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華與華、喜茶創始人互懟惹熱議,茶飲的未來誰說了算?

肖純 · 2020-05-09 09:17:58 來源:紅餐網

就在五一前夕,餐飲界掀起了一場大討論。營銷咨詢專家華與華老板華杉開懟喜茶。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旋即回擊。

他們在爭什么呢?

01?華與華懟喜茶,針尖對麥芒??

4月30日,華與華老板華杉點名喜茶,稱其“即使做到400多家店,也只有頭部品牌的二十分之一。即使都排隊,也做不了多大生意。自己把自己架上創意獎臺下不來,成本越高越高,也把一大堆效仿的品牌帶溝里了。”

6個小時后,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回應:“有些人總是很自信的回答他們并不了解的問題,剛又看到了新鮮出爐的一例。”

紅餐網(ID: hongcan18)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華與華說:“你別裝13!”喜茶說:“你別裝懂!”

兩人的隔空喊話,迅速在業內引起了一波熱議。紅餐網發現大家主要分為3大陣營: ?

贊同派: ?同意華杉“中國品牌要向美國品牌學習,做大國市場大生意”的觀點。隨著性價比時代來臨,就是需要摘掉逼格、情懷等虛的東西,以實打實、好吃不貴。其實喜茶自己已經覺察到了,所以推出了主打中低端市場副牌——喜小茶。

中立派: ?主觀觀點是由客觀站位決定,雙方都有道理,不存在孰對孰錯。

反對派: ?中國市場足夠大,品牌本就該多元化,吐糟喜茶有失公允。難道所有的生意都是應該追求規模化?難道餐飲業就該永遠只盯著性價比?如果全中國的餐飲品牌都做成華杉那些牌子,那得多無聊啊?

還有的吃瓜群眾扒出華與華是蜜雪冰城的服務商,并且是其品牌營銷和形象打造案例中最為得意的品牌。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個月前,喜茶和奈雪紛紛因為漲價登上熱搜時,以便宜著稱的蜜雪冰城就站出來說自己不會漲價。這是喜茶和蜜雪冰城兩大茶飲品牌要一決高下嗎?

仔細看華杉論戰的觀點,主要集中在門店數、創新性、逼格調性3方面。下面紅餐網就分別從這3個方面,來探討一下喜茶與蜜雪冰城兩個品牌的不同發展模式。

02?門店是不是越多越好?

喜茶門店數量有限,是華杉的重要論據。正是因為店少,才說喜茶“即使都排隊,也做不了多大生意。”

華與華服務過很多品牌,但其最善于打造的還是下沉案例。比如“華萊士”、“蜜雪冰城”和曾經引發過招牌設計吐槽的“老娘舅”。

而據有關人士統計,在華杉的微博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蜜雪冰城的身影,這是因為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店招、logo、吉祥物和菜單設計,都出自華與華之手。

華與華的大部分服務對象就是店鋪數量眾多的下沉餐飲品牌,這也正是應了其這次評判喜茶的觀點。

如果光看喜茶和蜜雪冰城的門店數,400+與8000+,相距確實懸殊。 甚至和其他很多品牌相比,喜茶的門店數也是遠遠比不上的。

這也是引發很多餐飲人思考的重要問題:企業規模是不是越大越好?

有業內人士引經據典分析:根據生產成本理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趨于下降,但這種下降不是無止境的。

下降到一定程度,長期平均費用曲線逐漸變平,此時,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平均單位產出成本不變,若再擴大,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轉而逐漸上升。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在企業規模擴張的初始階段,其規模收益是比較明顯的,但擴張到一定階段即A點時,在各種內外制度環境不變的條件下,企業的規模達到了它的頂峰,如果繼續擴大,會導致收益下降,即出現規模不經濟狀態。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科斯的觀點:企業是有邊界的,不是越大越好。企業應根據行業、市場、地域等不同而選擇其最佳規模。宜大則大,宜小則小。

從企業經營實踐看。企業盈利能力與其生產和資本規模并非一定成正比例關系。生產規模小的企業不一定盈利能力就弱,競爭能力就低;相反,在某些產業領域,小企業的盈利能力比大企業還高。

但是店多,發展得快就一定是好事嗎?

任何事物都有規律,速度快了容易翻車。 ?瑞幸在短短幾年內,國內門店數超過了耕耘多年的星巴克,可結果呢?

所以,很多時候并不能以門店多寡論英雄。重要的是看門店后的東西,即品牌實力以及漂亮的財務數據。撇去門店數,喜茶的知名度可是很多茶飲品牌望塵莫及的。

當然,喜茶也并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門店數少的問題。

為了穩住優勢,喜茶計劃門店將在現有的數量上翻一番,超過800家:在一線城市盡可能地占據流量高地,同時計劃往新一線和更低線城市下沉。

喜茶向下滲透,需要全新的產品、價格帶和門店運營策略。 ?所以搬出喜小茶這樣主打性價比的副牌。

圖片來源:喜小茶官方微信

03?創新難是不是問題?

