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餐飲小店“求救”:熬不過寒冬,等不到春天
紅餐編輯部 · 2023-12-28 08:42:53 來源:紅餐網
大批不起眼的餐飲小店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誰,殺死了這些餐飲小店?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景雪;編輯:洪君。
“吃了幾十年的老店,說關就關了。”
“整條街上的餐飲店換了一批又一批,茶飲店倒了,就換小吃。小吃店沒開兩月,又換成了一家快餐店。”
“以前面臨的是賺多或賺少的問題,現在卻要直面生存與消失的抉擇。再堅持開下去,就像一個無底洞。”
當整個餐飲大盤迎來弱復蘇,大眾的目光聚焦向各個賽道的頭部品牌,關注著連鎖餐企一舉一動、開關店動作時,鮮少有人會留意到,大批不起眼的餐飲小店正在艱難求存。
“前兩年時倒了很多大店,今年倒下的更多的是小店。”不少深入市場一線的餐飲人感慨道。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現有超1800萬家餐飲相關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占比超過95%。
△紅餐網制圖
無數的餐飲小店,遍布大街小巷、自然生長,構成中國餐飲經濟的毛細血管。它們讓市井煙火延綿不絕,卻鮮少能成為商業傳奇。尤其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更多餐飲小店往往會無聲無息地消失。
誰,殺死了這些餐飲小店?
成本飆漲、經營模式落后,
加速街邊小店的退場
“最初,店鋪的房租是40萬一年,生煎包一個賣6毛錢,后來房租漲到了60萬一年,對應的生煎包也只能漲價,漲為1元一個。再到后來,房租直接飆升到了120萬一年。吃不消了,只能搬離!”
在杭州市中心,一家生煎店因為無法承受房租上漲的壓力,不得不搬離了繁華的商業地段,遷往菜市場以求生存。
時間再往前推,7月,一家餐飲店老板深夜崩潰,將店內的桌子、椅子、鍋碗瓢盆等全部砸碎,扔到了馬路中央。“我不干了!我要關門!”
店老板之所以會深夜情緒失控,就是因為店里的生意一直很差,營業收入連房租都難以支付。
此前,曾在廣州開面館的阿華在跟紅餐網交流時也直言,“真的是不好做,有單做不來,請人成本太高、劃不來,一直做一直虧,最后及時止損,選擇關店了!”
這些小店老板的經歷,其實是底層千千萬萬小餐飲老板的真實寫照。
食材、房租、人力等各項成本都在逐年上漲,高成本時代下,很多小店都在煎熬,熬著熬著就倒閉了。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曾經,街邊小店是長壽的代表,無論風云如何變幻,好像總是屹立不倒,很多品牌餐飲店都干不過它們。
原因無外乎這幾點:街邊小店,基本上都是夫妻店,不設大廚;門店鋪面不大,房租相對不高;主要經營各類小吃、快餐,價格實惠,受眾廣……總結下來,這些小店老板,靠著給自己打工,把人工省了,同時又因房租等成本可以壓得很低,從而獲得一定的利潤空間。
如今,餐飲消費環境、消費客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很多小店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粗放狀態,堅持著過去的經營思路,不懂品牌、不進行店鋪升級,不懂線上運營,甚至衛生、體驗也沒有改善。
種種與市場大趨勢背道而馳的做法,再加上不斷上漲的房租、食材、人力等各項成本居高不下,都加速了小店們的退場。
躲不過,打不過,耗不起
小店在連鎖品牌的碾壓下成為炮灰
“嘗過了9.9元一杯奶茶的甜頭,如今消費者連15元一杯的都不想消費了,熬過了這個階段能好嗎?”小魚在談到自己開的奶茶店時,充滿了無奈。
小魚的店已經經營了4年多,位置不錯,靠近商業步行街,附近又是商住小區。“一開始附近就只有我這一家店,生意還不錯,即便是口罩時期,也有固定的熟客光顧,就覺得還有盼頭。”
小魚沒想到的是,口罩時期結束了,生意卻越來越難做了。
“附近多了好幾家茶飲店,有自創品牌的,也有名氣比較大的連鎖品牌。今天這個打出9.9元/杯,明天另一家就會直接上16元/2杯的活動。顧客憑什么選擇你,價格方面沒人家便宜,產品也沒什么獨特,其他品牌口感不說絕對好,但是不會比你差,人家上新還比你頻繁。”
小魚坦言,相比起附近的幾家連鎖品牌,自己的小店看起來毫無優勢。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當問及為什么不考慮加盟連鎖品牌,把門店改頭換面時,小魚直言不諱:“加盟不起,連鎖品牌要這么容易加盟,那人人都開喜茶、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了,對吧?”
