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孫玉麟:對內打破即新生,餐飲企業要用空杯心態面對未來
紅餐編輯部 · 2024-04-17 14:51:27 來源:紅餐網
近日,由央廣網、紅餐網和良之隆·中國食材電商節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餐飲產業峰會”在武漢國博中心·漢廳盛大召開。峰會期間,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孫玉麟接受了《央廣面對面》欄目組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主持人:本次餐飲產業峰會的主題是“進化·破局”,能不能談一談您對這個主題的理解?2024年餐飲企業破局的機會點和難點在哪里?
孫玉麟:我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好。進化是什么呢,是面對困難、問題不回避,積極地擁抱變化。雞蛋從內部打破就是新生,從外部打破就死亡。餐飲企業要有主觀能動性。
我記得劉潤在2021年的一場演講里說了一個“達爾文雀”的故事,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進化的雀,就被稱為“達爾文雀”,普通人面對巨變的時代,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像“達爾文雀”一樣,擁有“進化思維”。
只有不斷進化,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即用海量的“物競”來應對復雜的“天擇”,這就是進化的力量。因此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經濟形勢,我們要主動積極地應對,大膽試錯。而破局是什么呢,就是找到一個抓手,這個抓手需要具備靈活性和計劃性。按照進化論來講,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強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
消費趨于理性的時期,餐飲企業的破局之道首先要追求極致的性價比和品價比。例如北京烤鴨四季名福,把北京菜的“老三樣”:烤鴨、炸醬面、爆肚做到極致,價格又便宜,客戶自然就比較多。
其次是要進行消費升級。例如霸蠻米粉是做快餐的,在降價策略失靈后,選擇從快餐升級做湘菜正餐,以快餐的經營模式和收費標準,帶給客戶正餐的品質,這種模式非常受歡迎。
此外,餐飲產業上下游要協同發展,形成命運共同體。在銷售、品質保證、市場調研、產品研發、降本增效等方面縱向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極致的產品和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主持人:您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產業大變局下,企業如何實現持續增長”,想請您簡單說明一下,餐飲企業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抓住機遇,以及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
孫玉麟:企業必須擁有以下兩方面的核心能力,才能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
首先是組織的學習能力,即把不同的技術、技能整合成為“技術流程”的能力。任何企業都應該構建起知識收割體系,將做地好的地方標準化、流程化、模塊化,供所有員工共同學習,以此讓組織不斷地進化。
其次是科技理念。以調味品的研發為例,若能借助科技理念來智造生產調味品,我想對于調味品行業而言會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
主持人:“新質生產力”一詞在各行各業的熱度不斷攀升,已然成為指導產業發展的新理念新風向。那么新質生產力能否幫助餐飲產業走出困境?重新開啟餐飲產業增長新篇章?
孫玉麟:當然能。“新質生產力”實際上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概括總結,非常精準和偉大。過去我們所講的生產力三要素是指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那么新質生產力就是加上科技和數據,如果能夠把這兩種力量發揮出來,那我相信中國的餐飲行業會取得革命性的進步,我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主持人:您說過“沒有一家企業經歷過經濟的長周期下行”,那么,餐飲企業該如何參與下半場的馬拉松比賽呢?
孫玉麟:我在企業調研中發現很多企業家,他們認為困難是短期的,扛一扛就過去了。我的建議是企業家們要對未來懷有一顆敬畏之心,講戰略上的輸贏不是贏在起點,也不是贏在終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傳統的打法很可能會阻礙未來的發展。企業家們一定不要被原來成功的經驗所束縛,而要用空杯心態來面對未來,只有努力擁抱變化,適應變化,不斷創新,不斷進化,才能夠成功。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