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尹江波:物美價廉是悖論,低價只會導致品質下降
紅餐編輯部 · 2024-11-18 09:21:42 來源:紅餐網
做魯菜的山東人,如何把百年粵菜老字號帶到全國?
“我希望陶陶居在未來能開出100家店。”
100家店是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給自己和陶陶居定下的目標。隨著陶陶居酒家臻品·天河城店、陶陶居酒家陳家祠店相繼開業,尹江波離實現目標又近了一步。
回看9年前,尹江波接下陶陶居品牌經營權時,市場上有不少質疑的聲音——這位做魯菜的山東人,能把粵菜百年老字號做好嗎?
在對話《紅咖說》欄目組時,尹江波坦言,他能理解當時的各種質疑,質疑是沒有惡意的。在他看來,回應質疑最好方式就是做出成果。
2015年,尹江波執掌下的陶陶居第一家新店——廣州正佳廣場店開業爆火,創下過陶陶居單日最高叫號2886個的紀錄(數字來源于:美味不用等),日均翻臺超7次,尹江波還成了門店的金牌咨客(咨客:餐飲業迎賓人員)。
此后,陶陶居開一家火一家,并成功走出廣州,將門店開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廈門等城市。
盡管眼下餐飲市場承壓,大批餐飲品牌放緩擴張節奏、甚至關店收縮,但陶陶居的開店步伐仍在繼續。
尹江波表示,陶陶居今年共開業4家門店,年內總門店數達將達到42家。
為何能逆勢擴張、如何把百年老字號做火,以及怎么看待餐飲市場的周期變化,尹江波近日在陶陶居酒家第十甫路總店,與《紅咖說》欄目組進行了深度分享。
創業第14年遭遇“滅頂之災”
前幾天,尹江波發了條朋友圈“26歲,生日快樂”,這是他創立的魯菜品牌“山東老家”的26歲,也是他創業的第26個年頭。
1998年10月22日凌晨,尹江波帶著21人的團隊,用借來的最后一筆錢,連夜從家具廠拉回一批定制桌椅,在廣州動物園南門一家一百多平米的店里擺了13張臺、做了3個小包間。
第二天一早,山東老家第一家店正式開門營業。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草根逆襲的劇本,尹江波畢業于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曾在體制內擁有一份工作。
談及為何放棄體面的工作,他認為自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不愿意過按部就班、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他認為生活可以有很多種活法。
但餐飲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初,尹江波像許多人一樣,以為開個餐館是最容易實現的創業夢。但現實往往很骨感,由于缺乏餐飲經驗,門店開業初期,一度陷入混亂,有的顧客等半小時都沒能喝上一杯水。
“當時借了27萬元去創業,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7、800塊錢,如果失敗了,不吃不喝30年才能還清,我只能背水一戰、想盡一切辦法把這個事情做好。”
為了把店經營好,尹江波每天和團隊起早貪黑、到一線端茶倒水,同時開始鉆研餐飲經營、門店管理的門道。
很快,門店生意就有了起色,第二年,山東老家就開出了第二家店。
隨著門店越開越多、越開越大,食尚國味集團(山東老家所屬公司)的團隊也從二十來號人發展至四千多人。
“老天時而眷顧我們的勤奮,時而卻將青春的心血無情沒收,不給我們任何理由。”創業來到第14年,尹江波遭遇了黑天鵝。
2012年“國八條”出臺,一批以宴請為主的餐廳遭到重挫,山東老家就在其中,尹江波將其形容為滅頂之災,“比疫情三年嚴重得多,因為當時山東老家的商業模式已經不符合市場的需求了。”
事實上,在“國八條”出臺前的2011年,食尚國味集團才拿到了一筆8000萬元的融資,并開始高速擴張,山東老家在全國的門店數一度達到60家。
據尹江波回憶,當時山東老家的門店都在千平以上,生意瞬間沒有了,無奈之下,只能關掉一批店、遣散員工,自己也陷入焦慮、迷茫,“人生突然沒有了大方向。”
而就在此時,又一個改變其人生軌跡的契機出現了。
如果東西不好吃,一切都是零
廣州工業發展集團注意到了這個在廣州知名度頗高的正餐品牌,找到了當時處在低谷期的尹江波,向他拋出了合作的想法,擺上臺面的是包括陶陶居在內的幾個廣州老字號品牌的經營權。
尹江波最終選擇拿下陶陶居的經營權,但當時他的內心是忐忑的,山東老家遭遇的黑天鵝事件給他帶來了沉重打擊,“坦白說當時人是不在狀態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去經營好陶陶居。”
市場的質疑也不絕于耳:“做魯菜的山東人,能把粵菜百年老字號做好嗎?”
