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真實體驗評價 大眾點評與餐飲商家攜手“反內卷”
紅餐編輯部 · 2025-01-09 09:59:31 來源:紅餐網
紅餐網消息,12月,大眾點評圍繞“評價公信力”舉辦商戶懇談會,邀請10家本地餐飲商家,圍繞評價累積、差評申訴等議題展開討論。有商家表示,門店線上熱度與評價量密切相關,門店難免陷入“促評內卷”;有商家反饋,就算公司禁止店員“用免費飲料換好評”,卻還是收到了“誠信處罰”;也有商家提出,不清楚“評價展示”標準,評價申訴鏈路繁瑣,成功率低.......
針對商戶種種疑問,大眾點評代表表示,將持續加強模型建設和識別能力,主動防控商戶評價風險;鼓勵商戶申訴不合理差評,暢通舉證渠道,投入人力審核;同時迭代評價展示標準,新增線下促評工具。未來,將持續通過懇談會等方式,與商戶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攜手提升評價真實性,從而讓用戶獲得更真實的決策信息參考,讓認真做生意、在意顧客體驗的商戶獲得更多青睞。
▲ 大眾點評圍繞“評價公信力”召開商戶懇談會
避免過度促評、提升顧客體驗,平臺與商家共商解法
“送您一份免費甜品,可以麻煩寫一個五星好評么?”近年來,越來越多餐飲商家以贈送免費餐品為“利益鉤子”累積線上評價。由于門店評價量關乎線上熱度,不少經營者陷入“過度促評”漩渦。這不僅影響顧客體驗,還導致“促評動作變形”,有商戶由于違反平臺誠信規則遭到處罰,得不償失。
“現在大部分客人是懶得寫評價的,門店想要快速累積評價,就必須促評。”重八牛府的杜總談到,現在大眾點評用戶越來越多,往往商家越重視,動作就越容易變形。“既然投入了成本,肯定希望得到好評。這導致‘積累評價’慢慢變形為‘要好評’。”他還談到,品牌有門店一直位于北京某榜單前列,后店鋪由于收到違規警告暫停店內促評動作。結果僅一周內,門店榜單排名出現下跌。
更有商家針對“促評”行為本身的意義提出質疑。“商家要求顧客寫好評,其實是損傷顧客體驗的行為。如此來看,‘促評’僅僅是商戶內卷,對于顧客并沒有意義,反而是一種打擾。”街邊兒牛肉串的付總反饋了一線門店伙伴的思考,“這違背了做餐廳的初衷。”大眾點評用戶調研也顯示,不少顧客對店員在贈送飲料后過度索要好評的動作表示反感。
針對商家被各類評價指標裹挾的困境,大眾點評代表表示:“我們其實并不鼓勵過度追求評價數量,而是提倡關注評價內容,基于真實反饋提升門店經營,形成正向循環。如果商家想要獲得更多有幫助的評價,可以參與‘免費試’等合規活動,或提供優惠團購、打卡有禮體驗,以收獲口碑流量的雙豐收。”
上述代表還提醒,部分代運營機構刻意夸大線上流量運營的作用,也容易導致行業陷入不當競爭。據透露,大眾點評正在推進“評友神券”新運營活動試點,以更多樣化的合規工具助力商戶累積線上真實評價,與商戶一同提升顧客在店消費體驗。
現場,還有商家指出“評價展示規則”不明確,常常努力促評,但結果甚微。“有的顧客本身就不愿意寫,門店還基于對展示規則的揣測,對評價字數提出要求,進一步損害了就餐體驗。”大眾點評代表則介紹,評價是否展示受多種因素影響,評價內容質量低、公信力問題以及用戶自刪都是常見原因。未來,平臺將提高評價展示規則的透明度,同時增加對各行業商家評價運營課程的投入。
違規促評往往源自評價量指標不合理
“雖然公司明令禁止,但還是有門店被警告‘誘導好評’,是不是某些話術讓顧客有誤解,被誤以為是用來換好評的‘好處’?”談及門店對平臺誠信處罰的感知,北平三兄弟的負責人表示。“是不是平臺誤判了?”在現場,不少餐飲老板都有類似的困惑。
▲ 北平三兄弟負責人在懇談會上分享“評價積累”難點
