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館賽道大浪淘沙,這個品牌道出了穿越周期的秘密
紅餐編輯部 · 2023-04-13 21:59:37 來源:紅餐網
面館賽道起起伏伏的背后,總有一些穿越周期的品牌值得從業者細細研究。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曾憲天,編輯:景雪。
過去這兩三年,餐飲行業的發展算不上太平。
不少品牌經歷了從資本熱捧的香餑餑,到關店裁員斷臂求生的起伏劇本。背后原因復雜,既有自身發展節奏的失控,擴張策略的失誤,又有消費市場低迷、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沖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行業中仍不乏佼佼者,它們在大環境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中逆勢發展,在疫情陰霾散去、餐飲消費復蘇之后也繼續穩步前行。
它們往往有著類似的特質,即抓住本質做事,研究消費者最本質的需求,堅守初心,并鍥而不舍地深耕,低調、穩定,活得很好。
比如剛剛慶祝了十周年生日的兵哥豌豆面,便有著這種穿越周期的特質。
這碗豌豆面,有多強?
成都,孕育了無數讓人趨之若鶩的網紅餐飲,也是無數餐飲人取經打卡的圣地。這里,不僅有響譽全國的火鍋、川菜,同時也有各類特色小吃。
如果你來到成都,在小紅書、微博、大眾點評等各大平臺上探尋美食時,一定會被兵哥這碗排名榜單第一的豌豆面所吸引。
“來成都必吃”“老成都最愛的面館”“滿滿都是料,一天三頓吃不厭”……小紅書、微博上,消費者對兵哥豌豆面的喜愛溢于言表。從消費市場的口碑評價來看,真材實料是這碗面能贏得市場的關鍵因素。
據了解,2013年兵哥豌豆面在成都開出第一家店,經過10年發展已在全國布局百家門店,服務人次超千萬。2022年時,兵哥豌豆面制作技藝更被收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紅餐網從知情人處了解到,兵哥豌豆面拉薩德吉路店、深圳壹方城店等,月均營業額已超50萬元。而品牌大本營所在的成都,兵哥豌豆面成都東站店的單月營業額更是突破百萬。
有機構測算過,兵哥豌豆面近30天顧客消費頻次占比統計中,消費5次及以上的用戶占比為44%,消費3-4次的用戶占比為14%,合計占比高達58%,高復購效應可見一斑。
能在網紅餐飲頻出的成都市場扎根生長十年,兵哥豌豆面門店有何獨特?從消費者的反饋入手,我們梳理出了兵哥豌豆面的一個概貌。
從整個門店模型來看,兵哥豌豆面的門店面積大部分為80-150平米左右,門店多分布于城市重點、熱門商圈和商務寫字樓區域周邊。
產品方面,兵哥豌豆面形成了“豌豆面+成都特色小吃”的產品矩陣,店里除了豌豆面還有火鍋牛雜面、紅燒牛肉面、泡椒雞雜面等招牌特色,在面類之外也有鹵豬蹄、冒鳳爪等鹵味產品,以及紅糖豆花、手搓氣泡冰粉、桂花冰湯圓等特色小吃。
據了解,兵哥豌豆面近年來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門店動線、運營細節,在保障產品性價比的情況下,仍能持續穩定地將門店的綜合毛利率維持在65%以上。
當然,要想看透兵哥豌豆面成功背后的門道,還得從其創始團隊和創業故事說起。
不一般的團隊,超乎尋常的情感紐帶
創始團隊往往決定著品牌的特質,兵哥豌豆面便是如此。
“我們四位是喝一口井水長大的伙伴,因為熱愛美食,熱愛人間煙火,所以創立了‘兵哥’這個品牌。”兵哥豌豆面董事長李曉對紅餐網表示,兵哥的團隊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在這個團隊中,核心的四位創始人分工明確。做廣告出身的李曉主要負責企業的發展方向,如同兵哥餐飲的“大腦”;天鷹突擊隊特種兵劉喜來將軍人超強的行動力,融入到品牌運營之中,是踏實可靠的“軀體”。
野戰部隊炊事班退役的李波是“心臟”,管控產品研發和技術標準為整個團隊供血、發力;溫柔的“兵姐”劉喜姣則像“血液”,滋養著團隊的每一個成員。
四位創始人親密無間又協作默契的特性,融入到整個團隊運營之中,構成了兵哥豌豆面穩步發展的基石。
在李曉看來,核心團隊有好的情感和信任基礎,能讓品牌發展更穩定,溝通、執行效率更高,抗風險能力也變得更強,決策的果斷與霸蠻的精神在兵哥豌豆面團隊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才30個門店就敢投資上千萬建工廠;春運高峰給集中區域的員工承包大臥鋪車回鄉過年……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兵哥團隊霸蠻、靠譜的故事還有很多。
慢一點,穩一點
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兵哥很多伙伴都是退役軍人,氣質上會比較“拙”,在外人看來,是成都餐飲界一股清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更堅信這樣的“拙”帶來的長期價值。相比快而言,更走得穩,走得遠。這份拙,反而成了整個團隊都異常珍惜的品牌羽翼。
李曉用“四平八穩”來形容兵哥如今的發展狀態。做到這一點,背后也大有學問。
