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飲人最真實的生存現狀:堅持太難,放棄不舍!
周沫 · 2022-07-17 21:54:32 來源:紅餐網
“膽子沒那么大了,開店的欲望也沒那么高了”“世上沒有救世主,企業自救要靠自己”……
大疫三年,餐飲人最真實的生存現狀是怎樣的?我們采訪了近十位餐飲人。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周沫。
疫情這三年,餐飲人過得很不容易。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行業注銷門店超過32萬家;2021年,餐飲行業吊銷或注銷了93.5萬家店;2022年上半年,餐飲相關企業共注銷吊銷37.3萬家。
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收入39527億元,同比下降16.6%;2021年,餐飲收入46895億元,同比上漲18.64%;2022年1-5月份,餐飲收入16274億元,同比下降8.5%。
消失的門店,驟降的收入,猶如一把把高懸在餐飲人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逼迫大家行動起來,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近日,紅餐網(ID:hongcan18)圍繞心態變化、自救挑戰、預判思考等主題,采訪了近十位餐飲人,試圖呈現他們當下最真實的想法和思考。
仟福粥點總經理 胡永祥
“膽子沒那么大了,開店欲望也沒那么高了”
疫情這三年,我們最大的變化是,沒有以前那么膽大了。以前習慣重資產投資、開大店,開店的速度也比較快。但這幾年縮減了投資,開店的欲望也沒有那么高了。
現在全國疫情還反反復復,對業績、利潤的影響非常大,再加上“三高一低”愈演愈烈,我們做的每一個決策也都比以前更謹慎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兩年多以來,為了降本增效,降低管理成本,縮減人員開支,我們也做了不少調整和改變,比如把一些大的店分割一部分鋪面出租出去,減少租金壓力;縮短營業時間,降低經營成本;做線上線下營銷、推出新品,力促業績提升。有些店稍微有那么一點利潤,效果并不明顯,但至少虧損沒有那么嚴重。員工都有事情做,能領工資,我們心里也得到一定安慰。
不過,雖然疫情對餐飲業造成的影響很大,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場無可避免的大洗牌,但我覺得,行業仍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只是做法和以往不一樣了,門檻也會變得越來越高。
接下來想要做好,還是要有新的模式、新的產品、新的營銷,同時也要有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數字化運營能力。怎么選賽道?怎么定位?怎么發展?做什么樣的品牌?我們一直在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老甄聊餐飲、鮑廚娘創始人 老甄
“很多餐飲老板沒繃住,都關門了”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餐飲人都以為這次的疫情會和十年前的非典一樣,只是一個短暫的坎,咬咬牙堅持兩三個月就過去了。誰也沒想到,它持續了這么長時間。
經歷了這幾年的反反復復,很多人現在也都看清看淡了,沒有一開始那么緊繃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餐飲業畢竟是現金流行業,疫情一來就兩三個月沒有收入,但是房租要交,工資也要付。很多房東的房子都是貸款買的,人家不可能給你減租,更不可能給你免租。
老實說,對員工比較多、門店比較大的品牌影響會很大。相對而言,我們這些做小快餐的,受到的影響已經算相對較小了。
我也看到很多餐企在自救,做外賣、做團餐、做零售,這可能有用但是用處不一定大。
據我所知,大部分餐企都在硬抗,用之前賺到的錢給大家發工資、付房租,想扛過這三個月。但,還是有一大批企業繃不住,倒在了黎明前。
小放牛 創始人張志民
“閑時練兵,深度思考,做足準備”
從7月份最新的數據看,我們在河北門店的營業額已經恢復到了100%,北京店也恢復到了疫情前的9成。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疫情之下,餐飲業受到的沖擊是巨大的。我身邊很多餐飲人都因此變得異常的焦慮迷茫,但我認為,迷茫和焦慮不能改變現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做足準備。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疫情這兩三年,我們沒有像很多餐企那樣去發力外賣,或者通過直播、預制菜等渠道尋找增量。但是我們也沒有停下來,我們做的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活著?怎么比別人活得更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調整戰略讓企業變得更強大?
