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巨頭紛紛殺入!餐飲機器人時代來了?

陳漠 · 2020-07-03 21:25:31 來源:紅餐網

機器人頻現餐廳,不少餐飲人瑟瑟發抖。隨著生產企業發力投入,餐飲的機器人時代是否即將到來?餐飲人又該如何面對?

碧桂園日前宣布,旗下千璽集團的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正式開業,千璽集團還對外發布了機器人餐飲發展戰略。此外,美的、格力等巨頭也不斷加大在機器人產業的布局投入。

不少餐飲人一邊感嘆碧桂園們在跨界打劫,一邊也對機器人在餐飲中的運用展現出巨大的好奇和熱情。

那么,機器人到底在餐飲中能發揮哪些優勢?離在餐飲中普及又還有多遠?

01 ?

巨頭爭先入局, ?

餐飲機器人時代要來了嗎? ?

疫情之下,機器人等智能設施的研發、生產和使用正被進一步被催化。

近日,碧桂園旗下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以下簡稱“千璽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廣東順德正式開業。這家充滿科技感的餐廳占地約2000平方米,分為中餐、火鍋、快餐三大區域,能同時服務近600人。

和很多餐廳僅有機器人服務員不同,這家餐廳的后廚也都是機器人,共有炒鍋、煲仔飯、粉面等20余種餐飲機器人,可制作近200種菜品,最快20秒即可出餐。客人掃碼點單后,機器人便開始制作餐食,送菜小車通過餐廳上方的云軌將餐食送至每個餐桌。

△來自碧桂園官方微信公眾號

除了碧桂園這種“跨界打劫”的,很多大餐企也在近年布局機器人餐廳:海底撈花巨資打造智慧餐廳,萌萌噠的機器人成為標配;阿里的無人餐廳,機器人送餐比人快不少;二三線城市餐飲門店也開始出現機器人的身影。

前端的運用,往往離不開后端的制造。 ?

有自己餐廳的千璽集團就表示,2020年千璽機器人餐廳將以中央廚房為依托,進一步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實現機器人單機設備的量產,預計量產單機機器人設備約5000臺。

碧桂園2020年的工作會議上,主席楊國強也將機器人餐廳和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等一同列入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

與此同時,美的、格力等行業巨頭也紛紛加入戰局。 ?

美的此前收購了全球知名機器人企業庫卡,近兩年,美的庫卡積極擴大產能。據報道,今年庫卡上海工廠將實現機器人年產能2.5萬臺,順德生產基地年產能也將達到4萬臺。

董明珠自媒體也披露,格力已有近10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10多個品類,未來還將繼續擴大“無人工廠”的規模。

另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19》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占全球安裝總量的36%,超過歐洲和美洲的機器人安裝量之和。

而更讓人覺得機器人未來即將到來的是資本方的動作。 ?

Wind統計顯示,目前A股共有機器人概念企業60余家,僅在今年,就已有兩家機器人公司登陸科創板。

6月11日, 知名機器人企業埃夫特在科創板IPO完成注冊。埃夫特主營業務為工業機器人整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的研發、生產、銷售。幾乎同一時段, 6月17日,業內知名的機器人零部件制造企業綠的諧波也通過科創板IPO審核。

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表明,機器人即將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不少餐飲人都在暗暗發問,難道機器代人時代真的就要來了嗎?它會對餐飲業帶來怎樣的沖擊?

02 ?

看似火爆的機器人餐廳, ?

背后卻是一地雞毛 ?

