家新面包店開業。
但硬幣的背面是,上海也是全國烘焙甜品最卷的城市。資歷深厚、人氣爆棚的明星面包品牌撤離倒下,不足為奇。據贏商大數據監測,2023年一季度,上海烘焙甜品開關店比僅0.77,收縮明顯。
鐵打的魔都,流水的網紅店。從當年的可頌坊、馬哥孛羅,到后來的宜芝多、克莉絲汀,再到近幾年大火過又黯然退場的Farine、千賀屋、Lady M,概莫能外。
圖片來源/Lady M官博
前輩敗走,多因品牌老化、團隊僵化、創新不足、門店運營問題所致。個別案例,亦因本土化不足而被淘汰,口碑極佳但時機過早而折戟的法國PAUL保羅貝香、入滬兩年悄然撤離德國Qbake等。
而以品牌新意、產品本土化出圈的這批新銳精品烘焙品牌,也非高枕無憂——消費者對其怨念,網紅營銷首當其沖。
在各大社交平臺,銀座仁志川、B&C等多家品牌因產品限量、門店限流被指摘。B&C與趁熱集合的小程序僅上線了飲品但不見主產品面包蹤影,被稱有刻意制造排隊嫌疑。對于此事,B&C三里屯店一名店員直言,“這種饑餓(營銷)要做到極致。”
一次次饑餓營銷、黃牛炒作后,消費者從狂熱中退去。眼下國內火熱的銀座仁志川和B&C,在各自的老巢日本和韓國都面臨滯銷品降價出售、人氣冷清的尷尬之地。它們在魔都的未來圖景,希望不會出現這幕。
但避不開的現實是,在上海,它們的競爭對手正批量而來。
PAPER STONE BAKER、La Boutique de JR等歐包品牌相繼入駐前灘太古里、BFC、環宇薈;日式烘焙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PABLO芝士撻撻蛋糕、BAKE CHEESE TART、Shinsaibashi gram重新帶動芝士蛋糕、舒芙蕾單品“新生”。
圖片來源/Shinsaibashi gram官微
魔都烘焙市場永不缺新血液,所以,如果你要問上海最火的面包店在哪里,答案應該是:下一家。
因為面包腦袋們真正愛的,是面粉、水、油、鹽、酵母混合產生的神奇化學反應,這是無法被食物之外的排隊效應等“衍生價值”所替代的。
本文轉載自贏商云智庫,作者:愚完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