“就像我們中國人用餐的四方桌,特別穩固,是因為四條腿共同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李曉介紹稱,過去,兵哥不斷強化門店、管理公司、供應鏈、投資公司這四大板塊,如四方桌的四條腿一樣,為品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效應。
經過十年磨礪,門店、管理公司、供應鏈公司以及投資公司已經形成了兵哥發展的完整生態鏈。目前這四個板塊已全部實現獨立運轉,為品牌實現標準化發展,走出成都,提供了更多的確定性。
這里要重點說說供應鏈。
據了解,兵哥豌豆面有一個秘密武器——香葉。
創始人李曉是湖南邵陽人,典型的辣妹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她熱愛美食的她,最愛的食物是逢年過節時爺爺熬的那鍋肉,叫年鍋肉。
李曉記得,爺爺燉肉材料很簡單,只放香葉和鹽。而加了香葉的肉湯,肥潤的湯底立馬回鮮,迷人誘惑的香味仿佛能穿越千里之外,這是湘西人餐桌上獨有的飲食。
湘西的香葉在當地俗稱魚香葉,具有悠久的食用歷史。著名作家沈從文《湘西行記》中也描述過它的神奇,只有四面高山,四條水系的湘西才有這種香葉,這種植物最大的特點是不開花、不結果,四季常綠,且移栽成活率低,非常珍貴稀少。
開面館之初,兵哥沒日沒夜學習、研究廚藝,直至發現將香葉融入高湯、紅油、調味油里,才找到了這碗面的“靈魂”。
一開始門店數量還不多的時候,兵哥每個月請表哥從湖南的長途高車捎香葉過來。但隨著面館越開越多,香葉用量也越來越大,而香葉是山坡野生,生長緩慢,供不應求。為了保證產量和質量,李曉決定自己收集、移植。
于是,在山清水秀的家鄉承包了兩座山建立了種植基地,請團隊移植、守護這些香樹、木姜子、五香草...
守護好食材,用心做好面,一直是兵哥堅守的理念。兵哥餐飲總經理李波和兵哥餐飲副總經理劉喜來,每個月還會親自走訪云貴川等地調研相關食材,尋味全國大大小小的食材之鄉,確保原材料的品質最優。
為了在實現工廠標準化生產的同時保留住“鍋氣”,兵哥團隊先后輾轉考察了很多食品加工廠,但都不能定制適合兵哥的調味料,最終決定投資自建。
如今,兵哥豌豆面已經搭建起完全符合出品要求的工廠生產線,基于原有中央廚房的炒制方式,整個工廠的操作流程完成了標準化建設。同時,為保證出品的穩定性,駐扎在工廠的核心成員均由來自原門店一線的資深員工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適度標準化的過程中,兵哥店內的部分環節也仍然采用傳統手工來進行切配,既保證了標準化規模化的出品,又保留了傳統“鍋氣”。
自建工廠極大地強化了兵哥豌豆面的抗風險能力。此前各類原材料紛紛漲價,兵哥中央工廠通過提前采購儲備避開了價格上漲帶來的市場沖擊。得益于此,供應鏈還多次主動對門店端降價,來保障門店端的毛利率與競爭優勢。
“確保門店的生存,是我們始終堅守的一個重要原則。”李曉表示,門店與供應鏈的緊密關系就像水與船,互相之間和諧共榮。
從單店出品到社區中央廚房再到中央工廠的落成,李曉坦言,兵哥餐飲已探索出了單店的可復制模型,具備向全國發展并同時保障出品的能力。
一碗好吃的面,永遠不過時
從宏觀視角談到面館賽道的發展時,李曉認為,雖然近兩年面館賽道經歷了一些波動,但長遠來看,面類屬于強剛需,是除了米飯外的第二大主食市場,且川渝美食調味豐富、辣度成癮,值得長長久久深耕。
“這兩年因為疫情,整個餐飲行業乃至大部分行業都受到了沖擊,兵哥豌豆面也不例外。低谷的時候,我們的生存法則就是堅守,堅持守護好食材,堅持用心做好面,修煉內功,守好每一家店。”
所以從實際經營來看,要兼顧門店的綜合毛利率和品牌的不斷發展,又要持續性做到給消費者超出內心期望的產品,注定是一個“慢”的過程。
而這條“慢”車道,有一個始終不變的路標:
用心做好面,把“每一口食物都是做給自己的父母孩子吃”作為標準和原則,在紛繁復雜的資本世界和無比艱難的日子里堅守那份初心。
“我們很清楚我們的客戶是誰,是無數在城市中的奮斗者們,為他們做一碗好吃的面。”李曉如是說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
談及未來的發展,李曉表示從2019年在深圳開出第一個省外直營店開始,兵哥就在不斷積累規模化擴張的經驗。“省外開店,有磨合、有風險、有彎路,無論是選址、供應鏈、品牌傳播、物流成本、遠程管控,我們應該自己先跑通暢。”
李曉也強調,過去10年來兵哥拒絕了很多誘惑。兵哥要先確保打通每一個環節,形成體系和方法,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后,再考慮為未來的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據兵哥豌豆面連鎖經營總顧問陶海翔介紹,目前兵哥豌豆面已布局了十城百店。未來,一方面會對現有門店運營賦能,擴大深圳、杭州、天津、西安、哈爾濱、吉林、拉薩等城市的門店布局;另一方面,加快其他城市的連鎖化征程。
“選擇正確、可靠的合伙人很重要,未來兵哥將繼續尋找三觀一致,有實干精神、運營經驗或渠道的伙伴合作一起發力。”依照發展規劃,下一個十年,兵哥品牌將完成百城千店的跨越。
注:本文配圖由兵哥豌豆面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