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餐飲業復業復工,具體情況如何?
· 2020-03-16 16:35:27 來源:新華網、中新網等
有人在“宅家”的這段日子里修煉成了“廚神”;但很多人心目中的“廚神”只存在于煙火氣息濃厚的餐飲食肆中。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國各地餐飲業復業復工,大家對“上館子”狠狠撮一頓的念想也與日俱增。火鍋、燒烤、烤串、小炒、一盅兩件、生煎……
都說餐飲業復業復工是一座城市復蘇的重要體現,而每個城市的煙火氣息都有著各自的特質和風味,也只有生活其中,才能深刻品味得到。
北京
拒絕三人及三人以上用餐
在北京,很多餐廳的堂食得到解封。“堂食是3月3日開始的,目前店內營業額還不到日常的一半。”西貝某店面的工作人員說。在北京西城區一家餐廳,雖然可以堂食,但一桌最多只能坐兩人,哪怕是一家三口,也不能聚在一桌。
北京簋街胡大飯館,要求消費者“佩戴口罩進店”。新京報記者 王萍 攝
在北京的餐飲服務單位防控指引中,對消毒劑的有效氟含量、配制比例和時間作出了詳細規定。記者在北京多家餐廳均在門口貼有防控指引文件,并特意標出“禁止餐飲服務單位承辦各類群體性聚餐活動”的規定。記者咨詢多家店面,店員均表示“不接受三人及三人以上用餐”。
上海
“報復性消費”從奶茶生煎開始
?復工已滿月的上海,城市的“報復性消費”從某外賣平臺的數據上看已十分明顯——喝奶茶多從中杯升格為大杯還加珍珠,3分甜變成了5分甜,點生煎饅頭動輒就要三拼……據悉,以上海2月10日作為復工起點,復工4周以來,外賣商戶數、訂單量、交易額等指標均呈穩定上升,其中30%商家的外賣單量已超過疫前。
上海人的“報復性消費”從一杯奶茶、一盤生煎開始。某外賣平臺數據顯示,從2月10日開始的復工第一周,上海人在該平臺消費了16萬單奶茶,但到了復工第四周,這個數字已變成33萬單,其中一名用戶一次性下單77杯奶茶。復工第四周,要求大杯、超大杯的奶茶訂單比去年12月正常一周增加了3.4倍。除了珍珠奶茶,上海的小吃生煎同樣迎來了猛烈消費。復工第一周,上海人消費了3.6萬單生煎訂單,但到復工第四周,上海人消費了超過6.2萬單生煎訂單,單量增長1.76倍,且三拼生煎訂單比去年12月正常一周增加了1.7倍,足見被壓抑的“吃肉天性”正在釋放。
成都
探尋餐飲業復蘇之路
“這一個多月最想念的就是火鍋。”在公司復工第一天,王先生一下班就和兩位同事約著吃了頓火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美食之都”成都,這座將對火鍋的熱愛融于血液的城市,像王先生一樣想念火鍋的市民不在少數。
據悉,在成都,“低風險”區的不少火鍋店開始恢復堂食,有的火鍋店在門口貼出“隔桌就餐、限量接待、鼓勵自提、支持外賣”的提示。成都市小龍坎火鍋春熙店曾是當地最火爆的火鍋店之一,疫情前,幾乎每天都有上百桌排隊。店長王平表示,按照要求,該店推行“特殊時期就餐服務”:火鍋店隔一桌坐一桌,每桌客人不超過4人,每個區域只安排3名服務員,不提供包間服務,不接受排隊。
?“要恢復到以前的樣子還需要時日。”四川省火鍋協會執行會長嚴龍說,總體來說火鍋店復工比例不高,因對營業規模、就餐人數、堂食間隔等有嚴格要求,部分餐廳開店反而賠本。
據悉,疫情之下,成都不少餐飲企業正通過玩轉外賣新零售、進行“食品安全革命”等方式探尋餐飲業復蘇之路。發源于泰國普吉島的集漁泰式海鮮火鍋曾在成都創下單日單店排隊3079桌紀錄,疫情后這家“網紅店”開始“放下身段”,第一次嘗試外賣,并計劃將招牌產品冬陰功鍋底打造為可零售化的產品進行銷售。而成都一些“中華老字號”在外賣之余,開展線下活動、創新銷售方式,將耗子洞的樟茶鴨、盤飧市的鹵拼、金芙蓉的龍眼燒白、夫妻肺片等菜品直送顧客手中,推動傳統美食從百年老店走向社區。
有成都人認為,對于愛吃愛玩的成都人來說,等到疫情結束之后,成都的火鍋店、春熙路和酒吧就是最熱門的地方,絕對會人滿為患。
重慶
食客用餐要有“距離美”
重慶有序推動餐飲企業復工營業,全市范圍內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營業,僅暫停婚喪等大型聚集性用餐;中風險地區在適度控制營業規模和客流量的基礎上,全面開放餐飲堂食,同比例拉開桌與桌之間的間距,每張桌之間距離保持2米以上。同時,長條桌同排顧客隔位相坐,單向相坐;圓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小于1米。倡導實行“分餐制”等健康飲食習慣;支持小面館、快餐店等非聚集性的小餐飲門店盡快復工營業,推進餐飲企業全面復工營業。
面對疫情帶來的“寒冬”,重慶餐飲企業在“危”中尋“機”,努力“自救”。周師兄火鍋在大年初一正式上線火鍋外賣;歌樂山林中樂辣子雞也開展了線上外賣;重慶民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也積極展開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的自救行動,包括減免了旗下珮姐火鍋武漢店全年管理費、減免全國五十余家加盟店兩月管理費、多渠道發展火鍋外賣。
重慶市餐飲商會會長嚴琦透露,在征集眾多餐飲業負責人建議后,商會呼吁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關注8方面的政策舉措,包括出臺幫助大型知名品牌餐飲企業、龍頭企業紓困解難的專門政策措施;出臺普惠性的財稅支持政策;鼓勵餐飲企業實施靈活用工,及時出臺疫情期間停業企業員工薪資待遇的指導意見,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強化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各銀行及金融機構對餐飲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化解流動性危機;倡議減免餐飲企業租金、物管費;降低餐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降低水、電、氣等能耗收費標準,減免各種市政和地域性收費;依法保護餐飲企業利益,及時宣布本次疫情為不可抗拒的突發事件,由不可抗力引起的后果及造成的損失由企業和供貨商按照法律規定及合同約定分別承擔;加強對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做好返廠員工的隔離管控,避免一刀切式隔離管控,導致企業用工困難。
