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18萬家倒18萬家,瘋狂茶飲背后的思考
林如珍 · 2018-01-29 21:30:00 來源:紅餐網
新開18萬家,倒閉18萬家,2017年飲品市場瘋了!《上篇回顧:要炸!一年新增18萬家飲品店,新式茶飲還在野蠻瘋長?!》
而飲品當中最為主要的則是茶飲,但很顯然,茶飲已經不是一個你想進就能進的戰場。
01?茶飲創業者的焦慮 ?
那天我們坐在有茶第11家分店(位于深圳皇庭廣場負一層),和創始人吳磊一起探討新式茶飲。
“很多人說有茶的名氣沒有喜茶、奈雪の茶大,但你們才是那個悶聲發財的,是真的嗎?” ?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首先向吳磊拋出了這個問題。
“其實我沒有一個晚上睡得好!”他并沒有否認記者的疑問,然后又擠出一句“生意好了之后,壓力更大。”
這家100多平米的店,從中午到晚上都沒有停歇過,一天能賣出上千杯水果茶。
店是這樣的熱鬧,生意是這么的好,但是你想不到,創始人是如此的焦慮。他在焦慮下一步該怎么走。 ?
△有茶 1000CC大容量水果茶
從設計師轉型后,吳磊及合伙人就卷入這場新式茶飲戰爭中,戰場就在“茶飲之都”深圳。靠著自有資金,把店開到16家,也把自家水果茶亮點傳遞給了消費者,但是他表示他們沒有外界傳的那樣風光。
“如果下一步走得不夠快,我們可能就危險了。”
在吳磊心中,最擔心的就是那些在風口中飛得極快的品牌把自己給吃了,因為有很多大品牌及財團已經打算從奶蓋茶的熱浪中抽身而出,轉移到水果茶品類當中。 ??
能想象到的是一旦他們聚焦起來,加之動輒上億的融資,又在珠三角乃至全國來一輪轟炸,那會讓其他品牌包括他自己,很難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要快速發展,資金、供應鏈、物流、人才等等問題,沒有一個可以逃得過,所以他焦慮,盡管他對有茶的未來充滿信心。
大品牌走得快,讓一些創業者焦慮,也讓一些創業者后悔不已。
“2015年,我本有機會加入x茶的創始團隊,但是我當時眼光稍欠火候,無奈錯過了,導致現在只能淪為跟風者。” ?
記者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條感概讓無數創業者唏噓,而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是這個時代錯過風口的創業者的悲哀——無法成為佼佼者,就只能淪為跟風者。
02?開18萬家倒18萬家 ?
焦慮者并不糟糕,相比全國眾多茶飲品牌,他們已經屬于優秀,畢竟還有賭一把的機會,而對于無數小魚小蝦,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
最近美團點評網最新出爐的飲品數據,則讓我們大為震驚——2017年飲品店開18萬家,倒18萬家,也就是說飲品市場完完整整地洗了一輪,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茶飲店。
茶飲店的競爭有多激烈?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在走訪茶飲市場中,就發現目前商家幾乎處于近身肉搏狀態。在廣州一條介乎城中村和商業路段的街道,僅僅100米路,就有6家茶飲店,這還不包含一些兼賣茶飲的日料、小吃店。 它們有隔一兩家鋪頭開的,也有挨著開的。
我們買來這6家店推出的招牌,烏龍茶、奶蓋茶、水果茶、珍珠奶茶……雖是各有不同,卻很遺憾,無一例外,都無法再喝第二口,它們大多數無法和“品質”掛鉤,有的喝起來和紅糖水沒有差別,有的打廣告說是新鮮水果,實際上吃到嘴里的卻是水果渣。
△新式茶飲都在強調品質,但實際上很多還是“品質堪憂”
撇除個人口味,我們來看看價格,它們多數是在10~15元/杯的范圍。為了在價格上吸引消費者,“買一送一”、“招牌茶飲5折”等手法層出不窮。
然而這還不是價格戰的開始,有的商家迫于生存想出“高招”:搜羅這條街上各家招牌,全部拿來自己做,然后以低出50%的價格來銷售,自己再開發一款別人都還沒有做的“新產品”,以20元以上的高價來占領這條街的市場。
這是他們在混戰中找到的一條野蠻路子,其實也是實屬無奈的方法。
一條小小的步行街就是江湖,想想全國餐飲市場這個大江湖是多么的腥風血雨。
△深圳海岸城步行街,兩側300米內幾乎都是茶飲和兼營茶飲的品牌
無獨有偶,深圳成熟的商圈——海岸城,300范圍的商業街就有不下10個茶飲和兼營茶飲的品牌:喜茶、coco都可、喪茶、皇茶、鹿、臺蓋、gaga鮮語、星美樂、星巴克……
就像深圳皇庭廣場負一層的有茶,對面就是一個“茶飲+簡餐”的新牌子,而新牌子緊挨著的則是臺蓋,3家茶飲店呈現一個三角形。再走出商場,來到50米之遠的深圳中心城,則是和臺蓋同屬一個公司的品牌——奈雪の茶。
在一個個都是手撕的茶飲戰場,試問有幾個創業者能睡得安穩?
