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食余奕宏:把握時代脈搏,抓住代際變化
紅餐編輯 · 2021-10-20 10:53:35 來源:紅餐網
9月23-24日,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央廣網、紅餐網聯合主辦,紅餐品牌研究院、央廣網餐飲頻道承辦的“第三屆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峰會期間,未來食創始人余奕宏接受了《央廣面對面》欄目組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未來食創始人余奕宏接受《央廣面對面》欄目組專訪
主持人:面對新消費趨勢及Z世代消費客群,餐企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迭代升級?
余奕宏:我們常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其實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消費場景。
用數字貨幣掃碼點餐的“Z世代”,他們的飲食習慣、消費理念和消費形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70后是伴隨著貧窮的記憶長大的。我們對餐飲消費的理解與00后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去問他們中午吃了什么,他很可能會說吃了個冰淇淋或者喝了杯奶茶。一個冰淇淋、一杯奶茶,對于他們而言,都可能是一餐。
因此,品類是伴隨著代際、生活方式以及消費理念的變化而變化的。每一代都會誕生不同的創始人和品牌,根本原因是創始人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抓住了代際的變化。
主持人:餐飲市場陷入品牌混戰期,新老品牌如何突圍?
余奕宏:老品牌想突破,關鍵點是不能讓老板做主。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父權式”管理是創新的第一殺手》。餐企試餐時,如果還是由老板來決策的話,那這個企業就已經輸了。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的人,老板必須放權給年輕一代的創業者。
主持人: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快速抓住消費者心智?
余奕宏: 從組織內部來講,要讓年輕一代的人做管理層或者創新層。從組織高層來講,老板要更了解年輕人,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這點,九毛九的管總做得特別好。大概十年前,他就已經開始讓內部的人出去創業。他嘗試去投資年輕創業者的品牌,甚至還打入了90后社群等等。
當然,像管總這樣能夠真正彎下腰,放低身份的人是鳳毛麟角的。忘掉自己的經驗,忘掉自己的身份,這很了不起。
因此,想要快速抓住消費者心智,要么融入年輕創業者,要么大量的啟用年輕人。
主持人: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是大量品牌受到資本的關注,并迅速崛起。 2021年餐飲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餐企該如何應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呢?
余奕宏:當你發現變化的時候,再改變就已經遲了。有個詞叫未雨綢繆。餐飲老板一定要提前制定戰略,戰略是對未來趨勢的研究預判和洞察。
首先,疫情作為黑天鵝事件,本身不可測,但企業對現金流的斷裂要有預判。
其次,資本的入場并不是偶然。當一個行業的渠道、供應鏈、數字化技術全部成熟完善之時,資本一定會大規模入場。作為創業者或者創始人,若沒有此種預判,那就輸了。等問題來了才慌不迭地去應對,說明你沒有趨勢判斷的能力。
主持人:您對餐飲營銷發展趨勢有什么看法?
余奕宏:回看過去的十年、二十年,規模化的大品牌或者上市的連鎖餐企業,他們比拼的是組織能力。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組織能力。早期海底撈的年代可能是師徒制、計件制的。到了現在,九毛九的內部股權制、華萊士的合伙人制都是符合時代需求的。到了下一代,可能又會是另外一種組織能力。
作為創始人,要去了解這個市場,要對未來的組織有預判,才能知道如何贏得未來 。
主持人:后疫情時代,餐飲營銷是否衍生出了新的概念?
余奕宏:陽光下沒有新鮮事。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間,媒體營銷發展變化特別快。
當年簋街的小龍蝦,就是把握住了在電視上做廣告的機會。 2012-2013年,黃太吉、人人湘、西少爺、伏牛堂等等,他們則把握住了微博。往后的喜茶和奈雪,它則抓住了公眾號的這波紅利。再往后就抖音和小紅書了。
把握住任何一次媒體紅利,都可能讓品牌崛起。但是,最后能夠活下來,走得遠的,還是得靠戰略能力和模型、組織能力,這些內功一樣都不能少。
主持人:品牌戰略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面臨升級和調整。請您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
余奕宏:有一個品牌,2016年開始在中國發展。當時它是通過加盟連鎖的方式把規模做起來的。通過打造供應鏈,標準化生產,雖然它們產品結構單一,但是通過相對粗放的方式跑馬圈地,他們也在中國開出了2000家店,并擁有了現代化的工廠和先進的供應鏈能力。
十多年過去,當時代的紅利結束,他們的加盟商生存能力開始下降時,那就要開始調整戰略。
首先,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要讓門店活得更好,那就得調整門店的模型。
而當原來比較粗放的模式已不能與連鎖企業的發展相匹配時,那就要考慮如何賦能,從供應鏈、模型、技術和管理上都要開始調整。
所以,這個品牌當時請了很多外圍的戰略顧問,去幫助他們提高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這就是戰略的變化。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