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堂食中的預制菜,消費者有沒有知情權?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2-08-03 22:09:02 來源:預制菜洞察
前言
預制菜火熱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隱憂。
題圖:攝圖網
撰稿:梁盼
8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食品安全問題仍是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其中,針對預制菜的投訴,主要集中在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等問題。
從中可見,預制菜在火熱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的隱憂。實際上,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國家標準缺失、食安風險難把控等問題依然是行業發展的痛點。
中國消費者協會此次發布的報告,也將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拋到了廣大餐飲企業和消費者面前:
雖然多種因素推動了預制菜在C端的發展,但B端仍是預制菜的主要需求端。疫情期間,能壓縮出餐時間、降低餐廳人力成本的預制菜,在B端消費市場的需求更是大增。消費者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吃了頓預制菜。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出發,下館子的本意是想吃到廚師現炒的硬菜。如果餐廳售賣的菜品是預制菜,餐飲企業對消費者究竟有沒有告知義務?
01
預制菜正在搶占堂食和外賣
目前來說,雖然不少企業入局預制菜賽道,向C端市場發力,但預制菜市場份額的大頭依然在B端。國海證券研報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預制菜C端市場僅占比20%,而B端市場則占據80%。
△圖片來源:攝圖網
伴隨著預制菜行業的火熱,預制菜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家庭的餐桌上,但也不得不承認,預制菜的消費場景主要還是以堂食、外賣為主。下館子吃到預制菜,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事實上,在婚宴、壽宴等酒席、連鎖餐飲店中,預制菜早已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預制菜洞察過往的文章中,常常能看到此類留言:
有沒有一種可能,“即點即送的外賣”,其實也是剛加熱了的預制菜呢?
——網友銀燭秋光
吃外賣確實也無法分辨是不是預制菜。
——網友 hello world
我不反對賣預制菜,我反對的是賣預制菜不告訴你這是預制菜,而且價格沒比現炒菜便宜多少。
——網友星艦工程學
現在茶樓里的點心很多是冷凍品,如果不是很好的朋友相約聚會,一般都不再去飲茶了。千遍一律的味道,不再像以前,每間酒樓都有自己的特色。
——網友心扉
從評論中不難看出,如果點餐前商家不告知顧客門店采用的是預制菜,上菜時卻用預制菜,消費者難免會產生一些怨言。
畢竟,每個消費者都希望自己吃飯能吃個明白,而不是連食材新不新鮮、菜是現炒的還是加熱的都被蒙在鼓里。
更重要的是,現在預制菜行業目前尚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從原料采購到最后出品,歷經多個環節,食品安全存在漏洞,讓人難以吃得放心。
此外,消費者得知餐館的菜品是預制菜后,如果口味和現炒的菜肴差異過大,就算是老顧客,也可能降低上門用餐的頻率,甚至再也不去光顧了。
02
餐館使用預制菜時,
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嗎?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也有部分消費者表示體諒商家采用預制菜的經營行為,他們認為只要預制菜品符合衛生標準,口味上也過關,就算堂食吃到預制菜肴,并非不能接受。
在網上,也經常看到這樣的評論:
預制菜有什么不好?符合衛生和標準、口味質量不變,就可以。
——網友國
如果不預制,那么一大桌子菜現做誰能做出來,有一些耗時間的菜等你做好了,客人都掀桌子了,這有什么的。沒變質,味道過關就行。
——網友顧
預制菜放在餐館賣沒問題,但你得告知消費者。不然吃完了才知道,會有隱瞞的感覺。
——網友CLLLL
說到底,消費者抵觸的并不是預制菜,而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下預制菜,尤其是生產廠家、保質期都不清楚明白的預制菜。
消費者會如此反感堂食吃到預制菜,也有一個重要原因:消費者的性價比訴求沒有得到滿足。由于新鮮現炒的菜在口味和新鮮度上優于預制菜,人們也能接受現炒菜的價格比自己網購的預制菜價格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在現實中,卻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嘴里吃的是預制菜,花的卻是現炒菜的錢”這一情況。針對這一現象,不少消費者在網上大吐苦水:
我來餐館吃預制菜,是圖你熱得快,還是圖你賺我三倍差價?
要是這樣的話,寧愿去大排檔里吃現炒的菜了,至少還能在現場看著廚師炒菜。
外出吃飯,可以接受貴一點、可以接受花時間等位,但要是吃預制菜還賣那么貴,還不如在家吃呢。
……
03
預制菜相關標準不斷出臺,
行業發展進一步規范
此次,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外賣堂食使用預制菜未告知,也把預制菜的討論度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讓更多人開始認真思考:堂食、外賣用的是預制菜,消費者到底有沒有知情權?
△圖片來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也應該把商品的真實情況和相關信息真實全面準確地告知消費者。
對此,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未來可以考慮建立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以此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究竟會不會成為現實,還是未知之數。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未來,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問題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只有產品質量、口味、食品安全都過關,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度和滿意度才會越來越多,行業也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
事實上,為了規范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內陸續出臺了多項預制菜相關標準。
△圖片來源:南寧市地方標準《預制菜術語》
近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術語》、《預制菜分類》、《預制菜冷鏈配送操作規范》3項預制菜地方標準。
廣東省也立項制定《預制菜術語及分類要求》、《粵菜預制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預制菜冷鏈配送規范》、《預制菜感官評價規范》、《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指南》5項預制菜地方標準。
前不久,中國飯店協會就發布了《預制菜產品分類及評價》、《預制菜質量管理規范》兩項團體標準,為預制菜的品質分級及生產質量管理提供了標準指引。
據預制菜洞察了解,除了預制菜品質的分級和評價標準,《預制菜品質分級及評價》也對預制菜原輔料、包裝材料、計量等提出了相關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預制菜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范》對預制菜生產企業的產品追溯與召回進行了規定。依據該標準,不合格預制菜產品可追溯召回。
目前,行業內可見的預制菜相關標準,多為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尚未出臺。雖然團體標準、行業標準的約束力遠不如國家標準,但也為預制菜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了指引,或將進一步推動預制菜行業的發展。期待未來,國內能出現更有約束力的國家標準,推動預制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生產加工環節更嚴格規范的預制菜,才能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