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中餐市場加速發展,智能炒菜機器人正替代人工
紅餐編輯部 · 2024-11-20 08:53:09 來源:紅餐網
更有效率、口味更具穩定性的中餐正在加速突圍。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蕭霖;編輯:王璐。
“未來2-3年是中餐正餐連鎖爆發的時代”
“中餐快餐、各類下飯菜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
今年來,雖然整體消費疲軟,餐飲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但那些主打性價比、現炒現做、“下飯”、煙火氣的中餐卻爆發出很強的發展勢頭。
比如米村拌飯、超意興、南城香等一批走極致性價比路線的品牌今年加快發展步伐,米村拌飯門店數突破1400家。
一批主打現炒現做、下飯的中餐品牌也發展勢頭較快,比如長沙的大碗先生、霸碗蓋碼飯、秋金川味小炒,以及在北京、河北等地出現的“十八道菜”類型現炒中餐店,不少門店受到消費者歡迎,一到飯點就大排長龍。
這些品類走紅,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中餐賽道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趨勢?
在近期舉辦的“2024麻辣紅包首屆中餐醬料文化節暨張登強·中國水墨龍畫展”上,近500名餐飲產業鏈上下游精英齊聚一堂,其中包含不少全國頭部餐飲品牌負責人,深度體驗了全球首個中餐智能標準化體驗中心。同時,餐飲大咖、專家們圍繞中餐連鎖化智能化發展以及中餐醬料的全球化機遇等話題做了深度交流,為在場的嘉賓觀眾呈現了精彩的思想盛宴。
透過這場行業精英齊聚的文化節,我們也能一窺中餐發展的趨勢。
中餐醬料·走向全球
上述中餐品類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外部原因在于大環境消費降級,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更追求性價比。此外,近幾年越來越重的“反預制”情緒,也讓消費者更傾向于現炒現做、食材新鮮的美食。
而中餐加快發展的更深層原因在于,中餐產業正在迎來一場標準化革命。從中餐的醬料、設備、食材再到工藝,各方面的標準化水平都在提高,因此中餐廳的出餐效率、菜品穩定性等都有了較大提升。
而中餐醬料標準化對于中餐擴大規模十分重要,一方面標準化醬料能夠保障菜品出品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一體化調味、成菜能夠提升餐飲店的出餐效率。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中餐能否走向全球很可能取決于上游醬料供應鏈的水平。
比如近期舉行的“2024麻辣紅包首屆中餐醬料文化節暨張登強·中國水墨龍畫展”(以下簡稱“醬料文化節”)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表示,如今特色調味品更加受到行業的重視和青睞,因為消費者對于餐飲的需求在發生變化,而標準化調味品能夠促進餐飲企業效率的提升,為消費者提供口味更穩定的產品。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
以中餐醬料品牌麻辣紅包為例,品牌創立時間僅5年,就累計合作了超10萬家餐飲門店。
據了解,麻辣紅包成立于2019年,專注為連鎖餐飲及餐飲供應鏈工廠提供口味研發、醬料定制生產、標準化設計、供應鏈體系搭建、產品更新迭代、市場大數據支持賦能等服務。依托超100人的研發應用廚師顧問團隊,近年來麻辣紅包持續豐富產品線,已經自主研發了50000余種覆蓋餐飲全品類的醬料配方。
進一步看,首先,中餐醬料能夠為餐飲食品安全作進一步的保障。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孫曉華表示,健康與餐食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現在健康中國建設邁出新的步伐,也取得一些成績,但是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風險尚未從根本解決,所以舉辦麻辣紅包中餐醬料文化節,探討食品安全、餐飲文化,很有現實意義。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孫曉華
而中餐醬料采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生產規格高、轉手流程少,能進一步降低調味品從原料到餐桌出現食安問題的風險。
其次,中餐醬料供應鏈企業立足行業上游,能夠利用寬闊的視野為下游餐企“導航”。比如麻辣紅包通過搭建的產品數據庫對餐飲行業進行分析,為合作餐企點明細分領域發展趨勢,進行數字化賦能。麻辣紅包創始人劉大表示,據麻辣紅包的數據庫分析,最近一兩年,中餐快餐、各類下飯菜有巨大的機會,于是自主研發了小碗菜、砂鍋下飯菜的醬料,并推薦給下游合作餐企作為爆品菜、招牌菜打出,幫助餐廳實現銷量增長。
再者,中餐醬料供應鏈企業能夠不斷根據餐飲味型、風潮的變化方向推出更創新、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劉大指出,餐飲業近幾年的流行味型,背后其實都有供應鏈企業在積極推動,比如近兩年酸味型的大爆發,包括云南酸、貴州酸和四川酸等,是餐飲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的結果。近幾年,麻辣紅包也頗具前瞻性地推出了酸湯火鍋串串等品類的醬料,同時由于復合醬料一體成菜,也為相關中餐餐飲商家簡化了出餐流程,提升了出餐效率。
