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又樂:中小餐廳背后的餐飲B2B應該怎么玩

· 2018-09-30 16:08:16 來源:紅餐

今年37歲的徐先生,因為職場瓶頸而毅然創業,他的項目和今天浩浩蕩蕩的餐飲新軍一樣——一家裝修花了大價錢的逼格餐廳。

開業第一個月,遍邀朋友前來熱鬧了一陣,很快便遭遇了現實的耳光:店里的自來客越來越少,有時甚至服務員比客人還多,每月只能硬扛著往里貼錢;搞促銷套餐相當于慢性自殺,想推出幾款爆款菜,但在每天疲于奔命的各種填坑中,根本沒這個能力和時間。

更讓張剛內心崩潰的是,以前在公司,自己的頂頭上司只有一個,現在從客人到供應商,甚至高薪請來的廚師都好像是自己的“老板”。批評的話說重了幾句,對方立馬擺出一副你要專業那你自己來炒菜的架勢。

小餐廳,很弱勢,五花八門的煩惱每天都出現。類似徐先生這種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進入餐飲,本以為開餐廳頂多就是累點,只要努力就可以收獲對等的流水,幾曾想判斷還是太膚淺。

近年來,開餐廳、開咖啡館、開街飲店蔚然成風……如果要統計這一波創業浪潮下的大眾創業領域,服務業顯然是最大的流向。只是服務業的門檻真的就比互聯網低嗎?或者說那些吃過很多餐廳每家也都能評頭論足一番,等同于自己就能開好一家餐廳的人,最終會發現,自己一度輕視的那些餐飲老板們其實并不是傻,他們只是沒辦法。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餐飲市場體量高達4萬億,中小餐廳在全國餐飲行業總數中占了65%。但這些占據大半壁江山的中小餐飲,抗風險能力極弱:沒有采購品控能力,沒有研發創新和議價能力,更別談供應鏈配送。甚至對于很多人而言,供應鏈這個詞他們都是剛聽說。

簡言之,在中國餐飲市場,占據了絕對數量的中小餐飲老板——他們每天服務別人,卻少有人真正有能力服務他們!

為什么?

中式餐飲SKU的復雜程度遠超想象,一家餐廳可能就有40-70個品種,分散性強、單一需求量小,再加上中餐本身極度個性化,要服務像張先生一樣的小B難度是極高的。

近年來,很多平臺都看到了中國餐飲眾多小B在供應鏈上的焦慮,于是接二連三地進軍B2B。目前的供應鏈玩家中,“標準化”和“聚焦單品”是其中一派,其企圖通過類似米面糧油等標品以量取勝,這就決定了相關從業者的流量思維。

但現實情況是,類似徐先生這種中小餐廳,原料從批發市場買和線上平臺買,并沒有本質差別。他真正需要幫助的,是餐廳菜單怎么讓客人們真心喜歡,并且后廚可以不增加成本地做出來。

簡言之,中小餐廳真正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隨著消費升級在餐飲業的滲透,顧客對餐廳產品越來越挑剔,極致口感和創新產品成為餐廳迫切追求。這也延伸出了目前餐飲B2B領域里的另一派,以又樂為代表的解決方案派。

(又樂創意廚房能幫餐飲小B解決80%完整度的全菜單)

8年前又樂創立于上海。這可能是國內餐飲B2B領域,唯一一家不靠燒錢而跑出商業閉環的企業。其基于“產品研發+自營商城+食運物流”的整體供應鏈服務,在把國內叫的出名的大連鎖服務一圈后,同時也有效賦能于中小餐廳。目前其收入構成已有百分之五十來自于中小餐廳。

——那么,又樂通過八年時間跑出來的模式,是否才是目前餐飲B2B大混戰時代的正確打開方式?業界流傳的那句“開餐廳找又樂”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精打細算的中小餐廳老板們心甘情愿地為之投票?

中小餐廳到底需要什么?

