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菜品故事講一講,日進黃金千萬兩

小倩 · 2019-12-18 09:53:52 來源:火鍋餐見

唐納德·米勒在《你的顧客需要一個好故事》一書中指出“故事能過濾掉含混信息,把噪音變成樂音,所以介紹產品不如講故事,賣產品不如賣故事”。

這個邏輯同樣適用于餐飲行業。

01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

“口紅一哥”李佳琦,在推薦產品時,很講究話術。

比如描述一只口紅好看,他從來不會簡單粗暴地說出產品功效,而是用最具體、形象的方式描述出來:

>像小精靈在嘴巴上跳舞

>忘記前任的一支顏色

>穿著白婚紗,在海邊漫步的女生,非常干凈的感覺

……

這些金句的背后,就是給產品賦予故事和價值。與其說觀眾看中的是產品特點,倒不如說是被他描述的美好場景所吸引。

這里的“故事”是一種泛概念,可以是具體的小故事,也可以是通過創造一個場景,把顧客思維帶入,營造人人都是劇中人的想象,促成最終的轉化消費。

當下社會產品趨同質化在所難免,但問題在于,即使類似的產品在用戶感知價值方面相差甚遠。很多時候用戶對產品無感,是因為產品“肉體”都是千篇一律,但是缺乏一個有趣有內涵的產品靈魂。

一個產品的功能,可以被許許多多的競品所替代,但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就是這個產品背后的情感和包含著這份情感的故事,對用戶來說比了解產品的功能會更加重要。

這有點像圣經記載那樣,上帝用泥土創造了人,但是上帝往泥人的鼻孔里吹入了一口生氣,讓泥土成為了有靈魂的人。

02 故事一講,黃金萬兩

當年,一篇創業故事讓西少爺這個肉夾饃品牌名噪一時;一提到雕爺牛腩這個名字,我們依然能想到那個花500萬購買秘方的故事。

不知何時,一篇好故事就成了創業必備的元素,很多人都信奉這樣一個道理:擁有一個好產品不如講一個好故事。

?

不管西少爺們、雕爺牛腩們能火多久,但它們贏得公眾關注度的能力的確令人刮目相看。這些新品牌的創始人深諳時代的傳播之道,擅長用四兩撥千斤的技巧,讓品牌聲名鵲起。

深陷互聯網+時代,一切行業可能都已成為內容產業。今天的消費者不僅僅喜歡享受美味的菜品,他們的味蕾早已不勝其煩;他們如同李敖所說的,不但喜歡吃雞蛋,還喜歡認識下雞蛋的“老母雞”。

那么,在餐廳經營中,如何講好故事? 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品牌都是怎么做的:

A?文化加持

酸菜魚最早誕生于重慶江邊的漁船上,當時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做酸菜,漁民把魚撈上來以后,和酸菜一起煮就有了酸菜魚。

現今,九鍋一堂的酸菜魚沿用的就是來自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土門手工泡菜,?這種傳承也體現在九鍋一堂其他菜品上, 比如擁有兩千多年歷史,聞名敦煌的杏皮水。

蜀大俠主張俠義,以排骨作為主打菜品,但排骨普普通通,他們便結合了當時的熱門影視劇,為排骨取名“花千骨”,傳播點就有了。

結合菜的特點也可以嫁接可傳播的武俠故事:蜀大俠將很辣的巴國三絲卷比喻成古墓派的李莫愁,外表好看但心狠手辣;把柔韌爽脆、口感綿長的冰川鵝腸比喻為古墓派的小龍女,外表冷漠但內心溫柔。

過去餐廳賣飯,現在餐廳賣有文化的飯,為產品注入新鮮生命力。文化正成為產品的一部分。

B?追溯食材本源

我們除了給菜品本身賦予光環,也可以追溯原料,究其根本。比如賣咸鴨蛋,我們可以不在鴨蛋本身做文章,追溯到鴨子,一群每天跑半個小時馬拉松的鴨子,健康茁壯。不就是給產品鴨蛋做最好的廣告嗎?

