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冰火兩重天:這邊IPO屢觸礁,那邊資本頻垂青
黃芳芳 · 2018-07-02 16:10:28 來源:南方都市報
近年來,資本市場不會放太多關注點在傳統餐飲企業上,但這并不是說傳統餐飲企業沒有投資價值。九毛九如果要繼續走上市之路,還需要讓資本看到轉型升級的態度。
近日,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毛九”)終止IPO的消息在餐飲圈內發酵。昨日,南都記者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管毅宏處證實傳聞屬實,歷經2年上市之路后,九毛九確實已終止IPO,關于終止原因及是否重啟IPO等問題管毅宏諱莫如深,終止上市后,九毛九將何去何從?管毅宏稱未來重心將放在開店。
另外,記者發現,餐飲雖然備受資本青睞,但IPO卻不順暢,針對個中原因,餐飲專家稱,受資本青睞的餐飲企業,一般是網紅品牌或具備特有的經營模式的,但IPO卻不同,其對企業的評估更加綜合,需要企業有穩健成型的經營模式。
沖刺2年后突然終止
日前,有多個自媒體報道稱,九毛九終止IPO。昨日,南都記者從九毛九董事長處獲悉,該傳聞屬實,公司是已終止IPO,關于終止的原因及是否會重新啟動IPO等問題,其表示不便回應。南都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早在今年3月31日就有報道梳理了證監會網站當周擬IPO企業終止審查的10家企業名單,其中就有在3月30日撤IPO材料的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2016年6月3日,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16年5月25日報送),擬登陸上交所,計劃募資約3 .13億元,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主要為新建餐飲門店項目和餐飲門店更新升級建設項目。
雖然九毛九官方未披露終止IPO原因,但有媒體援引公司內部知情人士稱,其終止IPO是因為“政策環境不好,先撤了,來年再報”、“IPO審查力度變嚴了”,還有說法是九毛九終止IPO跟“保獨角獸運動”有很大關系。
需讓資本看到轉型升級態度
九毛九上市招股書也顯示其利潤壓力,報告期內,2013年-2015年三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766 .87萬元、4390 .51萬元和3105 .87萬元,2014年和2015年增長率分別為58.68%和-29.26%。其解釋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省外地區部分門店由于處于拓展前期而出現虧損,導致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招股書上同時表示,雖然公司已經采取措施防止凈利潤進一步下滑,例如提升出品和服務的品質、縮小門店的經營面積進行減員增效、增開線上點餐線上支付的門店、開拓全新的子品牌服務等,但仍不排除上述措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出現凈利潤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餐飲業分析師、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看來,九毛九終止IPO雖然和“保獨角獸運動”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最主要的關系。他認為“餐飲企業上市難是一直以來的問題,九毛九相對來講是一個比較純粹的餐飲企業,相比廣州酒家有月餅和零售業務、海底撈有調料子公司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他指出,近年來,資本市場不會放太多關注點在傳統餐飲企業上,但這并不是說傳統餐飲企業沒有投資價值。九毛九如果要繼續走上市之路,還需要讓資本看到轉型升級的態度。
IPO終止后重心在拓店
終止IPO后,九毛九發展重心將聚焦何處?“認真開店,積極拓展門店數”是管毅宏對南都記者的回應,雖然未上市成功,但九毛九依舊遵循上市后的發展路線。而南都記者梳理此前的報道發現,九毛九發布上市消息后,引來不少外界質疑的聲音,其中,近年門店數增長緩慢等問題成關注焦點。
資料顯示,1995年10月25日,九毛九從海口市南航東路上的“山西面王”開始起步。2002年6月18日,九毛九走出海南,在廣州開設了第一家分店。在2014年,九毛九分店曾達140多家,“前面的19家店,我們花了17年的經驗累積,而在近2年以35倍的速度,我們開了80家分店”。5月7日,南都記者登錄九毛九官網,集團門店總數顯示是142家,主要分布在廣東、海口、北京、天津等四個地區。而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4月30日,在全國范圍內還經營有“太二酸菜魚”、“不怕虎牛腩煲”兩個副品牌,三大品牌旗下的餐飲門店合計137家,2016年招股書中的實際門店數比2014年公布的官方資料門店數減少到140家以下。
熱衷于孵化和投資新生代的餐飲企業是九毛九的一個發展特色,2016年,九毛九孵化了自己的副品牌“太二酸菜魚”及“不怕虎牛腩煲”,并聯合IDG和弘毅投資共同投資了“遇見小面”,2017年上半年,還以數百萬元投了專做潮汕鹵味的“獅頭牌鹵味研究所”天使輪投資。昨日管毅宏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到好的項目也會嘗試。
焦點
這邊廂IPO屢觸礁 那邊廂資本頻垂青
南都記者發現,餐飲企業多在通往IPO路上不順暢,但同時卻備受資本垂青。
餐飲企業上市難已成行業共識,2017年6月27日,廣州餐飲老字號廣州酒家歷時7年終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據悉,這是近8年來唯一在A股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目前,除了已經撤出的九毛九,還在IPO排隊的餐飲企業有擬在A股上市的同慶樓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及打算在香港上市的燜鍋連鎖餐飲品牌黃記煌,此外還有港式甜品品牌許留山母公司煌天國際,但它們均不被看好。而且縱觀已經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上市歷程,均非靠傳統餐飲業務,海底撈是“曲線救國”,把火鍋底料商(頤海)打包上市而非餐飲板塊上市,而據業內分析,廣州酒家能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受益其糕餅業務。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各色餐飲企業也頻傳獲得資本青睞的好消息。
2018年開年,安徽“老鄉雞”獲得國內知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加華偉業”2億元注資,4月初,姚酸菜魚(姚姚愛魚)品牌所屬公司深圳亞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順利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喜茶獲四億B輪融資,而此前的“遇見小面”“西少爺”等紛紛獲資本垂青,有媒體統計,近3年獲融資的餐飲品牌逾100個。
為何會出現此種現象,林岳分析認為,受資本青睞的餐飲企業,一般是網紅品牌或具備特有的經營模式的,但IPO卻不同,其對企業的評估更加綜合,需要企業有穩健成型的經營模式,有良好的運作基礎和內部管理機制,而這個是需要時間打造和積累的。與此同時,有資深餐飲業內人士稱,因為餐飲企業的門店經營是復雜的網狀結構,用工密集且流動性極高,存在財務難透明、勞資風險多、稅務監管難等諸多問題,上市一直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