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20多家蛋糕店被同一人舉報?網友:到底誰有問題?

費權 · 2024-12-09 14:30:35 來源:央廣網

無論是舉報還是投訴,消費者維權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依法依規進行。

近日,#因蛋糕放鮮花20多家店被同一人舉報#沖上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01 店家妥協轉賬,質疑遭職業打假

近日,據媒體報道,長沙多家蛋糕店遭遇了一名張姓男子的投訴舉報。張某在這些店鋪內購買了裝飾有鮮花的蛋糕,隨后向市監部門舉報,稱這些蛋糕上點綴了不可食用的物品,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截至12月4日,至少20家蛋糕店被投訴。

一些商家為了避免麻煩選擇了妥協,甚至支付了一定金額給張某。長沙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在蛋糕上的配飾物要符合食品相關產品的要求,并且標注不可食用的提醒,盡到商家的提醒義務。

涉事的張某否認自己是職業打假人,聲稱自己只是合理合法地維護個人權益。

02 律師:張某明知有問題但仍要買 具有職業打假人的特點

“首先要理解‘消費者’‘職業打假人’這兩個概念”,對于此事,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李澤瑞律師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

而“職業打假人”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在我國的職業分類標準和分類大典中也從沒有收錄過這一職業。“一般是指經常知假買假并據此消費索賠的行為人,主觀動機并非是出于生活消費需要,而是為了牟利,是特殊形式的經營者。”李澤瑞告訴記者,認定應當綜合案件全部情況綜合判斷,常見的判斷標準有:舉報人是否符合正常消費習慣;舉報人過往是否具有打假維權牟利行為;舉報人維權真實目的是什么等。

根據目前報道中透露的信息,李澤瑞認為,張某熟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且蛋糕上放置鮮花是可以在購買時直接辨別的,可以初步推斷張某購買蛋糕時應明知產品問題,但仍要購買,不存在“消費欺詐”。另外,張某在市區20多家蛋糕店采購相同款式蛋糕,顯然不符合一般人正常消費習慣,具有職業打假人的特點。

03 “知假買假”是否受法律保護?

李澤瑞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也就是說,只有真正上當受騙的消費者才能主張懲罰性賠償。而知假買假的行為人,因為其并不存在主觀上受到欺騙或者誤導的情形。所以,職業打假人不能主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懲罰性賠償。

不過,由于食品、藥品系直接關系消費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較于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務,受到的監管更嚴格。李澤瑞介紹,法院普遍對于在食品、藥品領域,以“知假買假”行為或“職業打假人”身份抗辯十倍賠償的主張不予支持。在司法實踐中,為了平衡消費者權益和“職業打假行為”,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平衡、成熟的裁判規則,即僅支持食品、藥品未超出生活消費需要部分的賠償主張,對于“知假買假”且超出正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加購部分,不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計算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

04 維權人不能變侵權人,過界維權涉嫌違法!

在20多家蛋糕店買同一類型的蛋糕,顯然不同于正常消費需求。投訴理由均是“蛋糕上點綴了不能吃的東西”,且在與商家溝通時表現出明顯的利益訴求,讓人難免對其動機產生合理懷疑。

“真正的打假行為應是基于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的目的,以事實為依據,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的正當維權,而非以斂財為目的知假買假。”對于此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傳稿認為,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對于喚醒廣大消費者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倒逼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以及織密社會監督網絡等,客觀上曾起到過一定積極作用。

“但是,維權人不能變侵權人,過界維權涉嫌違法。”劉傳稿表示,尤其是一些職業打假人為了牟利而不擇手段,甚至采取夾帶、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產日期和捏造事實等方式騙取經營者的賠償或者對于經營者進行敲詐勒索。對于這類無假造假、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已經不是如何限制其不當得利的問題,在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情況下,應當以詐騙罪或者敲詐勒索罪裁罰。

劉傳稿還建議,在司法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人民法院與行政執法部門聯手,共同建設全國聯網的投訴舉報活躍主體數據庫。同時,合理分配舉證責任。

無論是舉報還是投訴,消費者維權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依法依規進行。否則不僅有違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的立法初衷,更可能損害正常市場秩序和商家合法利益。在市場監管行政過程中,要通過更細致的執法和判定,既保護那些合理主張權益的消費者,又嚴懲那些不當牟利惡意索賠的不法行為,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場環境。

有不少網友表示,“應該叫職業索賠人”

還有不少網友認為,“碰瓷式維權”

還有網友說,“鮮花真的不適合放蛋糕上”

此次事件也為廣大商家提了個醒,必須從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和合規管理,確保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依法合規。

對此,你怎么看?

評論區聊聊~

 

本文轉載自央廣網,記者:費權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