大眾點評代表解釋,基于大量的商戶訪談經驗,“促評違規”背后的“隱形原因”,大多是門店設定了不合理的“評價量指標”。此前,某知名火鍋品牌即便公司層面禁止要好評,但一線實操中卻存在嚴重變形。旗下有門店規定員工每天完成20條好評,當服務員背著好評指標時,就會出現影響顧客體驗的行為。
據透露,2024年以來,大眾點評公信力部門與眾多餐飲品牌開展線下共建,第一步與商戶一同修正不合理促評指標,第二步共商個性化的合規促評流程。不少品牌調整評價指標后,線上流量未受到影響。“拿用戶手機寫評價、拍攝手機屏幕、上餐前就要好評——這些促評動作都是違規的。”會上,大眾點評代表還播放了官方“合規促評”視頻,分餐前、餐中、餐后,進一步為商戶講解促評動作“紅黑榜”。
而南京大惠集團的楊總則指出,平臺為調研商戶誠信行為的用戶回訪電話有時不能反映真實情況。“話術設置會引導用戶將寫評價和其他送禮環節錯誤關聯,造成誤解。根據規則,由回訪電話確認的商戶違規,我們無法再申訴,這不太公平。”
針對上述問題,大眾點評代表則表示,已收到相關反饋,并完成了話術調整。“平臺將持續暢通商家溝通渠道,攜手共商線上經營與顧客體驗雙贏的新解法。”
加強風險評價識別、暢通申訴舉證渠道,讓商戶不再苦于“不合理差評”
評價真實性不僅需要商戶踐行誠信經營,也有賴于平臺對商戶的各類風險評價進行有效識別和攔截,同時暢通舉報和舉證渠道。
就有商家在會上表示,競對差評等不合理評價是影響線上“門面”的老大難問題。評價申訴入口深、缺少人工審核,更讓店家深陷“評價申訴難”。還有商家提到,評價申訴后用戶會收到提醒,商戶和用戶因此成為對立面,“不少用戶甚至會報復差評”;舉證和審核鏈路長,還會耗費門店大量時間。也有老板提到被平臺“保護”的經歷,曾有門店因外界輿情遭到大量用戶差評,所幸被平臺識別,隱藏了上述非親身真實體驗的評價。
對此,大眾點評代表表示,針對商戶各類評價風險,平臺持續加強模型建設和識別能力,主動為商戶織起“防護網”。“很多時候,商戶還沒來得及看到,評價就被判為違規屏蔽了。未來,商戶還可通過開店寶后臺查看風險差評等識別及攔截情況。”
而針對競對惡意差評等“防護網”漏網之魚,大眾點評始終歡迎商戶申訴,暢通24小時舉報渠道,投入人力審核,與商戶一同“查漏補缺”,共同提升評價真實性。此外,針對糾紛類評價,暢通申訴及舉證通道,推出大眾評審機制,邀請各界網友“線上仲裁”。
據透露,大眾點評對每條評價申訴高度重視,每月收到和受理的商戶舉報評價量級達到數十萬條。大眾點評公信力部門也正推進評價申訴流程改版,以更清晰的方式展示商戶申訴步驟及舉證格式。解答共性問題外,大眾點評代表也呼吁商戶理性看待差評,避免過度內卷。“我們要相信消費者會有自己的判斷,不會僅僅因為幾條主觀差評就影響選擇。”
“平臺如何避免商戶在申訴評價后,消費者與商戶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大眾評審是否可以考慮納入更多商戶背景評審員以提升公平性?”“現階段評分標準對老店不友好,是否可以推出更多選店參考維度?”懇談會上,商戶代表還基于日常經營體驗提出了各類建議。
“商戶們的反饋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透過懇談會等方式,暢通溝通渠道,與商戶攜手營造更好的評價生態,一同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線下體驗,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據透露,大眾點評還將于近期發布《公信力透明度報告》,首次公開“評價展示旅程”,解答商戶共性疑惑。
(作者:紅餐編輯部;圖片攝影:李鑫)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