比起嘲笑喜茶門店數量少,華杉說喜茶“自己把自己架上創意獎臺下不來”才算是打到了喜茶的痛點。

在產品迭代本身就很快的茶飲行業,喜茶自己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創新的形象,無論是賣爆米花、賣杯子還是推新品,都能吸引一大波流量。但是這個選擇也注定了喜茶日后的路會走得很累。

“靈感之茶”是有代價的,因為這會讓顧客培養起一種習慣,就是他盼著你創新,你一旦沒有新意了,顧客就失望了,這種期望很恐怖。

這些年,喜茶一直都在謀求創新,同時也難免陷入創新變“抄襲”的爭議中。兩年前,《奈雪、喜茶創始人朋友圈互撕!茶飲市場到底怎么了?》,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在朋友圈發出長文,直指喜茶抄襲而沒有創新。當時就引起了一大波吃瓜群眾的圍觀。

前段時間,喜茶推出楊梅產品,無可避免地被人拿出來和奈雪比較。畢竟,奈雪的霸氣楊梅已經連續推出了5年。

相比喜茶的創新難的問題,蜜雪冰城貌似就沒有這樣的擔憂。

原本就走三四線城市,走低端市場的蜜雪冰城,門店一直都是充滿了“鄉土”氣息:花式字體的店招,明亮的顏色,花哨的搭配。和一直走高端逼格的喜茶確實是不一樣的檔次。

即使,后面蜜雪冰城品牌形象全面升級,在原來的粉色LOGO,又多了一款同樣式的金色形象。甚至也曾在2018年推出高端品牌“M+”,不過至今似乎都沒有什么更大的聲音出現。

在產品和價格上也是如此。一般奶茶店的普通奶茶都要十幾塊,而蜜雪冰城的奶茶價格都在10元以下!

與其拿喜茶和蜜雪冰城比,不如說喜茶跟星巴克才是一個生態位的。

星巴克成為一門好生意的原因,產品創新不頻繁,倒是文創創新更給力。一個需要快速創新的行業,對在這里打拼的企業來說是一種煎熬。

咖啡本身的配方迭代很慢,各種花式咖啡不過是不費腦子的微創新。

但茶飲不是。

明顯,喜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除了在產品創新上發力,現在也開始通過渠道創新等多種方式,實現著與星巴克的靠攏。

但是隨著門店擴張,大規模標準化不可避免,飲品中的某些本源性的靈感和個性會流失,不得不說這也是喜茶要面臨的問題。

04?北歐小清新?無理取鬧??

至于華杉說喜茶不要搞“北歐小國那些小清新”,是最無理取鬧的一句。

喜茶的視覺風格既不是北歐風,也不是小清新,其實北歐風也不是小清新。

喜茶的視覺風格其實還有些多樣,因為它想迎合的消費群體,也就是消費能力最強的年輕人的審美也不盡相同。

喜茶PINK店是討好女生的,而黑金店的工業風,顯然是希望男性可以多來幾次。但整體來說,都是極簡風格的。

△喜茶黑金店,圖片來源:喜茶官方微信

極簡主義美學范疇很大,北歐風算極簡,早年無印良品代表的日系風是極簡,就連中國的唐宋審美也是極簡的。

但你不能反過來說,喜茶的極簡風就是北歐小清新。

何況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喜茶所謂的“逼格”和“調性”對品牌的價值是確定的,也是必需的。

喜茶客單價在茶飲中偏高,其極簡美學的調性無非是為了突出高級感。讓掏錢買單的人覺得值。

國內茶飲市場經過20年多的發展,從最初街邊小店,到品牌化、公司化也在演進這個過程。

星巴克已經證明過了美就是生產力,喜茶這樣沒毛病。

05?喜茶和蜜雪冰城壓根不是一回事??

其實,拿喜茶和蜜雪冰城做比較真的沒有必要。畢竟,喜茶和蜜雪冰城其實本就不在一個競技場。一個走高端品牌路線,一個主打下沉市場,在各自的領域里面都占據著話語權。

即使喜茶推喜小茶進軍“低價”市場,蜜雪冰城推“M+”進軍“高端”市場,其實都只是試水,對雙方的領域還沒有達到威脅的地步。

紅餐網(ID: hongcan18)打兩個簡單的比方:

蘋果和華為都是手機,但他們是一回事嗎?

買蘋果手機的人,基本習慣了IOS系統流暢的操作,至于手機更像一個附屬外殼。

買華為手機的人,除了愛國情懷,更多在意它的硬件配置,很多人把華為當相機用的。

星巴克和瑞幸都是咖啡,但他們是一回事嗎?

星巴克本質上是第三空間,就是一個賣咖啡的WeWork,消費者去那里是談事的。咖啡賣那么貴,因為人家把你在那里辦公談事的“租金”算進去了。

深圳威新軟件科技園,圖片來源:WeWork官方微信

瑞幸,倒是真賣咖啡的。雖然它在商業模式上,更像金融游戲。

從這個角度上,喜茶就像星巴克,它想用喜小茶充當瑞幸。蜜雪冰城自然是瑞幸,但它內心其實也挺向往星巴克的。

迄今為止,雙方其實都還沒有真正打入對方的勢力范圍,也很難打入。

目前茶飲賽道的格局十分清晰:新茶飲被寄予了4000億市場規模的期望,蜜雪冰城等緊緊盤踞在下沉市場,接受著學生黨的歡呼。這樣的格局,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不管怎樣,對消費者來說,口味和消費習慣的改變都不是一夕之間的事情,誰會被選擇,唯“二”重要的就是消費能力和口味,其他的都不是消費者會考慮的東西。

小? 結 ?

很多人覺得爭論更有看點,其實華杉后面還發了一條朋友圈,卻被新聞忽略了。

說一千道一萬,紅餐網(ID: hongcan18)比較認同門頭戰略開創者余奕宏的觀點:

喜茶提升了整個茶飲的品質,更是大幅提升中國茶飲的行業地位和國際形象。品牌本來就應該多元化,多樣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級差極大。可以誕生不同的品牌。有的追求性價比,有的追求差異化。能夠做出像喜茶這樣文化現象的品牌,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