2018年7月初,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又樂體驗中心,一場Q2季度總結會正在進行。會議最后一天,巴奴火鍋的創始人杜中兵和比格披薩創始人趙志強,應邀來到現場。

作為餐飲界以極致的產品體驗著稱的兩家企業,巴奴和比格都談到了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重要性。正如杜中兵所言,餐飲業的立身之本還是產品主義,好產品的王道是從原材料環節就開始的優中選優,只有像又樂這樣的合作伙伴多起來,本土餐飲才能換擋提速。

(巴奴火鍋的創始人杜中兵做客又樂創意廚房,談到只有像又樂這樣的合作伙伴多起來,本土餐飲才能換檔提速。)

諸如巴奴、比格等已成長為頭部的餐飲企業,對優秀供應鏈的依存度都如此之大,更何況那些星羅棋布的中小餐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核心城市的中小餐廳就有200萬家,這就是中國餐飲的塔基力量,也是基本面。

只是在傳統餐飲的上下游,中小餐飲是十足的弱勢群體。因為只有他們服務別人,幾乎沒有人服務他們。即便有人號稱能服務他們,最后落實到產品力上,也往往是句口號。

中小餐廳弱勢的地方,在哪里?

其一,大供應商看不上他們。到達這些中小老板手中的產品,已經經歷了一批商、二批商的層層加價。沒有采購量的優勢,要想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降成本,基本屬于空想。

其二,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新一代消費者極度“喜新厭舊”,以往一家餐廳的菜單可以一年更換兩次,甚至不更換。但面對越來越多的選擇,菜單迭代能力也成為現代餐廳的基本競爭能力。大連鎖可以重金投入不斷進行新品創新,小餐廳怎么辦?

其三,做餐飲食品安全是不能碰的紅線,但每天疲于奔命的中小餐飲,憑什么保證那些防不勝防的風險?

基于這樣的真實痛點,如果通過一家餐飲B2B企業,你可以以同樣的價格買到和漫咖啡、DQ、星巴克、棒約翰等大型連鎖一模一樣的原材料,這算不算幫助中小餐廳減負?

(又樂創意廚房,就是小B的廚房,還能提供漫咖啡級別的供應鏈服務)

同樣這家B2B企業在新品研發端扮演的,是全球餐飲流行趨勢中的買手和創意總監角色,他們每日每刻都在研發潮流菜品,你可以在他們的商城上找到不同類別的新品解決方案。

比如最新推出的瘦身減脂食譜,就包括27款牛油果菜單,既有香橙牛油果奶昔、芒果牛油果等甜點冷飲,也包括牛油果玉米大蝦、牛油果西冷牛排等中西餐品。簡言之,中小餐廳最迫切需要的產品研發環節,又樂都幫著做好了;同時還向他們提供倉儲運輸、食品安全管控等一系列解決方案。這算不算一種服務?

——由此不難看出,又樂的B2B邏輯,是通過產品力和服務力,賦能到中小餐廳與他們的客人持續成交的環節,幫他們把生意變好。

放眼望去,今天的餐飲B2B平臺之所以很難切入中小餐廳的核心,終極原因在于大多平臺拋開光鮮的外衣,做的仍然是貿易。只是應用大數據和電商模式提升了交易效率、減少交易成本。

但中小餐廳真正需要的,不是怎么買原料,而是怎么讓自己的生意變好。

餐飲B2B的終極價值,是讓開餐廳更簡單

在整個餐飲B2B領域,又樂應該是唯一一家在全國9大中心城市建有線下體驗中心的公司。而從北京望京SOHO到上海楊浦區黃金地段,但凡又樂落子的體驗中心,也都在該城市的核心商圈。

一家做B2B的企業跑到線下建體驗中心 ,而且都建在核心商圈,8年前,當又樂開始跑馬全國的時候,很多人看不明白。因為這個領域幾乎沒人把錢燒在這個環節,更重要的是,又樂燒的還是自己的錢,而非投資人的。