閑時練兵,這段時間我們對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體系進行了深度梳理,包括對員工進行培訓、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進等。
這幾年,我們也調整了開店策略,放緩了開店速度,以前每年開5家,現在每年只開1家。
疫情對于一些創業初創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但對于一些有時間積淀,在疫情下活下來的品牌而言,我覺得這反而是一個機會。
桃花源記創始人 張大偉
“世上沒有救世主,企業自救靠自己”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已經經歷過三波疫情的影響,南京因為靠近上海,受上海疫情的影響也很大,從三月開始,到六月份才算基本恢復。
餐飲是一個必須有營業額現金流支撐的行業,我們也面臨過現金流困境,后來找銀行貸款才解決。為了自救,我們也曾經裁員和降薪,給公司層面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所幸,通過輸出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管理層和員工們的信心和戰斗力沒有丟失。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疫情反復這三年,是我們最痛苦最難熬的三年,但世上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企業自救只能靠自己,我相信總有疫去春來的一天,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挺活下去。
柒酒烤肉創始人 熊明文
“餐飲還是一個有前景的行業”
疫情前兩年,柒酒幾乎沒有受影響,但今年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疫情反反復復,門店的收入變得不穩定,我們的開店速度也有所放緩。
但我們也趁著這段時間打磨團隊,優化產品。比如我們一直在做私域,把門店服務做好,維系好老顧客,同時也讓加盟商可以有依靠,讓他們有信心渡過難關。
雖然目前大市場行情不好,但我們一直堅信,餐飲是一個有前景的行業。在馬太效應下,未來餐飲市場的弱者會被加速淘汰,強者恒強,連鎖化程度和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速度。企業一定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模式優化好,產品打磨好,團隊訓練好。
△圖片來源:攝圖網
洞氮胡記羊肉館總經理 劉剛
“行業正經歷一輪大洗牌”
洞氮胡記運氣還算不錯,每次大的疫情我們都避過了,多數門店都沒有受太大影響。但市場上的投資者變得更加保守了,很多人都在觀望不敢投資,這對我們還是有影響的,因為洞氮胡記羊肉館是以加盟為主的品牌。所以疫情期間,我們做的最多的就是加強管理體系建設,幫助現有門店和代理成長。
其實,眼看著行業以及同行被疫情折騰,我們也變了,更加未雨綢繆了,重視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保證企業、品牌能夠在市場出現變化時從容應對。
餐飲市場正經歷一輪大洗牌,但這也會催生出更多優秀的餐飲集團。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有競爭力的品牌在疫情期間幾乎都實現了逆勢增長。
未來,隨著供應鏈端的工業化及品牌端的資本化越來越成熟,餐飲將朝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同時市場對創新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些,都是擺在企業面前的挑戰。
△圖片來源:攝圖網
酒拾烤肉創始人 周喆
“疫情平息后,市場一定會迎來反彈”
這三年,是我們逐步認識疫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總結,不斷調整經營策略。
例如,在開拓新店方面,我們更加謹慎,對新店位置的要求更加嚴格;會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區域門店拓展外賣業務,提高門店的營業額;會從服務的各個細節開展練兵比武,交流經驗,相互學習,提升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團隊士氣。
在企業自救上,我們也總結了兩點經驗:
一是守住現金流,在疫情不明朗的時候,第一時間切斷不必要的分支業務,把資金抽回,用來做內部補貼,保證員工的穩定性和凝聚力;
二是在疫情不平穩的時候,完善供應鏈搭建以及做好疫后的品牌規劃布局,以便在經營環境明朗的時候能直接進入正常經營狀態。
我相信未來的餐飲仍然是大有可為的,消費者對于美食的需求仍然是長期存在的,等疫情平息后,市場一定會迎來一次反彈消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然,受疫情影響,餐飲業一定會經歷一個洗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那些具有良好品牌管理基礎,以及強大后勤保障能力的連鎖品牌,會相對更安全地渡過。
對酒拾烤肉來說,未來前端會繼續攻,不斷搶占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會繼續深耕烤肉品類,包括技術和組織上的創新、變革。
小 結
三年來,餐飲行業因疫情受到重大沖擊,已有不少餐飲企業因為熬不住關門歇業,黯然退場。
眼下,行業的復蘇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經濟整體下行,餐飲企業也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難,比如難以壓縮的租金、原材料、人工三大固定成本,銳減的客流量以及難以恢復的消費信心等。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大部分餐飲人并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順應時代變遷積極應對,在堅持和應變過程中,也對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有了更深層的思考和規劃。
未來餐飲業的發展依然空間無限,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懂得在危機中孕育新機,在變局里尋找開局,在不確定中找確定的企業,終將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