南京
首現餐飲復業保障險
下館子吃飯還送最高一萬元的疫情保險保障。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南京鼓樓區市場監管局、鼓樓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保險企業,共同推出“餐飲復業保障險—康保保”項目,希望能夠解除餐飲單位和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提振消費信心,支持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據悉,為促進城市商業全面復工復業,恢復消費信心,南京市陸續出臺多項措施鼓勵消費者消費購物,南京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也帶頭“下館子”、逛書店,做好示范。
此次推出餐飲復業保障險的南京市鼓樓區,是南京消費服務業發達的主城區,目前亟待采取新方法新手段,促進城市消費服務業態逐步恢復正常。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2016年,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創新性地推出過“小龍蝦食品安全責任保險”,2017年還推出了“食無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探索利用保險手段緩解食品安全問題。
南京河壩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朱虎說,他們剛剛購買了“康保保”。作為一家投保的餐飲業主,保險公司提供最高10萬元的保險保障,如果因疫情導致歇業,他們將獲得賠付。據悉,“康保保”項目初期在鼓樓區獅子橋地段試點,獅子樓、吉之香等餐飲公司首批參保。鼓樓區鳳凰街道正在推動環宇城、龍江新城市商圈的餐飲店積極參保。目前已簽約參保餐飲企業8家,在審核參保企業20余家。今后“康保保”項目將逐漸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凡是在南京市注冊的餐飲企業均可參保。
杭州
4萬多家餐企復業
3月1日起,杭州老字號餐飲杭州酒家、知味觀、樓外樓等,大眾餐飲知名品牌外婆家、新白鹿等,部分恢復了堂食,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平臺的外賣服務也同步進行,線上線下同步讓市民品嘗紅燒肉、老鴨煲等杭幫菜。跨湖樓餐飲集團的6元肉包在平臺上線后,一天要賣出近6000個。外婆家的潛力股“老鴨集”開通外賣全城送服務,一天要賣出200多只鴨子。
大華飯店特別定制的利民服務街景店車,每天早上9點至晚上6點半服務市民和游客。大華飯店廚師輪流掌柜,4口鍋里分別煮著豆腐干、玉米、茶葉蛋和包子,另外還有方便面、熱狗腸、飲料等出售,隔天下午3點推出一波飯店自制手工面包,包括法棍、肉松包、卡仕達醬包、菠蘿奶酥包等。
與此同時,3月2日“補貼商務服務企業”版塊在“親清在線”平臺上線,在杭登記注冊、2019年全年納稅50萬元以下的餐飲企業可在線申報經復核后獲得補貼。
隨著餐飲單位逐步開放堂食,外出就餐的消費者也逐漸增多,為了幫助消費者選擇一家“放心餐館”,杭州在餐飲業推出了“企業健康碼”,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掃一掃門口的“企業健康碼”,就能查看到該商家衛生狀況評級、市場監管檢查記錄等內容,還包括今日到崗員工的個人健康碼。
據統計,截止3月9日,杭州現有小餐飲店4萬多家,目前營業率達到95.3%。
西安
各大購物中心陸續恢復堂食
3月9日,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發布《西安市飯店餐飲業疫情防控期間安全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營業指南》稱:西安餐飲行業,只要落實疫情防控各項防控措施,符合各項防控要求即可恢復餐飲(堂食)經營。也是從這天起,西安部分購物中心開始陸續恢復堂食。
沖在最前的是萬象城。里面的太平洋咖啡、星巴克、必勝客、飛象比薩、新辣道、石澤壽司、九鍋一堂、百姓廚房、探魚、阿香米線、竹園村酸菜魚、楊翔豆皮涮牛肚、海榮鍋貼、春熙坊都可以堂食。大悅城是從3月11日起恢復餐飲堂食的,緊跟著的是大都薈、盛龍廣場3樓的部分餐飲。華清廣場、益田假日里、金地廣場、城市立方、CityOn熙地港(西安)購物中心、西安大融城也在恢復堂食名單中。
福州
餐廳分級開放堂食
日前,福建福州市商務局會同五城區政府,針對商貿服務業企業中的餐飲行業、綜合體等五類行業,制定了相應的《復工復產防控工作指引》。
其中,針對餐飲行業,根據指引,對于分級為無疫情區、零星散發疫情區、一般疫情區的縣(市)區,餐飲企業可以開放堂食服務,并推行“分餐制”,為每桌客人提供雙筷公勺或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感染。分級為較多病例疫情區的縣(市)區,限制堂食服務。
而針對商業綜合體,要求每1000㎡營業面積最多可容納100人,單店每50㎡最多容納5人,顧客須間隔1米以上排隊、依次入內。
青島
禁止店內集聚用餐
日前,山東青島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要求支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必需的行業盡快全面復工。根據要求,餐飲行業提倡外賣配送、打包自取等就餐方式,禁止店內集聚用餐,鼓勵單獨就餐或隔座就餐。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