“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一句slogan讓大眾對巴奴有了清晰的認知。在講述產品故事時,巴奴以毛肚這一食材為主角展開:2002年,當行業普遍使用火堿發制毛肚時,巴奴率先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術”推出綠色健康毛肚;2012年正式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將毛肚火鍋推向火鍋界最熱門的細分品類。

在巴奴描述菌湯時,也用到了一組數據,巴奴菌湯用的是海拔2000米的野生菌,菌湯的食用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每碗菌湯里放15粒蔥花食用口感最佳。用3組數字就足以讓顧客對菌湯的認知,印入大腦中。

也許營造一個故事情境并不容易,一旦找準產品故事后,不斷重復、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就可以持續營造適應新形勢的營銷語境,逐漸占領消費者心智。

C?融入情感

然而這還不是一個好故事,好的故事是需要融入情感才行。

就比如,錘子手機的“匠人精神”是講給錘粉的,Darry Ring 的“愛是唯一”是講給情侶的。

你的故事是講給誰?這個群體有什么特點,他們的價值主張是什么?當精神碰到情感就會產生共鳴,有了共情這個故事才會變得動人。

比起具體的“產品消費”,有時候,消費者更想要的是“情感消費”。這就需要善于挖掘人們購買行為背后的心理變化,如“媽媽的味道”、“童年的記憶”、“小資的情調”等。

很多年輕消費者對江小白情有獨鐘,并不是因為它口感有多么好,而是它瓶身上面的文案戳中了他們的內心。

讓成都人排隊3小時的爸爸炒料牛排老火鍋,除了產品口感外,品牌所傳遞的“兒時的味道”也是經營關鍵。做“自己能吃,孩子能吃” 的火鍋,同時在菜品命名上也圍繞這一情懷,比如“爸爸炒的料”、“爸爸的拿手菜”等。

D?跨界聯名

這兩年,品類跨界的混搭風在餐飲界十分流行,多家品牌紛紛試水,甚至作為創新的一個方向。

11月15日,電影《大約在冬季》在全國溫暖上線,而滿記甜品與這部正在熱映的電影IP合作,并聯名推出合作款甜品“念在冬季·提拉米蘇芝士雪”。

在電影上映前夕,滿記甜品便以預熱海報的形式,用“甜”來體現這個治愈人心的愛情故事最動人的部分——即便愛情有很多苦,但甜的部分足夠溫暖一生,引發了不少電影粉絲和滿記粉絲的情感共鳴。

時間往前推,在淘寶造物節期間,珮姐推出“火鍋味棒棒糖”,被馬云翻牌帶回家的它火爆一時,分為微辣、中辣和特辣三種口味的跨界產品新奇有趣。

“600支棒棒糖,2天之內賣光”,不但微博百萬大V、網絡紅人、現場吃瓜群眾忙著拍照,就連支付寶、淘寶的抖音官方自媒體也爭相報道。

此外,還有火鍋牙膏、周黑鴨口紅、肯德基炸雞味指甲油等,這些產品往往可以引發一個個話題,成為顧客記憶點。

03 謹記這幾點 ?

A 首選招牌菜

講菜品故事,首先建議選擇招牌菜,最能代表品牌意識。口味上要勝人一籌,或別具一格,再借助故事,才能達到“提鮮”的效果。

B 噱頭要不得

挖掘故事要從餐廳本身具體考慮,比如品牌初創期有什么特別的經營?食材遴選時做了什么工作?經營中有哪些和顧客的互動故事?

沒有故事也不要強加故事,更切忌一味夸大、搞噱頭,否則會拖累整個品牌的口碑。

C 德位相匹配

講故事的人要有講故事的底氣,就好比一個吹牛的人,最能耐的不是侃侃而吹,而是把自己吹過的牛都一一實現了。畢竟能否在餐飲市場上站穩腳跟,關鍵還是看實力。

D 抓住機會

餐廳最稀缺的不是菜品,而是沒有一個能讓你的產品和品牌深入人心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么,同樣是餐飲店,人們能記住西少爺的肉夾饃、巴奴的毛肚、九鍋一堂的酸菜魚,卻從未知道你是誰。

當故事化經濟襲來的時候,你有抓住機會嗎?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