如今,小魚的門店雖然還在經營,但每個月抵去各項成本開銷,收入寥寥無幾。“人每天還得綁著走不開,我覺得沒什么意義了,加上已經進入冬季,現在是茶飲淡季,只希望能趕緊把店轉手了。”
前不久,在北京開早餐店的老王也選擇關閉了自己的小店。“西少爺有‘3元無限喝’的粥,南城香的手工大油條或鹵蛋也就賣2.8元,我這一張油餅5元,一份豆腐腦4元,怎么跟人比。”
△等待轉租的餐飲店,紅餐網攝
從小魚和老王的講述中,不難看出個體小店對價格競爭的敏感和無奈。
今年以來,為了獲客生存,餐飲市場大大小小的門店開“卷”價格,低價競爭盛行。與此同時,一批體量較大的連鎖品牌也不斷放低身段,把價格下探。
有餐飲品牌老板向紅餐網訴苦稱:“別看做了促銷,銷量上去了,帶來的營收數據也非常喜人,但其實利潤也很可憐。大家都不想這么搞,但能怎么辦,現在的態度就是先茍著,挺過去了再說。”
而在這股低價浪潮下,單店、小店的日子普遍更難熬。連鎖品牌通過門店規模優勢,在上游有更多議價能力,降價后也仍有盈利空間,但無數餐飲小店本就是小本生意,利潤微薄,降價往往意味著虧損。
一如老王所說:“連鎖巨頭的價格屠刀和規模碾壓之下,小店打也打不過,躲也躲不過,耗更耗不起。”
草根小店九死一生,
小白創業的成功率越來越低
“去年12月把家里的房子拿出去擔保,貸了一些款,開了一家糖水鋪,結果,從今年4月30日開業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從原來4個店員,減少到后來只有我一個人在店里支撐,真的太難了!苦于沒有太多經驗和資金支撐,導致門店瀕臨倒閉,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店趕緊轉出去。”
11月,周多魚在社交平臺上如是分享道。當紅餐網聯系上其本人,問及糖水鋪如今的發展現狀時,周多魚坦言已經轉讓出去了,“能回本一點是一點,總比一直虧下去好。”
△受訪者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門店圖,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分析這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周多魚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沒有太多經驗和資金的支撐。
比如在選址時,當初為了省點錢就隨便選了個位置,將店開在了臨近小吃街最靠里的位置。門店面積倒是挺大,但開起來之后才發現,店大沒用,要的是人多。“逛街的人一般都逛不到這。”
再比如在前期投入時,對資金儲備并沒有做合理地規劃。“前期不太清楚產品好賣與否時,每樣原料都會進購,導致成本增加。現在貨架上還堆積著很多開業時候進購的物料,都是砸進去的錢。”
與周多魚類似,李曉也是小白創業,其加盟某品牌開了一家檸檬茶店,前期投入門店裝修加設備就10萬,加盟費和押金又花了5萬,日常經營還有推廣、人工、租金等費用。最終,這家小店前后也僅苦撐了6個月。
“之前在互聯網行業工作,自認為對線上引流、私域營銷等打法了如指掌,把這套打法應用到開茶飲店,那不就是小試牛刀。我忽略了餐飲的本質還是服務業,做人的生意,和面對一堆冰冷數字、程序完全是兩碼事。”李曉說道。
△街邊關閉的門店,紅餐網攝
這些失意的餐飲小店,雖“模樣”各異,卻有著不少相似的癥結與困境。比如創業者大都是小白,對餐飲生意缺乏深度認知。
小白干餐飲,大多數時候都是跟風而行,比如新茶飲火了,就開茶飲店;新中式烘焙興起,便開烘焙店;都說糖水鋪賺錢,就加盟一家糖水鋪。只看到市場上生意興隆的店鋪,就下意思地覺得賺錢輕而易舉,陷入新手的幻想之中。