8年后,又樂基于“產品研發+自營商城+食運物流”的整體供應鏈服務,已經跑成閉環。而此時,遍布全國核心城市的線下體驗中心,成為了非常獨特的一條護城河。

事實證明,又樂對線下體驗中心的戰略布局是正確的。

人與人的信任關系需要見面,尤其是在天生信賴感不強的餐飲業,互聯網只是工具,不是商業的全部。要想真正地幫助天南海北的中小餐廳老板解決問題,僅僅靠電話和APP,很難靠近他們的真實困難。

中小餐廳老板要的,是看得見、摸得著、可量化、算得清,實實在在的東西。今天,由小B客戶帶來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了又樂整體營收的50%。又樂怎么做到的?

(又樂憑借在全國布局的線下體驗中心服務小B)

在各大城市的線下體驗中心,又樂每年累計舉辦近300場新品線下體驗會。每場發布會都會聚集近百位餐廳老板,或者一些連鎖的采購負責人。東西好不好,大家當場都會有直觀判斷。

此外,幾百位又樂銷售顧問每天都在與各地的中小商家密集互動。這種互動不是一個電話幾句微信,而是銷售顧問用服務力和產品力說話,親身來到店里面對面地訪談、提供解決方案,再把信息錄入系統,最后用腳步跑出一張覆蓋數百萬中小餐飲企業的“神經網絡”。

在今天,餐飲供應鏈看似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饃饃”,但實質還是一場比拼腦力和體力的苦生意。中小餐廳究竟需要怎樣的菜單?在一眾餐飲B2B逐夢者中,可能沒有比又樂更了解。事實證明,單純對標Sysco的模式并不適應中國的國情,而中國版的Sysco除了系統的領先,還得依靠走街串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又樂的兩位創始人程剛和楊軼峰,一位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一個是澳洲悉尼大學,作為供應鏈界的專家型老兵,同樣在這片臟活累活構建的江湖里走街串巷了8年,最后才有了業界所稱的“開餐廳找又樂”的底氣。

他們服務客人,又樂服務他們

在2018年北京召開的Q2總結會上,又樂的聯合創始人楊軼峰,用了苦海、紅海、死海、藍海四個詞來劃分又樂創業8年的不同階段。

對于在座的一眾管理團隊,大家都深知這一路走來的不易。因為他們選擇的是和國內B2B企業不一樣的打法。

首先,又樂一開始就拒絕貿易基因,因為換個地方賣米面糧油等標品,并不符合行業趨勢,這種做法在本質上不能幫助餐飲企業解決核心問題。程剛堅信:“餐飲B2B一定不是單純的價格,最后沉淀下來的是包含服務的產品。”

這個產品,就是又樂的整體解決方案。一個好的模式只有對中國餐飲行業基本面帶來真正提升,幫助一線的餐廳從業者更好地經營,才能有生命力。

(又樂與武漢仟吉達成合作,服務小B的菜單上又添美味)

今天,哪怕是一個餐飲小白,只要打開又樂商城,立即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解決方案。從街飲、咖啡館、西式簡餐、中式簡餐、休閑小吃、便利店、亞洲料理到烘焙甜品,目前的即有菜單能提供超過800多個菜品解決方案,通過又樂商城電商平臺,商家們手機下單就可以完善自己的出品。與之同時,又樂解決方案里還包括了設備及耗材。

也就是說,又樂商城里的很多菜單,并不需要專業的廚師來操作。一個普通的服務人員,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菜品。將餐廳從廚師手藝決定餐廳生意的束縛里解放了出來。

……

很多年前,福特問他的同行顧客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有人回答,一匹更快的馬。但最終,福特造出了汽車。今天,當資本、互聯網巨頭們爭先恐后地涌進餐飲B2B領域,人們可曾換位思考過,那些像徐先生一樣平凡卻又代表大多數的線下餐飲創業者,他們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