如果我們翻看機器人+餐飲的歷史會發現,其實這組搭檔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餐飲人對機器人的探索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

從2015年到今天,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為龍頭,杭州、長沙、重慶等城市也都陸續機器人餐廳陸續開業,不少擁有機器人的門店都火爆一時,消費者甚至愿意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一睹風采。

之所以機器人餐廳在餐飲業長盛不衰,一方面是因為獵奇,另一方面則是餐飲業這些年不斷增加的人工成本。

△餐飲是需要人去服務的行業

餐飲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還有高流失率,迫使餐企不得不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其中,24小時不用吃不用喝,不用發工資和買社保的機器人成為了他們探索的方向。

同時,機器人還具有操作高度標準化,更高效安全的特點。

(1)食品安全。 ?從現代人對健康、安全的需求來看,機器人操作會大大降低食品安全的風險。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人們會越來越注重外出就餐的自身和食品安全,機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消費者的顧慮,這也是未來解決食安問題的一大方法。

(2)新奇。 ?即使在今天,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點依然非常誘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全智能餐廳,怎么能不讓人心生好奇呢。

(3)高效。 ?正如前文介紹的,千璽集團的機器人餐廳最快能夠做到20秒出餐,這對很多餐企而言十分誘人,特別是快餐、簡餐等特別注重高峰時段效率的品類,能大大提高翻臺率,也就意味著營收的增加。

△機器人被譽為餐企未來的重要人力解決方案

(4)降低錯誤率。 ?出單錯誤、上錯菜的問題一直在給餐飲老板們“惹麻煩”,但只要有人,這樣的問題就會一直存在,使用機器人,不僅讓前廳的錯誤率降低,也會減小后廚壓力,降低后廚的錯誤率。

(5)未來餐飲。 ?通過這次疫情,很多餐飲人已經意識到,未來的餐飲一定是智能化、數字化的,從后臺采購到送菜上桌實現去按數據化,機器人可以成為鏈接終端和前端的關鍵部分。這也是近期機器人資本市場向好的原因之一。

但我們也注意到,盡管機器人餐廳有這么多好處,盡管隨著5G時代來臨,餐飲+機器人的組合應該更有用武之地,很多機器人餐廳的現狀卻并不樂觀。 ?

  • 2010年,濟南某自助火鍋店首現機器人送餐。

  • 2011年,深圳、上海兩地出現可炒菜的機器人。

  • 2012年,濟南機器人餐廳關閉,并陷入傳銷風波。

  • 2015年重慶有一家大排長隊的機器人火鍋店,其傳菜機器人是圓滾滾的卡通熊機器人,很多顧客沖此而來,周末更有不少父母帶著小孩來體驗。但它早在一年多前便已關門。

  • 一家在2017年開業、吸引了很多媒體關注的機器人自助餐廳,也在去年關門歇業,小區安保人員說:“好像是虧了幾百萬元,就沒做了。”?

  • 2020年1月有媒體走訪了長沙街頭的6家機器人餐廳,結果是3家已經倒閉,1家退出,1家正在裝修升級,1家正常經營的餐廳中,也僅有1臺機器人在運營。

  • 肯德基曾經也在一些門店試用過餐飲機器人,后來停掉這個項目,這是因為機器人功能太單一,性能不穩定,又容易被玩壞,最后發現還是人類服務員好用。

同樣,機器人餐廳在國外的發展也受挫。 ?

  • 美國的Eatsa是一家會通過一輛未來風格的小貨車供應藜麥碗的自主餐館,2019年7月,因為老板付不起房租而關門大吉;

  • Zume是一家由軟銀公司投資支持的機器人披薩店,從2018年11月開始,這家店就從一家餐館轉型為專門提供外賣的披薩店,最近,這家店也不干了。

  • 同時,機器人咖啡館CafeX也關閉了舊金山的所有門店,僅保留少數幾家門店。

從大火到敗火,這些年機器人餐廳雖然不斷在發展嘗試,但是大多都是只剩下一地雞毛。 ?

03 ?

機器人或是未來餐飲大趨勢, ?

但“無人餐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我們都知道機器人在未來餐飲形態中必定會有著巨大的前景,但是為什么大多數的機器人餐廳總是鎩羽而歸?

(1)掛羊頭賣狗肉,噱頭多過實用 ?

