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一半外賣商家活不過18個月,為何“隔壁老王”的訂單卻是同行10倍?

紅餐編輯部 · 2021-06-17 09:33:11 來源:紅餐網

做餐飲,九死一生。這個說法毫不夸張,有數據顯示,有近75%的餐飲企業都在創立兩年內倒閉了。

日益白熱化的餐飲競爭下,餐飲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地都開始探索各種盈利增收的模式、渠道。其中,外賣就是重要的生存選擇之一,如今的餐飲業,顯然已經進入堂食和外賣并重的“雙主場”時代。

據《2020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大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上升態勢,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5.46%。截至2020年底,全國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已經高達8532億元,新增的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家。

然而近年來,隨著玩家的大規模涌入,線上的競爭同樣激烈。另一組數據顯示,有一半的外賣商家平均存活率只有18個月。

是什么決定了線上經營的生死?外賣商家們又經歷了哪些搖擺和挑戰?

最近,我們跟一些經營外賣業務的餐飲老板聊了聊,他們當中,有線下經營口碑很好,轉型線上卻不溫不火的;有曾篤信“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卻發現線上自有其玩法規則的;也有一街之隔,外賣生意冷熱兩重天的;還有滿以為降維打擊做外賣,結果以虧本關門收場的……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一起來看看這些真實的外賣經營故事吧。

“同行月售八九百單, ?

我家卻只有一兩百單”???

我們“冷記鹵品”,是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本地鹵制品連鎖品牌,在武漢有200多家門店。過去,我們的經營重點一直在線下,未上線外賣平臺。直到去年底,我們才決定試一試做外賣,讓更多市民能在家里方便地點餐。

然而,盡管冷記有著非常好的口碑,但上線外賣平臺半年來,銷量卻并不理想。許多店鋪的月訂單量只有一兩百單,有的甚至只有幾單、幾十單。而同行做得好的,單店月售就有八九百單,甚至上千單,差距比較大。

我們逐漸意識到,外賣經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不是說把線下的菜品搬到線上那么簡單。

像店鋪頁面的裝修、菜品和價格的設置,搭配什么樣的滿減活動,起送價定多少,這些其實都是有門道的,需要有專業的數據分析和豐富的外賣運營經驗。我們這塊兒的技能和經驗還是比較欠缺,想做好,但有時候確實不知從何著手改善。

“一開始接觸外賣時,我也有一點抗拒”????

我做了二十年餐飲,堅信只要東西做得好吃,不愁沒人來,這個信念也讓天成川菜在殘酷的餐飲市場上活了下來。

但不得不說,現在餐飲世界的游戲規則確實不一樣了。年輕人都愛點外賣,很多消費者都在線上,外賣慢慢變得和堂食同樣重要。

一開始接觸外賣的時候,我也感到陌生,甚至還有一點抗拒。當時,我們剛好有一家分店因為地段不太好一直沒做起來,我就把它放到美團外賣上試一試。其實當時也沒抱什么希望,結果沒想到,單量竟然還可以,線下人流也開始旺起來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說,酒香有時候也怕巷子深。特別是疫情之后,我更感受到了外賣的重要性。

后來,為了做好外賣,我還“硬著頭皮”報了美團的外賣課程,跟著很多年輕人一起,從頭學習如何做外賣套餐、上滿減、做優惠……現在我們的外賣做得還不錯。

其實我也不指望外賣能給門店帶來非常多的利潤,它最大的價值在于,讓我們所有門店三公里范圍內的人都知道天成川菜的存在,相當于做了個免費廣告,反哺線下門店。

我自創了兩個名詞,一個叫“到店體驗”,一個叫“到家體驗”,外賣是屬于到家體驗,所以接下來,我們還是會繼續學習,努力做好外賣。

“別人以為我們是堂食賺錢, ?

殊不知奧秘在線上”??

兩年前,我在廣州天河棠東一帶開了一家涼菜店,一開始只做了堂食,但因為菜品太辣,“勸退”了不少周邊市民。無奈之下,我開始轉變策略,主做線上外賣,結果沒想到,意外收獲了不少老鄉的支持。

現在,我們這家以“辣”出名的小店已經收獲了很多粉絲,只有兩個人的小店一天外賣訂單量可以到200單。看到我們小店火了之后,別的商家也嗅到商機,附近陸續開了一些以辣為主的特色小店。我們斜對面就多了一家夫妻肺片和串串店,但據我了解到的信息,這兩家店開了幾個月,生意一直起不來,外賣日均訂單不到20單。

很多“跟風”的店以為跟著我們在線下開店就能賺錢,殊不知我們的奧秘其實是在線上。而運營外賣也是有訣竅的,像如何調整外賣近距離訂單比例、如何保障出餐速度、如何運用全城送、預點單功能獲取流量最大化,這些其實都需要每個商家好好鉆研。

“摸不準外賣運營技巧和規則, ?

無奈關店轉讓”???

我說說我第一次外賣創業失敗的經驗教訓。當時我和一個朋友合伙,湊了5萬塊錢的啟動資金就開店了。

店開在郊區,叫好記美食,附近是一些廠區,還有三個學校。開業之前,我們就把周邊所有銷量高的外賣都試過一遍。因為我有很好的供應鏈,也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的,自覺對產品和市場定位比較敏銳,開店時就特別有信心,覺得可以碾壓周邊的同行。

沒想到,現實很無情,我被打得滿地找牙。開業的第一個月,我們就收獲了好幾個差評,好評也大都是“味道不錯,但是有點貴”。

單量一直零零散散,后來就只能靠做一些活動勉力維持,每天光推廣費就要100多元,但我們的營業額也才300多元,扣除食材、房租成本,還是虧錢。

當時挺無助的,覺得自己在經驗范圍內已經不斷試錯和調整,但似乎還是摸不準平臺的運營技巧和規則。出問題的時候,也沒有人能及時溝通探討問題出在哪兒。

就這樣挺了半年,我下決心把店轉讓了,最后總共虧了6萬多。

外賣是個技術活,下半場將比拼運營???

上文提到的4個故事,有人靠外賣逆襲,有人卻無奈關店,其實都在向餐飲人透露一個訊息:

外賣是個技術活兒,如果說上半場是比流量,下半場一定是拼運營。

但據紅餐網了解,目前,雖然已經有一些餐企已經意識到了這點,但絕大多數餐企在外賣運營這一塊還亟待提升。

去年9月發布的《中國餐飲商戶數字化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外賣雖然已經成為餐飲商戶數字化主要形式,但其滲透率僅為14%。諸如訂單分析、會員管理、線上裝修、線上收銀、線上進貨等數字化服務的滲透率則低于10%,門店數字化轉型仍有很大空間。

雖然有近9成商戶接受調研時認為餐飲線上經營需要有專業技能和能力,但在實際經營中,卻僅有26.8%的商戶設立了全職線上化運營團隊,僅有27.2%的商戶會對員工進行數字化指標的考核。不少餐飲商戶缺乏了解相關數字化經營的渠道,對數字化工具的使用也比較生疏。

報告還顯示,缺乏專業性人才與技能已經成為餐飲商戶數字化轉型的難題,有超5成的商戶表示缺少專門的數字化運營人才。不過,有6成商戶表示,未來將增加數字化投入,用于提升線上平臺的營銷推廣能力。

備注:圖片除標注外,其他均為品牌方供圖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