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培店火一家倒一家, 韓國網紅B&C能擺脫魔咒嗎?
董柴玲 · 2023-01-30 10:19:29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掌握流量密碼只是第一步。
甘愿排隊兩小時、進店后瘋狂選購,享受美食的同時不忘打卡拍照,這就是網紅烘焙店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12月底,一家名叫“B&C”(黃油與面包)的網紅烘焙店落地成都,立即引發排隊潮。沖著開業當日低至4.9折的折扣,顧客們絡繹不絕到來,“工作日下午來的,排了一個多小時”、“排了兩個小時終于買到”。甚至還有黃牛叫價100元幫代購。
此前B&C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地陸續開業,門店達到12家。這家網紅店主推牛角包、法式甜點、精品咖啡和茶飲等,單店SKU多達近百個。頻繁上新產品、獨特的品牌logo和輕奢風格,B&C被不少粉絲稱作面包界的“愛馬仕”,爭相涌入門店。
不滿足于研發爆款美食和拓店,B&C還推出了新的副線品牌。今年1月,另一家B&C旗下的高端品牌“松露與面包”火速登場,于成都和上海兩地開業。與B&C相比,“松露與面包”新增了黑松露系列,成功將產品的定價拉高一個水平。
高端路線、網紅元素、適合打卡,這些都是B&C等一批網紅店出圈的關鍵詞。不過在這些背后,盈利難、過氣快和異地擴張難,始終困擾著烘焙玩家。對網紅品牌來說,掌握流量密碼可能僅僅只是長久生存的第一步。
01 出圈秘籍:排隊、打卡、網紅化
B&C創立于韓國首爾,定位法式輕奢,主打牛角包系列、烘烤餅干、甜點和飲品。從門店外觀到產品研發,這家店可以是說把網紅元素武裝到腳,備受年輕人的追捧。
門店設計上,B&C呈現黑金色調,安裝水晶吊燈、珠寶設計展柜、桌椅布局等,一間華麗輕奢的門店就此誕生。而印有品牌標記“&”的裝飾品和綠色包裝袋,讓B&C堪稱行走的流量收割機。
從上海、北京開到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每逢新店開業,B&C必會出現排隊潮。2021年1月,B&C在上海新天地開出第一家,立刻上演排隊長龍。2021年12月底,B&C在首次進入北京,選址于潮流地標三里屯,出現排隊長達3小時的狀況,有的產品被黃牛炒到上百元。
作為新玩家,面對周邊眾多烘焙品牌的競爭,B&C可以說通過排隊營銷這一方式成功出圈。
B&C的搶購熱潮,也與品牌采取一些限量、限購等做法有關。B&C的營業時間從12點開始,產品當天現烤,限時供應且部分產品限量購買。為了避免店內擁擠,B&C規定人數分批進店,一旦當天的產品售罄,等待進店的顧客只好改日再排。
此外,為了給新店開業造勢,B&C推出長達一個月的開業折扣活動,從4.9折到8.9折,鼓勵顧客發朋友圈進行傳播,符合條件即享受折扣。顧客自發在小紅書、抖音上進行打卡分享,為B&C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目前小紅書上關于B&C的筆記已經超過1萬篇。
營造品質感是B&C做產品的殺手锏。門店提供70多個SKU,包含招牌牛角包、法式甜點和主食面包等,還有精品咖啡和檸檬茶,其中58元的惠靈頓牛排牛角包、22元的巧克力蝴蝶酥等均為爆款。為了保證口感,B&C采用優質黃油、動物奶油和鮮果等制作,拉高了制作成本。客單價在85元左右的B&C,遠高于人均消費在40-60元的好利來和原麥山丘。
B&C還擅長緊跟潮流趨勢,玩轉IP聯名。B&C在去年2月上新8款產品,8月份又上新21款產品,采用黑松露、蘇丹王榴蓮等成本更高的食材和一些當季水果,對涵蓋拿鐵和檸檬茶在內的飲品也做了全線升級。遇到萬圣節、圣誕節等,B&C會上線節日限定款,此外還聯名夢龍和野獸派打造新品。
