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萬億預制菜,冰火兩重天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2-08-29 22:16:48 來源:預制菜洞察

2022年的夏天,大型連鎖超市的冰柜里,有了新故事。Sales推銷的不再是各大品牌的雪糕和冷飲,而是各式各樣的預制菜。而在餐飲行業,從去年開始,預制菜就已經紅遍了半邊天。

題圖:攝圖網

撰稿:周沫

資本青睞、地方政府發布政策力推、各行業企業品牌跨界入局……疫情之后,預制菜成了“大熱門”。

有券商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到4151.5億元,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翻番,逼近萬億門檻。

預制菜搶灘激烈

2026年規模將破萬億

預制菜市場究竟有多火?從各地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資本的熱捧,以及食品加工企業、連鎖餐企、商超等各路玩家爭先入局的種種動作可見一斑。

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

根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42個項目。

近兩年,預制菜更是迎來了融資的高光時刻。8月初,紅餐產業研究院就盤點了過去一年半,全國預制菜相關企業融資情況,發現僅2021年到2022年3月這一年多以來,預制菜領域就發生了40余起融資項目,以億級元為單位的大額融資也不鮮見,像厚生、紅杉、高瓴、IDG等頭部資本也相繼加碼這一賽道。

△制圖:紅餐產業研究院

預制菜洞察觀察發現,在眾多融資項目里,以預制菜新消費為主的品牌大受資本青睞,比如珍味小梅園、物滿鮮、COOOK輕烹烹等,其中珍味小梅園在一年多時間獲得了4輪融資,COOOK輕烹烹也在半年內獲得兩輪跟投。

這些品牌大都成立時間雖不長,但定位清晰,產品特色突出,是細分領域的黑馬。比如,物滿鮮是預制菜行業內首個以潮汕風味為細分品類的品牌,面向的客戶是家庭人群;珍味小梅園,定位“新中式預制菜”,希望成為目標用戶心中的新一代預制菜品牌;COOOK輕烹烹則定位為一站式全品類異國料理RTC(預烹飪),希望突破消費者對預制菜傳統品類的認知。

在資本領域的亮眼表現,也讓預制菜吸引了一批創業者和跨界者。

企查查數據顯示,十年以前,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只有兩千余家,十年以后,截至2022年8月,預制菜新增企業即爆發增長至7萬多家。即便是受疫情影響的這三年,預制菜行業新增企業依然正增長,超過18000家。

預制菜洞察梳理發現,涌入預制菜賽道的,有互聯網跨界玩家、有新零售與餐飲巨頭,也有在上游原料端默默深耕了十多年的農林牧漁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整體來看,目前預制菜賽道上的玩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第一類是上游B端供應鏈和專業預制菜企業,如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第二類是傳統的餐飲、食品企業;像海底撈、西貝、眉州東坡、陶陶居、大龍燚、小龍坎、物只鹵鵝、旺順閣等,都已經入局預制菜賽道。安井食品、惠發食品等分別投資10億、1.5億推進自家預制菜業務。

第三類是生鮮電商平臺、連鎖商超等零售渠道的參與者;比如叮咚買菜成立預制菜部門;盒馬鮮生成立3R事業部,發力旗下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馬工坊”。連鎖商超如永輝超市、家樂福等,不僅在門店端引進各大品牌的預制菜,還通過推出自有品牌擴充預制菜產品矩陣,比如永輝超市推出預制菜品牌“輝媽到家”。

第四類是跨行業的新入局者。比如碧桂園、深圳地鐵、農夫山泉等都在積極布局。

資本和玩家對預制菜賽道寄予厚望,各地政府也在悄悄布局。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發布相關扶持政策,并以真金白銀來推動當地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山東10億、廣東50億、河南南陽100億……截至今年7月中旬,廣東、山東、河南、浙江、廣西、重慶,通過立項地方標準、建立基金、建設產業園、產業聯盟等方式,系統化、組織化地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冰火兩重天:消費者抵觸

加盟商虧損、概念股業績弱……

無論是預制菜玩家參與數量的激增,資本市場的追捧,各地政府的支持,還是餐飲企業、食品工廠、連鎖商超等對預制菜的加碼,毫無疑問的是,預制菜正成為全行業爭搶的香餑餑。

然而火熱的背后也有隱憂,預制菜的市場現狀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狀態。

首先,第一股味知香股價連跌一年,多個預制菜概念股業績也有走弱之勢。

去年4月27日,味知香在上交所上市,成為A股第一家半成品上市公司,可謂風光無兩。然而味知香股價自2021年5月19日到達最高點138.8元后便一路走低,截至8月26日收盤,其股價為57元,相比高點合計跌幅超過將近60%。

除了味知香股價暴跌外,曾經大熱的預制菜概念股也有走弱之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期,預制菜概念股紛紛發布2022年半年度度業績報告,披露預制菜板塊業績。預制菜洞察統計發現,截至8月26日,36家預制菜概念公司中,有8家公司已披露半年報,除安井食品、得利斯外,剩余6家公司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普遍不如意,其中海欣食品、湘佳股份同比扭虧;雙匯發展營收同比下降19.9%;金龍魚、大湖股份、西安飲食等業績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其次,線下預制菜門店擴張遇阻,第一批加盟商虧損嚴重。

今年年初揚言要在五個月落地3000家門店的“舌尖英雄”,截至7月,開店數量只有300多家,與原計劃目標相差甚遠。而且近期還傳來了關店潮的相關信息,北京首店只開了不到7個月就關門,上海、廣州、深圳、鄭州、長沙等多個城市多家門店顯示“休息中”,疑似經營異常。

此前,有加盟商接受豹變采訪時表示,加盟舌尖英雄后持續虧損,無力經營,在部分城市,甚至出現11家加盟門店,6家正在關門的情況。

除了舌尖英雄,賈國龍功夫菜在預制菜上的探索也并不好過。

前不久,北京商報報道了“賈國龍功夫菜首家體驗店開業即倒”的新聞。翻看大眾點評,賈國龍功夫菜位于北京的上地宏達店、望京首開廣場店、萬達廣場豐科店已尋覓不到任何信息,目前只有金源、首鋼兩家門店還在正常營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第三,C端消費者對預制菜認知較弱,市場規模很難在短期內獲得快速增長。

據國海證券研報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預制菜B端市場則占據80%,而C端市場僅占比20%。盡管疫情激發了預制菜在C端的需求,加快了預制菜走向家庭場景的速度,然而目前預制菜行業里普遍共識為預制菜的重心是在B端市場。

從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詬病依然不少:“沒了煙火氣”“每家餐廳的味道差不多”“質量缺乏監管”“衛生問題是最大的風險點”“預制菜和隔夜菜有什么區別,談什么營養,健康”……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外賣堂食使用預制菜未告知,也引來了消費者的一片聲討。有受訪消費者直言,對于在就餐時吃到預制菜感到“不爽”,“去餐廳就想嘗嘗廚師們的手藝,體驗‘煙火氣’,如果是預制菜還不如自己在家煮!”

總的來看,C端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認知度還比較弱,預制菜發展還處于一種“弱品類、無品牌”的階段,市場教育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結 語

預制菜賽道的火爆以及其背后藏著的巨大市場商機,已經無需贅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進場分羹。然而,冰火兩重天的現狀也在告訴我們,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仍然處于成長階段。

基于此,對于預制菜,我們仍要保持理性看待。已經入局或是準備入局的玩家,需要明確的則是,行業終將走向有序發展,當有了相關標準制約,良幣驅逐劣幣后,只有真正有好口碑、有好產品、有實力、有資源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后。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