殊不知,餐飲市場早已從增量發展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各個細分賽道都供大于求,新手想要突圍談何容易。如今,草根創業成功的幾率越來越低,小白開餐飲店多是九死一生。
城市化進程加快,
大批小店被拆遷、整頓、清出市場
“商場多了,街道變干凈、整齊了,而街道上的商鋪卻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那些曾經記憶中的美味再也尋不到蹤跡了。以前大家都說‘懷念什么,就吃什么’,但現在哪里還有懷念中的味道。”在西安上過四年大學的默默,最近一次在途徑西安時也忍不住感慨道。
現實中,伴隨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全國各地早已有不少老城街道、城中村等被拆除、重建。一拆一建中,很多小店也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城中村整排關閉的門店,紅餐網攝
“曾經無數次路過的街道,街兩邊遍布酒吧、咖啡館、餐館,熱熱鬧鬧滿是煙火氣,但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突然多出了拆遷圍擋,一夜之間,整條馬路都空了。”有網友如是感慨道。
以上海為例,因愚園路、復興路、永康路、大沽路、古羊路……街道改造導致老店、小店消失的案例不在少數。
2016年永康路酒吧一條街消失;今年3月,上海永康路入口處一組弄堂拆遷,永康路多家店主反饋生意幾近腰斬,不少店主選擇離開。
因為城市規劃被迫搬遷的街邊小店,它們的去處通常有這么幾個:選擇商業廣場繼續開店、在附近租高價正規門面繼續開店(比如美食街)、搬到更偏遠的地方開店,再或者就是直接關店離開。
進駐商場、租高價正規門面,都意味著經營成本的大幅上升,對大部分街邊小店來說,幾乎是不可承受的。即便是有能力負擔成本,存活下來,也無一不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生存狀況堪憂。
在廣州黃埔村,一家鐵板燒店老板告訴紅餐網,自己此前一直在黃埔古港擺攤,生意還行,但后來街道拆遷、整改,所有的小攤販都被清出了。“后面還想要經營,就需要租賃路邊統一的檔口。”
△受訪者供圖
這位老板透露,自家9平米左右的檔口,一個月的租金原來是4800元,“今年沒什么客流,生意都不好,租檔口的人越來越少,房東將租金降到了3000元,但即便這樣也賺不到什么錢。賺的這點錢還不夠養家糊口,現在都是一邊上著班,等到了晚上和周末再來經營檔口生意,賺一點小錢。”
結 語
在中國,有無數的餐飲小店,它們遍布大街小巷、自然生長。
這些小店的經營者是辛苦的,他們起早貪黑,用自己日復一日的辛勤換得一份穩定的收入,補貼家用。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溫暖的,給城市忙碌的打工人們一個早出晚歸時的念想。
他們做著小本生意,店里的出品就跟可口可樂的價格一樣,幾乎沒怎么變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了。可口可樂還在、綠箭還在、巧樂茲也還在,但那些熟悉的牛肉粉、面館、煎餅小攤、快餐店……卻已不見了蹤跡。
但一批倒下,又會有新的一批崛起。
很多餐飲小店無法成為商業傳奇,卻對整個餐飲業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大國小店,我們始終相信,餐飲小店未來仍然有不同于連鎖餐飲的生命力。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