堪稱開一城便火一城的B&C,會結合當地特色打造概念店和研發新品。例如B&C的北京首店,推出加入北京烤鴨的牛角包和牛排包。B&C去年在上海張園開設的新店,定位面包市集,除了提供經典甜品和面包,還新增法式小食和沙拉。
B&C顯然已經成功掌握了流量密碼,但這些策略并非時刻奏效。B&C常常因排隊時間過長遭到許多顧客吐槽,此外,溢價過高、口味一般也是不少顧客的評價。
02 開新店、推副牌,網紅店能火多久
2022年,許多線下餐飲商家紛紛收縮時,B&C卻加快擴張速度,一年開出10家新店。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一線城市,還向杭州、南京、成都等新一線城市布局,目前共擁有14家門店。
在近期新開的門店中,還包括B&C推出的全新高端副牌松露與面包(T&B),已在成都和上海擁有2家門店。松露與面包整體延續了B&C的黑金色調,并融入白金色調,打造華麗復古風格。在產品線上,松露與面包將門店SKU擴充到96個,新增了10款黑松露系列。在價格上,松露與面包比主品牌更上了一個臺階,例如最貴的和牛黑松露惠靈頓招牌牛角包,價格從58元提升至80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斷試水新方向,能否延長B&C的網紅壽命?實際上烘焙是門難盈利的生意,尤其是走高端路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規模化擴張。首先打造一間網紅店的成本極高,許多品牌入局后,往往花錢買吆喝最后虧損閉店,例如曾經的徹思叔叔、宜芝多,還有新中式點心虎頭局等,都接連走入困局。
拿B&C來說,B&C以直營模式進行開店,主張“一城一旗艦店”,進軍中高端商圈,意味著開店成本極高。B&C走大店模式,面積在150~300平方米之間,算上租金、裝修以及占大頭的人力和食材成本,成本遠高于打造一間普通連鎖店。在大量投入的情況下,門店需要匹配足夠多的客流量,才能覆蓋成本創造盈利。
對網紅店而言,維持生意火爆比拓店來得更重要。曾經紅極一時的烘焙品牌原麥山丘,成立前三年只開了13家線下店,達成單店月流水過百萬的目標后,才開始搭建新工廠并加速擴張。B&C品牌主理人李墨曾對媒體表示,B&C的日均單店業績在7萬至10萬。照此計算,B&C的月均營業額可達200-300萬元,在行業內算得上出色。
走紅的下一步是考慮擴張。從規模來看,放在西式烘焙賽道,目前僅有14家門店的B&C,遠遠不及頭部品牌。一些走中端定位的鮑師傅、85度C等,均發展出上百家門店,好利來則超過1100家。
烘焙品牌走向規模化,前提是具備供應鏈能力。包括好利來、85度C等,均采用“中央工廠+門店”模式,由中央廚房集中生產與集中配送,將烘焙成品和冷凍半成品等送至前端門店,再由員工現烤和售賣。此外還有前店后廠模式,特點是加工和門店的一體化,后端制作加上前端銷售。例如B&C就采取這一模式,但效率比起前者仍顯不足。
除了規模化難題,網紅店在成功出圈后,頻繁被山寨也是一大困擾。烘焙行業本身進入門檻低、產品迭代快,當一家烘焙店打造出爆款,其他品牌便火速跟風。例如當年鮑師傅招牌的肉松小貝,已經被各家復制。B&C原創的惠靈頓牛排牛角包走紅后,市面上的同款扎堆涌現,一些商家還推出了預制類產品,售價更低。還有一些抄襲門店設計、品牌logo的山寨門店冒出。
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決定網紅店生存的關鍵還是產品研發能力,通過不斷推陳出新來吸引消費者。例如靠著源源不斷的新品和IP聯名迎合Z世代,好利來順利渡過“中年危機”。而對于“新晉頂流”B&C來說,這條路還很長。
本文轉載自36氪未來消費,作者:董柴玲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