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餐飲業加速復蘇 夜經濟重新點燃

· 2020-09-25 16:37:12 來源:中國商網

進入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定,餐飲業正在穩步復蘇,夜間經濟在多個城市重啟。

業內人士預計,雖然今年行業遭受疫情沖擊,但我國餐飲業穩中向好的趨勢不變,到今年年底,餐飲業消費有望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和地方陸續出臺相關措施,加快促進餐飲業及夜間經濟恢復發展。隨著“金九銀十”及中秋、國慶假期的到來,餐飲業和夜經濟都將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

餐飲業加速復蘇 夜經濟重新點燃

餐飲業復蘇穩步推進

餐飲業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之一,不過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行業復蘇正持續穩步推進。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8月,餐飲收入21510億元,同比下降26.6%。其中,8月餐飲收入3619億元,同比下降7.0%,降幅比上月收窄4個百分點。

美團發布的數據則顯示,以去年同期為基數,截至9月10日,我國餐飲業消費復蘇率為101%,商戶復工率達到105.7%。不過,美團表示,線上消費已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優于線下消費復蘇水平。

對于餐飲行業的復蘇,政策層面也十分關注。央行在2020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下一步,應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導向,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提高餐飲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餐飲業提質增效。一方面,通過加大信貸、租金、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激發餐飲企業活力,更好發揮其在保就業、保主體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動餐飲業信息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培育更多規模化連鎖品牌,改進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各地也紛紛出臺行業支持措施。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商務局日前發布《精準幫扶餐飲業有關政策措施》,助力餐飲企業渡過難關、復工復產。其中提出,支持各區綜合考慮市民生活需求和餐飲企業經營需求,在商圈廣場、步行街、特色餐飲街區、綜合商場等場所規劃臨時占用公共空間區域范圍、經營時間和經營品類,開展餐飲外擺經營。此外,北京在現行的消費券基礎上,增加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發放餐飲外賣消費券,由政府和外賣平臺出資、餐飲商戶讓利,共同惠及消費者,更好地滿足餐飲外賣消費需求,推動全市餐飲消費回暖。據介紹,餐飲外賣消費券將結合北京消費季活動、重要節點分批次發放,預計將持續到12月中旬。

呈現新發展方向

在復蘇的過程中,餐飲業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發展方向,包括規模化、品牌化、電商化、零售化和智能化等。

餐飲企業以品牌優先、品質消費理念引領發展,如廣州酒家、老鄉雞等企業,在疫情期間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強化。今年上半年,廣州酒家食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1.7%,速凍產品業務增長64.4%。

電商化成為餐飲美食尤其是中華老字號餐飲的常態,如上海杏花樓曾在直播中10秒售出13萬盒青團,杭州知味觀電商業務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0%。

火鍋、燒烤等業態,以及小餐飲的連鎖品牌迎來新的發展,如外婆家在疫情期間全力打造“老鴨集”單品品牌,成為疫情期間的利潤新增長點。

生鮮零售、商超結合等產業融合趨勢越發明顯。旺順閣在餐廳旁開設便利廚房超市,半數商品是由品牌商研發的半成品方便菜。廣州酒家、眉州東坡、金鼎軒等餐飲品牌企業紛紛加碼半成品菜業務,快速切入居家餐飲消費市場。

餐飲業在新消費市場下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產業鏈一體化、跨界新產品融合、文化融合、渠道創新、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從根本上提高了餐飲行業勞動生產率。

在“互聯網+”領域,有的餐飲企業通過社區營銷布局以及私域流量運營鎖定老客戶,開拓外賣服務;有的餐飲企業通過新技術應用和新場景打造,實現自助服務、無接觸外帶和配送,適應消費新需求;有的餐飲企業積極拓展線上新零售業務,走上通過食品工業化發展探索疫情常態化下的餐飲破局之路。“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及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將成為行業發展新動能。

厲行節約、制止浪費的綠色餐飲成為新風尚。多家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有的企業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合理采購、通過合理利用中央廚房減少原材料浪費,有的加強基地建設減少食材前端浪費,有的合理進行菜單設計、實時預約制及產品重量等相關信息披露減少消費浪費,還有的采用節能環保設備降低能耗等。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認為,從長遠來看,此次疫情加速了飯店餐飲行業升級的步伐,餐飲業呈現出頭部效應增強、數字化、綠色化等主要趨勢。

夜間經濟點亮城市夜空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夜間經濟為消費復蘇回暖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夜間經濟不僅是城市消費的“新藍海”,更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同時還能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提振信心,多元化展現地方特色文化。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我國夜間消費約占總體零售額的六成,是拉動我國內需的重要抓手,預計今年我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

今年,全國很多城市都推出“夜游景區”“文化夜市”“文化街區”等項目,將本土文化、主題景觀、演藝、娛樂、餐飲等業態有機融合,突出夜間經濟的文化要素。

今年“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海舉辦了首個夜生活節,圍繞夜購、夜食、夜娛、夜游、夜秀、夜讀等六大主題,開放一批夜間文化場館,鼓勵商場、餐廳、書店等推出購物不眠夜、博物館奇妙夜、酒吧節、集市節、深夜書店周等十大特色活動,點亮“夜上海”。據支付寶數據,上海夜生活節期間夜間消費環比增長超過10%。據阿里巴巴2020夜經濟報告,上海夜間消費總金額位居全國之首。

北京以“新消費”為主線,推動實施“夜京城”2.0版,目的是形成“時尚活力型、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型、便民服務型”的夜間經濟形態,涉及北京68個商圈、300家品牌企業、2000多家品牌門店,并且與互聯網平臺企業線上線下聯動,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夜間消費活動,構成了休閑消費與城市文化生活體驗消費相結合的新型商業業態。

文化不斷融入城市夜間經濟業態,構成了夜間經濟的核心要素。成都的“夜游錦江”項目,把蜀都文化融入夜間經濟業態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各種燈光和造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游項目深受游客青睞;南京“夜泊秦淮”項目,成為夜間旅游的“金字招牌”。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夜間經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