目前,餐飲機器人本身產量尚少,導致市場處于饑渴狀態,就不乏一些投機而來的餐飲老板,想以機器人為噱頭賺快錢,對菜品、口味考慮較少,甚至使用廉價、質量不過關的機器人,導致機器人餐廳除了獵奇,其他方面口碑并不好。

不少到機器人餐廳就餐過的消費者表示,到這些餐廳就餐很大程度上是獵奇,實際就餐體驗并不算好,很多餐廳菜品、服務都不到位,靠著機器人的噱頭存活。但吃飯最終還是要吃口味,去過一兩次滿足好奇心后,也就不愿意去。

重慶某家使用機器人的火鍋店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就說:“畢竟不是全智能機器人,缺乏感情,不能交流,太冷冰冰的服務,很多消費者不喜歡。只要新鮮感一過,消費者都感覺沒有意思。火鍋店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再缺乏感情,生意真不好做了。”

人類說到底還是情感動物,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機器人餐廳可以獵奇,但如果成為常態,沒有任何人與人的交流,可能消費者并不會十分樂意,反而會選擇更有人情味的餐廳。

(2)購買成本高,維修成本更高 ?

雖然這些年機器人的研發和運用越來越普及,但是購買價格依然不低。紅餐網(ID:hongcan18)在某機器人采購網上搜索“餐廳機器人”,發現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大小,機器人的價格從幾千到30萬都有,并且功能越多價格越高。而這些機器人,大多只能做點餐、送餐、迎賓等基礎功能。

如果以一個機器人使用壽命5年來說的話,相比一位月薪3千的服務員價格,優勢并不太明顯。

還有一些餐廳表示,機器人的后續維護成本過高,看上去一時間減少了人工支出,但長期成本并不低。

2015年開業的日本長崎怪異酒店(Henn-na Hotel),從前臺到開燈都是機器人服務的,是世界上第一家由機器人服務顧客的酒店。

△日本長崎怪異酒店的恐龍機器人

原本,酒店經營層是希望借由機器人來提高工作效率,省下高昂的員工成本。但是機器人頻頻發生故障,最后還是靠人類員工來服務。同時,因為機器人的使用壽命最多4年,但購買及維護機器人的成本很高,用戶體驗也不好,最后這家酒店停用了酒店半數機器人。

餐飲機器人的研發、使用仍處于初期,尚不成熟,有使用風險,比如故障率高,后期的維護成本也高。對很多真正希望用機器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餐企而言,在此類機器人實現大規模生產前,這一訴求還不現實。

(3)功能單一,智能但不智慧 ?

受到技術的限制,目前的餐廳機器人大多功能都比較單一,有些只能指路咨詢,有些只能點餐送餐,顧客如果需求再多一些,基本會處于“當機”狀態。

還有一些專門研發的烹飪機器人,也只能專注某一種功能,如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煮面機器人……而中餐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烹飪方式更是花樣百出,這種單一技能的機器人只能滿足餐廳部分需求。

只能說智能,但遠遠達不到人類所需要的智慧。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原因來看,目前大范圍地普及機器人餐廳并不現實。 ?

正如重慶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駱東奇教授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說的,人工智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大勢所趨。但像火鍋店,本就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附加值不高,如果真做到“無人餐廳”,可能一臺智能機器人的成本,就比幾個人工的成本還高,產值比不合理。駱東奇認為,要真做到通過機器人實現“無人餐廳”,還要走很遠的路。

此外,考慮到餐飲行業是保障就業的大行業,如果大范圍普及機器人,必然導致大量就業崗位的消失。在尚不能很好地消化餐飲從業者有就業崗位前,機器人餐廳的普及或將面臨更大阻力。

但對于餐企而言,也不能完全不再關心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發展情況,畢竟未來正在到來。

餐企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計算好投入產出比,適當配備機器人,以人工搭配機器人,實現高效運作;而對很多大餐企而言,則要把機器人放到戰略層面去考量,積極關注餐廳機器人的發展,做好布局,以免未來措手不及。 ?

結語

總而言之,機器人作為智能產品在未來的餐飲中一定占有巨大比重,但就目前其產業的發展情況、成熟度、產量而言,尚不足以支撐在餐飲業的普及。

餐飲老板們不用對其如臨大敵,但需密切關注其發展,及時跟上,用好這些智能化工具,提前預定通往未來的車票。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