03?加盟淘金夢,往往只是夢 ?
很多人都在問,自創品牌這么難做,那何不加盟呢?有這樣的需求,就催生出無數盟主。隨便網上一搜“茶飲”倆字,各大加盟品牌就會來找你。
他們的產品,看起來和大品牌幾乎無異,甚至是集合了各大原創品牌的亮點,讓你很容易被說服加入其中。 ?
單純經營茶飲這種相對簡單的模式,加盟費用約為10~15萬;而稍微復雜一點的模式,好比加了面包等產品,店面面積也要求更大的,加盟費用則最少50萬。
目前盟主采取的加盟措施基本一致,一次性收齊全部加盟費用,并由總部統一設計,以及輸出原材料和設備,當然所有費用都請老板你自己承擔。
也就是說,加盟做一家最小的茶飲店,啟動資金至少要20萬元以上,而很多創業者則是帶著這筆錢嘗試去淘金,無奈錢總是被別人淘走。
04?茶葉成本每年提高5% ??
新式茶飲的爆發,也讓茶葉供應鏈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逅唐茶葉的創始人韓剛就親歷了這場劇變。
“太瘋狂了,沒想到茶飲的風口來得這么快! ”經營茶葉8年的韓剛,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茶葉是這樣賣的。
△茶園 圖片源自網絡
過去,茶葉要靠一層又一層的經銷商,由b端最終傳到c端,而新式茶飲則完全不同,茶飲商家直接找到終端,由b端到b端,這就促使茶葉供應更為扁平化、專業化。 ?
顯然,韓剛是這場茶飲爆發的受益者,他的茶飲銷售額呈直線上升狀,2010~2014年,每年僅上升40%,而2015年突然飆升到6倍,到現在整整翻了7.5倍。
茶飲的火熱,助推了茶葉供應鏈的發展,也促使行業不斷規范不斷優化,這是好事。 ?但我們同時也可以思考,這背后有多少人在爭奪茶葉資源。
△喜茶在店內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用的茶葉品類
事實上,供應鏈優質資源的爭奪正促使茶葉成本的提高,使得近三年來國內茶葉每年至少以5%的幅度上升。
也許大品牌受得了這樣的價格上漲幅度,但是那些還在打價格戰的小店,能夠承受得了嗎?
05?2018年死傷更慘重 ?
飲品店開18萬家關18萬家,其中茶飲店占得比重最大,然而2017年還不是最瘋狂的一年。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從近年來“品類火熱5年”的規律中,2018年將是茶飲井噴式爆發的一年(2015~2016年萌芽,2017年發力)。可以想象,這一年的死傷將會更慘重。
那死傷的究竟會是誰?
△ 每家茶飲品牌都有招牌產品,但實際上種類都差不多
毫無疑問,首先一定是“跟風者” 。沒有任何準備,純粹來湊熱鬧的這撥人,永遠都是最先死在沙灘上。
其次,“中庸者”也會過得很慘 。也許產品質量達到不錯的水平,店面環境也不錯,但是人才、供應鏈、資金等等的不到位,都會使其進退兩難,久而久之也會被大品牌吞噬。
當然,“大品牌”也有風險 。其一,走得太快,容易陷入擴張難題;其二,同質化嚴重,模式趨于一致。如果無法在“茶飲+”的經營手法上做出實質上的突破,單靠一杯茶,一個面包,或者一頓簡餐,都是無法長期俘獲消費者心智的。
2018年全面爆發之后,我們是不是可以繼續猜想,2019年將會是淘汰年,而2020年茶飲市場將會有較為明朗的格局。
結 語
手撕的茶飲戰場,剩者為王,小嘍啰終將散場。而這場戰爭,你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加入,你有什么資格加入,以及加入后有沒有過硬的本事,這些就決定了你最終的命運。
——且看茶飲系列第三篇《茶飲激戰過后,還有哪些路徑可走?》 ?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