此外,中餐醬料供應鏈企業不僅生產醬料,還可以是餐飲品牌的“孵化器”。在劉大看來,如今的供應鏈企業還要盡可能解決餐企的問題,不僅要在產品上,還要全流程地參與到品牌的發展和建設當中,和品牌共生共贏。據他介紹,目前麻辣紅包已經搭建了一套覆蓋產品研發-生產-應用-創新-技術培訓-餐飲品牌孵化的服務體系,能夠一站式、一體化地解決連鎖餐企遇到的痛點。
隨著產品不斷在下游得到認可,麻辣紅包的合作餐企數量逐漸突破1萬家。與此同時,麻辣紅包還在不斷持續提升醬料標準化生產制造水平,以應對越來越激烈復雜的競爭。據了解,麻辣紅包在今年新建了一個30000平的智慧工廠以及包含5000平的餐飲味道研發中心。
全球首個中餐智能標準化體驗中心揭幕
中餐效率革命不止在于醬料標準化,還在于智能化設備的迭代升級。
特別是在近年,餐飲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經營持續承壓,飽受租金、人工、食材等“三高”頑疾困擾的餐企亟需找到降本增效的良藥,而智能化設備升級便成了眾多餐飲上下游企業解決效率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事實上,頭部供應鏈企業也在發力智能化設備。11月17日,在“醬料文化節”上,麻辣紅包攜手智能餐飲設備廠家推出了全球首個中餐智能標準化體驗中心,該中心旨在直觀展示現代烹飪設備的高效與高品質,增進業內外對中餐標準化出品的認知。活動現場,500名餐飲行業精英一同參觀了這一體驗中心,并深度體驗了最新的智能炒菜機器人。
據了解,在該中餐智能設備應用中心內出現的智能炒菜機器人,使用了麻辣紅包制作的一體化出餐醬料,由于麻辣紅包參與到了設備的協同共創,機器和醬料的適配度也更高,味道與食材的融合度也更好,因此機器炒制的菜品在口味和鍋氣上能夠不亞于人工出品。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炒菜機器人在炒菜效率方面有著更突出的優勢。體驗中心現場使用的智能炒菜機器人可以一臺同時翻炒4道菜,占地面積僅1平米,只需一人操作,因此炒菜效率比普通中餐廚師更高。
由于具備口味穩定、效率更高等優勢,智能炒菜機器人將給中餐連鎖化帶來巨大的推動效應。正如椒愛水煮魚·川菜創始人于洋所說,未來2-3年將是正餐連鎖爆發的時代,因為未來2-3年正餐賽道將發生大變革——炒菜機器人技術將很快在1-2年內走向成熟,這對正餐連鎖來說將是一次革命。
折射中餐發展趨勢
麻辣紅包首屆中餐醬料文化節正式舉辦
目前在中餐領域這種餐飲智能化趨勢只能說剛剛開始,未來發展還需要餐飲上下游企業更加緊密合作,甚至產品共創共研。
在“中餐醬料文化節”上,劉大分享了《醬料工廠智能時代如何賦能中餐走向世界》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智能設備在中餐醬料行業的創新應用。劉大向紅餐網表示,醬料企業必須要對標工業標準,推動中國餐飲業快速走完標準化進程。其中,要依靠智能化的設備和自主研發的醬料,再結合標準化的食材、好的中餐工藝和配方,來對中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編程”,讓中餐變得更簡單,這樣才能助力更多餐飲店完成連鎖夢、萬店夢。
△麻辣紅包創始人劉大
與此同時,麻辣紅包也在深度參與到相關智能機器的共創研發中,“醬料文化節”上出現的適配智能炒菜機器人醬料只是邁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推出更多款相關產品。
隨后舉行的4場圓桌論壇分別圍繞“破局中餐品牌發展,打造餐飲頭部品牌”、“頭部中餐品牌的品牌力塑造與運營策略”、“新流量時代,如何打造中餐品牌新勢能”以及“未來中餐品牌,外賣增長之道”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有哥餐飲供應鏈創始人有哥表示,餐飲企業和上游供應鏈攜手共創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如今的餐飲企業需要將研發和廚房環節上移到工廠,工廠研發的菜品比很多餐企自己研發的還要好,“餐企如果想把產品做好,要學會整合和利用全國頭部供應鏈資源”。
除了智能化設備的共創,餐飲企業在醬料方面也有很大的共創空間。朱光玉創始合伙人李揚指出,近年來出現了區域頭部品牌和區域品類崛起的大趨勢,在品牌區域化發展和投資人投資區域內餐飲的過程中,解決統一醬料問題的需求很大,因此,標準化醬料的升級發展能夠賦能未來兩三年中餐的快速發展,其中包括推動川菜進一步走向全國。
同時,中餐發展不光涉及產業上下游,背后還承載著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的重任,在“醬料文化節”上,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劉順達指出,一流企業做標準,中餐醬料想要走向全球,一定是一流企業帶領標準、文化和產品一起走向全球。進一步來說,當中餐產業上下游實現資源一體融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共同搭建好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那么中餐和中餐醬料走向全球就將指日可待。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劉順達
結 語
麻辣紅包從無到有,到賦能中餐企業發展的過程,也是中餐醬料標準化近幾年升級發展的一個縮影。未來,中餐和中國美食想要真正走向世界,還需要越來越多的中餐上下游企業密切合作、協同發展。
*封面圖及文中配圖均由麻辣紅包提供。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