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月營收50萬,卻依舊不賺錢,這家餐廳的問題出在哪?

阿松的商業洞見 · 2019-02-27 09:33:56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顧客眾多,卻不賺錢,問題出在哪?又該怎么辦??

老司機翻車 ?

位于江蘇無錫某處的一家自助餐廳,老板廚師出身,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各方面都干過。

十分熟悉菜品、質量控制以及管理等環節。

首店起步時,每月租金只有1.7萬元。客單價79元/位,四個月開業以來,餐廳的月營業額已達到50萬元左右。

但是,月底一算,居然不掙錢。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問題:毛利潤低,品牌定位不清 ?

綜合梳理、提取近幾個月來各門店的供銷數據,確實沒有漏洞。整個店廚房出品、管理等做得真的很好。

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1. 毛利太低,低于40% ?

自助餐毛利低,這是常態。 ?

老板也嘗試過通過種種手段來提高毛利,比如降低產品品質。

然而消費者不是傻子,品質一降,門店營業額肉眼可見地下降,這無疑是一條死路。

但高品質意味著高成本,提升品質后真的沒什么利潤可言。

2. 定位不清,無突出優勢,缺乏價值感

如果我們從消費者和品類的角度,以及從我們自己定位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

  • 品牌名:我們歡聚吧

  • 品類名:自助火鍋+燒烤

  • 廣告語:我們賣的不是海鮮,而是火鍋+燒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定位。 ?

先說品牌名:品牌名過長,且毫無記憶點,難以激發消費者的傳播欲望。

再看品類名:自助火鍋+燒烤,人類天生具有將看到的文字轉化成圖形的能力,單一的品類名往往更容易達成圖像的聯想。

比如我們看到火鍋二字,就能想到熱騰騰的紅油;

看到燒烤,就能想到滋滋冒油的五花肉。

可一旦將兩種品類混合在一起,就會增加聯想的復雜程度,給消費者造成選擇負擔。

消費者很難想象火鍋與燒烤結合在一起是什么景象,自然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消費判斷。

最后看廣告語:廣告語的意思在于,海鮮并非主打產品,但餐廳SKU依舊有海鮮產品的存在。 ?

這樣一來,廣告語造成的誤解就大了去了。

解決:五招方案,毛利增長10% ?

1. 更改品類名,更換廣告語

從長遠來看,要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消費者的認知優勢,就需要改變品牌名稱。 ?

哪怕它被稱為海鮮自助,或牛排自助。

單一的品類名稱能幫助消費者更快地做出決策。 ?

2. 夾菜盤子換小,從細節摳利潤 ?

人性都是自私貪婪的,而自助餐這個品類放大了人類的欲望和貪婪。

消費者在吃自助餐時,往往是有規劃性的 ?,更別提現在網上有大量的自助餐攻略,教人們如何吃垮自助餐廳了。

首先,選貴的。 ?

接著才是選喜歡的。

比如一群學生去吃海鮮,他們其中懂得“攻略”的,必定會慫恿大家先拿幾大碟蝦蟹海鮮

且所有人想的都是,我們這么多人,我得多拿一點,避免分不勻。

這樣一來,他們拿的,已經遠比他們能吃的多出很多了。

最后,反正是自助餐,夾都已經夾了,所以當一大桌海鮮吃起來的時候,很多海鮮他們都是隨便吃一口、嚼一下就吐掉,不會像在自己家那樣自己買單,那樣認真地吃螃蟹。

因為吃得干凈,吃得不干凈,這是沒有標準的。 ?

對顧客而言沒有任何懲罰成本,這樣一來,必然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隱形浪費。

自助餐的特性是勤拿少夾,而盤具太大,表面上看是方便了顧客,實際上卻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隱形浪費成本。 ?

其次,很多消費者是懶惰的。

當他們開始夾菜時,他們有一個習慣,就是盡可能多地夾菜,省得再跑一趟,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最終會導致很多人原本計劃吃八分飽,夾著夾著,為了不被扣除浪費的錢,就吃了十二分飽。

換盤子可以減少看不見的浪費。

這種看似無意識的細節直接決定了利潤,并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生存。

3. 調整產品結構以增加飽腹感和價值感 ?

自助餐,本質上是由二等的食材,做出一流的品相,通過視覺上的豐富感和美感,首先滿足消費者的眼睛,然后滿足消費者的嘴巴。 ?

通過價格定位,來倒逼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運營成本和采購成本由客群基礎人流量來共同承擔。

從本質上講,自助餐是商人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心理博弈。 ?

我們不僅要通過消費者的眼睛讓他們覺得超值和占到便宜,而且還要讓他們容易吃飽,并且不浪費。

也就是說,產品結構中,我們還有一條很深的路要走。

自助餐的產品結構一般可分為:

以前的產品結構可以概括為30%的飽腹產品線、20%的價值產品線和50%的常規產品線。

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橄欖型產品結構。 ?

它們都是實打實的貨真價實,成本又高,而且整體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高大上的海鮮。

這家店毛利低的另一個根本問題是,高熱量食品、肉類產品等飽腹線產品太少,每天接待數百人,你總得讓人吃飽。

我們如何才能讓這幾百人覺得值,又能吃飽,還要有合理的毛利?

這取決于如何調整產品結構。 ?

大概調整為約40%的飽腹產品線,20%的常規產品線,40%的價值產品線,即成為啞鈴狀產品結構。

例如,添加一些小鮑魚、魚翅、海參和其他似乎有很高價值感和強烈儀式感但實際上很便宜的產品。

價值產品線品種要多,但它們需要限量更替。 ?

4. 人員分布調整,飽腹產品線不能空 ?

同時,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加菜流程。

在我們的市場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餐廳用餐高峰期,壽司、蛋糕、薯條等飽腹產品線的檔口往往是空的,也就是說,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全。

換句話說,人力資源的比例不協調,所以在高峰時期,很多飽腹的產品都做不贏。

這些細節屬于管理上的慣性思維。

你有一兩百個種類,這些低成本、容易飽的產品少吃100克,其他產品就要多吃200克,這些飽腹的產品線無法提供,顧客不得不夾其他菜,這也是低毛利的根本原因。

解決辦法是調整加菜的過程,即無論有多少顧客,飽腹的產品線都不能空 ,定崗定責,責任到人。

這套改造方案,你覺得怎么樣?

歡迎來評論區聊聊~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