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抱怨了!餐飲利潤將來會更低!
陸沉 · 2018-12-11 22:03:16 來源:紅餐
餐飲人常常會抱怨、叫苦,仿佛干餐飲是全世界最累的工作。紅餐當然能對餐飲人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也愿意傾聽、挖掘餐飲人的創業辛酸與不易;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越來越覺得,是時候將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出來了——餐飲業的利潤目前并不低,而且將來只會更低。
下個月,新的社保政策就要開始實施了,目測餐飲人的朋友圈又將哀鴻遍野。
社保這件事情在紅餐餐飲專家群內被討論時,引發了一個新的話題:餐飲老板似乎特別愛“叫苦”。
“天氣不好,商場沒人,連街上都沒有什么人,業績不好做……經濟不好,競爭激烈,家家生意都不好,創業難。”紅餐專欄作者賴林萍直接po出餐飲人的各種“花式叫苦方式”。
要不吐槽環境不好,經營困難重重;就抱怨利潤太低,掙的錢少。好像餐飲是所有行業里面最苦最累、最沒有“錢途”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
餐飲的利潤很低嗎?恰恰相反
據紅餐(ID:hongcan18)了解,目前餐飲的核心支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高”:原材料成本約占30%~40%,人力成本在20%左右,鋪租約為15%左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管理、營銷費用等,除去之后,現在一家正常經營的餐廳的基本利潤率應為15%-20% (個別品類例外)。
大部分餐飲人對這個數字貌似都不滿足。
在采訪中,紅餐(ID:hongcan18)記者遇到餐飲人訴苦,其中約90%的人都會提到“利潤低”,表示收獲與付出的辛勞不成正比。
然而餐飲行業的利潤真的算低的嗎?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8上半年,全國家具行業利潤總額達223億元,家具行業毛利率為15.3%,利潤率為5.7%。
2018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19.19億元,銷售利潤率為5.32%,銷售毛利率14.43%。
2018年1—10月份,從工業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利潤率為13.12%;制造業利潤率為6.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率為6.18%。
2018年上半年,170家上市房企的加權平均凈利率和凈利率中位數為14.7%和13.8%。?
對比就可以看出,從整個商業業態來看,雖然和房地產、新興互聯網行業不能比,但餐飲行業的利潤率是屬于中等偏上的范疇,遠超大多數行業。
而就餐飲行業本身對比,香港、臺灣、日本等地的餐飲企業,大多數的利潤率也不到15%,甚至許多低于10%。據了解,在日本的餐飲連鎖企業,如果銷售額的經營利潤率能達到10%,就可以稱得上是優良企業了。
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餐飲人還怨聲載道,叫苦不迭?
因為跟以前的餐飲比,現在太落魄 。
醒醒!餐飲紅利期已經走了5年了
“五年前的餐飲實在太賺錢了,基本快趕得上販毒賣藥的速度。”紅餐專欄作者曾暉表示,餐飲近年來只升成本不升價格,是導致利潤壓縮、餐飲人“叫苦”的罪魁禍首。
隨著消費環境升級,消費群體從80后向90后迭代,消費者對吃的品質、吃的環境和吃的形式要求越來越高,餐飲老板為了應付一連串變化,要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零幾年的時候,我們是躺著都能賺錢的,只要選好位置把店裝修得豪華一點,菜品不差,不愁沒有客人。”一位在餐飲行業淫浸15年的老餐飲人感嘆,餐飲的普世紅利期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要干餐飲,選址、菜品、裝修、品牌、營銷、運營,一個不能少的都得了解,沒有哪一樣是簡單輕松的。”
而與此同時,是餐飲各項成本的持續上漲。
2012年是國內餐飲發展的分水嶺,當時占據餐飲行業主要地位的高端餐飲,隨著“國八條禁令”的執行而逐漸式微,大眾餐飲一躍而起。許多高端餐飲為了生存,只能迎合市場降價或者打造平價子品牌。
從那時起,人均就餐價格50~100元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6年過去了,餐廳的定價也基本上沒有多大區別,物價卻從來沒有停止上漲的步伐。
《2017年中國餐飲發展報告》顯示,2016 年餐飲百強企業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人員培訓費用、研發投入費用、水電燃氣成本分別同比增加8.1%、13.4%、10.5%、18.9%、6.4%,而且人工成本、人員培訓費、研發投入費用漲幅遠高出同期餐飲收入增幅。
“五年前的綜合成本幾乎只有今天的50%甚至更低,而現在還能有15%~20%利潤率,你說幾年前多賺錢?”曾暉無奈道,這么一對比,也難怪餐飲人心里不平衡、要叫苦了。
認清現實,做好賺少錢的準備
只是,一味沉湎于過去、逃避當下的現實情況,并不能使利潤提高、賺錢更多。
曾暉表示,綜合成本上漲,行業各項制度、監管力度相繼規范之后,也代表了餐飲業開始邁入成熟期,這也是每個行業都必然經歷的商業規律。
從粗放到成熟規范的轉變,餐飲逐步進入了微利時代,往后干餐飲的利潤還可能更低。 在這樣的趨勢下,這個行業對個體的能力和素質變高,對餐廳的運營能力和品牌的凝聚力、影響力的要求也更高。
2017年,只有20%的餐廳是賺錢的,北上廣深四大城市每個月餐飲門店的倒閉率高達10%。餐飲門店的關店數是開店數的91.6%,平均每個玩家的生命周期不過508天。
行業越來越難做,若是有誰準備不充足、經營不專業,自然就會被淘汰。正如紅餐專欄作者賴林萍對餐飲人的批駁:“生意不好,諸多人借口理由一堆,從來沒有在自身找問題!”
生意差、利潤太低,有時候并不是行業的問題,而是從業者對自己、對這個行業認識不清。餐飲已經不是五年前的餐飲了,明年的餐飲和今年的餐飲也將大不相同,搞不清狀況的結果只有一個——出局。
“碰到10個餐飲人,問干得怎么樣?有7個人說‘難啊’,有2個人說‘還混混吧’,只有1個人說‘還不錯’。 這說明市場本來就是一少部分的人能賺錢。”賴林萍對餐飲行業的殘酷直言不諱。
在決定干餐飲之前,你就應該要有一點明確的認知:餐飲不是一次性投資的行業,所有投資都是中長期的,細水長流方得始終,戒掉浮躁細細經營,把菜品、運營、品牌等一點點摸透,方能有收獲。
餐飲未來是專業選手的賽道
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份,全國餐飲收入達到了33769億元,同比增長9.6%。對比其他行業,餐飲雖然難做,但因為是剛需,所以行業增長仍然強勁,也還能保有較高的毛利率。
這個行業還有很多機會,正因如此,涌入這個行業的人源源不斷,背景越來越雜、能力越來越強。
曾暉預言,2020年,中國餐飲將基本進入下半場,到時將完全是專業選手的賽場,貿然闖進來的“小白”不會有任何立足之地。
“屆時將是專業選手的時代,堅守美食的手藝人依然存在,反而會越來越出色,但主流市場一定是公司化、連鎖化、品牌化專業選手的賽場,對于致力干場大事業的創業者,那才是最好的時代。”
餐飲這條路,道阻且長,捫心自問:為了成為那一小部分賺錢的人,你準備了多少?
“趁著還有一兩年的中場休息,多練兵將、廣積糧草、深建資源才是王道。”不管你多么不愿意,產品、運營、品牌、營銷、外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一直堅持學習、終生學習、全方位學習。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