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掉廚師能減少40%的工資支出?“去廚師化”沒那么簡單!
陸沉 · 2018-03-09 08:47:48 來源:紅餐網
過去,招一個好廚師就成功了一半;現在能減少一個廚師就說明標準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力成本也下降了一截。
一時間,要不要“去廚師化”、怎么“去廚師化”備受餐企老板的關注。
“去廚師化”隱有全面開花之勢 ?
朱元濤(化名)是一家火鍋店老板。
在他的店里,沒有一個廚師,火鍋底料都是統一購買使用某品牌的底料包。“各種口味都有,味道還不比人炒的差,關鍵是進貨成本不高,一個月算下來比請一個廚師還劃算。”朱元濤說,這一包小小的火鍋底料,幫他的餐館完成了“去廚師化”的經營改革。
事實上,朱元濤的火鍋店“去廚師”并不是個例,也不是偶然。
△ 火鍋本身就是“去廚師”的經典案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麥肯就已將快餐概念帶入中國,拉開了中餐標準化和“去廚師化”的帷幕;1997年,真功夫自主研發電腦程控蒸汽柜,率先攻克中餐“標準化”難題,實現了中餐工業化生產、無需廚師的目標;2004年,黃記煌僅憑著一道無廚師料理的“三汁燜鍋”,就在餐飲市場上打下一片江山。
之后,切菜、配菜,發面、揉面,食材入味、成型等環節,也開始由中央工廠替代廚師完成;接著是炒菜機器人出現了,炒出來的菜可以達到廚師的水準;供應企業更是先知先覺,推出了半成品甚至是成品的“預制菜”……
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在走訪餐企的過程中,也見到不少“去廚師化”的事例。比如一家面積20多平方米的中餐店,菜品基本上都是半成品甚至是全成品,消費者點餐后,不用5分鐘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
顯而易見,廚師的工作正在一步步簡化和被取代。“去廚師化”在餐飲行業里,也隱隱呈現出以點帶面、全面開花之勢。? ?
降低成本、穩定出品是餐企的天性 ???
“好的廚師一價難求,能求到的都是下血本的?!边@是餐飲行業里的一句老話,可見餐企要聘請到好廚師的成本之高。
或許正因如此,行業里一旦出現能降低人力成本的機會,餐企老板們都會躍躍欲試。
韓先生已在濟南市做了一年的餐飲連鎖,他給紅餐網記者算了一筆賬。
“廚師工資占了人工成本的60%,整個人工成本又占了企業經營成本的20%,如果做標準化,辭去廚師再補幾個普通員工,餐廳整體工資支出就能下降40%, 這是一筆不小的節源?!?/p>
無獨有偶,與濟南相隔1800多公里的廣州,同樣有一家餐企處于“去廚師化”的進行時。
這家位于海珠區新港東路上的快餐店,廚房里準備的都是已經提前做好的“預制菜”,只需簡單加熱便可端上桌供消費者食用。其老板坦言,預制食品在快餐行業已經很普遍,均由食品工廠批量生產加工,既能節省人力成本,不用聘請廚師,又能提前效率和保證出品質量,一舉數得。
△ 預制好的快餐成品
“都說餐飲行業越來越難做,難就難在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低。”朱元濤說,如果使用調料包的成本比聘請一個廚師的工資更低,“你還會選擇請廚師嗎?”
另一個餐企“去廚師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餐飲行業進入了規?;l展的時期,“做連鎖餐飲,不標準化必死”已成為餐飲人的共同認知。減少廚師,采用標準化的產品和工業化的制作,目前看來更有利于品牌快速地擴張發展。
能不能 “去廚師化”需因品牌而異 ???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餐企都適合“去廚師化”?如何“去廚師化”?紅餐網列舉的下列事例,或許可以給想改革的餐企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連鎖餐企高度“去廚師化” ?
真功夫大部分產品是通過中央工廠進行加工配送的,所有的菜預先洗好切好,肉也提前腌制好,到店基本上蒸一下就能食用。
△ 黃記煌燜鍋,每個服務員都相當于廚工
黃記煌餐廳里一名廚師也沒有,只有服務員和配菜工,這些人只需要有廚工基礎,知道食材該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按照標準的流程操作即可。
由此可見,產品標準化程度高,追求出品效率和大規模連鎖發展的餐企,如剛需品類的中式連鎖快餐、操作簡便的火鍋、麻辣燙等,能夠完全“去廚師化”而不怎么受影響。
保留大廚制定標準穩定出品 ?
黃記煌主張餐廳“無廚師”,但實質上還有一個最核心的廚師,那就是其創始人——黃耕。
黃耕曾在北京老字號同和居做了10年學徒,26歲就當上了同和居的廚師長。他把控的“三汁燜鍋”產品完全標準化,雖然制作過程簡單,但口味還是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
他說,標準化為的是讓廚房人員更好地操作,但是“去廚師化”并不等同于是把廚師隔離在廚房外面,“去廚師化”也并不等同于是“去大廚化”。
紅餐網記者了解到,當前,還有一些中式餐企選擇了部分“去廚師化”,將一些費時費力的前期工作交給機器處理,廚師只需負責關鍵的環節,既保證了出品的質量和效率,又兼顧了服務的細致。
注重手藝完全不“去廚師” ?
對于注重傳統與手藝的餐企和高端餐飲而言,廚師的作用仍然很重要。在這樣的餐企里,廚師不僅承擔起了傳承美食的責任,還在傳承的基礎上嘗試創新。
例如廣州茶點代表陶陶居和點都德,上海的本幫菜餐廳、江蘇的淮揚菜品牌等,都注重手藝和傳承,堅持把手工制作作為品牌的核心。他們在餐飲行業“去廚師化”的大浪潮里反其道而行,高價聘請手藝高的廚師,并著力培養大批廚師隊伍。
紅餐網記者了解到,陶陶居的廚師長都是45 歲以上的香港人,他們是被董事長尹江波以高于香港本地2倍的工資,聘請到陶陶居的。
而擁有30多家直營門店的點都德,沒有走標準化路線,也沒有建中央廚房,堅持所有點心純手工制作,在每家店都全天候排隊的情況下,依然不放低對廚師的需求和要求。
“總要有取舍,品質是餐飲的靈魂。”點都德創始人沈志輝認為堅持廚師手作,是對廚師技藝的信任和肯定。 ?
結? 語 ?
中餐規范化、規?;l展過程中,減輕對人的依賴是必然的趨勢,恰如人類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的階段,也是伴隨著大量勞動力的空余和轉化。
但“去廚師化”并不意義著要消滅廚師這個職業 。中餐全球推廣大使、淮揚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曉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餐飲的標準化實際應該來自好廚師的經驗,標準化與烹飪經驗不僅不對立,還是相互轉換,相互依存的?!?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