尹江波決定先調整狀態。像很多企業家一樣,他跑起了馬拉松,并愛上了這項運動,還定下了到100個國家、跑100場馬拉松。
在這個過程中,尹江波逐漸找回自信、理清了思緒,“如果當時沒有跑馬拉松,可能就沒有現在的陶陶居。”
而后,他開始帶著團隊不停地到全球各地考察、不斷地頭腦風暴,去描摹陶陶居的未來。
在尹江波看來,要經營好陶陶居,必須做好“三個結合”,與時尚結合、與文化結合、與科技結合。
他從LOUIS VUITTON、CHANEL等國際頂級奢侈品牌身上找到參照,這些時尚界的百年老字號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在于始終保持時尚,引流潮流。
因此陶陶居從裝修、出品到品牌形象,都要變得更時尚,并且全方位融合嶺南文化,將廣州的生活方式和特色飲食呈現給消費者,而在數字化運營方面則要變得更具科技感。
尹江波的判斷是正確的,百年老字號陶陶居成為了較早一批主動擁抱年輕消費者的餐飲品牌。
2015年,尹江波接手后陶陶居開的第一家新店,選址正佳廣場,這是當時有著“亞洲第一購物中心”之稱、廣州客流量第一梯隊的購物中心,也是年輕人的聚集地。
開業當天,生意火爆,甚至店內的裝飾都被擁擠的客流給擠爛了。
正佳廣場店打響了陶陶居的名氣,也讓尹江波找回了信心。自此,陶陶居開一家火一家,還把門店擴張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廈門等城市。
成就門店爆火的或許是時尚元素,是文化呈現,是科技手段,但長久經營下去的核心,仍然在于“人”。
正佳廣場店開業前,尹江波花了大概三年時間,尋找優秀的粵菜師傅,搭建一個專業的廚師團隊,為的是保持優秀的出品。
“一個餐廳文化、運營做得再好,故事講得再好,只要東西不好吃,一切都是零。”
尹江波要求陶陶居的點心必須手作,廚師團隊是重中之重,也正因此,陶陶居走出去的節奏,在很多人看來,顯得有些保守。
2023年,餐飲行業掀起一輪拓店潮,大批品牌加速開店。但這一年,陶陶居僅開出4家門店,原因在于,廚師團隊還不足以支撐品牌快速擴張。
尹江波表示,特殊時期廚師團隊也不可避免地經歷了流失,過去一年,陶陶居仍在練內功,搭團隊,“做餐飲經常講供應鏈體系,于陶陶居而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供應鏈體系,這塊沒梳理好,品牌就不會發展得太快。”
不想卷價格,無意拼速度
盡管尹江波曾制定下了100家的目標,但對陶陶居的開店速度,他并沒有過分焦慮。在他看來,快或慢,只是陶陶居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成果。
在過往媒體的報道中,尹江波曾表示,更愿意讓陶陶居慢下來,把店開得更精細化一些,做到開一家旺一家。
眼下的市場光景不好,尹江波透露,和高峰期對比,今年陶陶居的營業額也有波動。但相比12年前,尹江波并未對當下的餐飲周期表現出過多的擔憂,這與遭遇“國八條”時的他完全是兩種狀態。
在他看來,餐飲創業從來不輕松,因為這個行業一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只有勤奮、有毅力的人才能持續做下去,就像跑馬拉松一樣。
不想卷價格,也無意拼速度,尹江波的目光投向了品質。
在他看來,低價內卷的結果必然是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但客單價于餐飲經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物美價廉通常是悖論,低廉的價格會導致產品品質的下降,“物美價優才是正確的理解。”
在尹江波的推動下,陶陶居開始朝著卷品質的方向發力,向上卷,在客單價不變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出品、更好的環境、更好的服務。
近期,陶陶居推出了海鮮產品,讓消費者以更親民的價格,體驗高品質的海鮮,為陶陶居的優化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尹江波還提出,要從陶陶居自身來做改變,以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
比如,他要求門店下架部分銷售率不高的產品,優化門店核心產品,提升產能及人效,以提升經營效率;又如,提高新店的選址要求及門店面積規劃,以降低成本和風險,“以前打80分的商圈就能開店,現在要85分才能開。”
結 語
尹江波坦言,很多餐飲品牌消失的原因在于,創始人干累了,不再像剛創業時親自到工地看裝修材料、到市場選食材、到門店和顧客打招呼……但陶陶居的高管團隊,每逢節假日,都要到一線端茶、洗碗,經常是關門時最后一批離開的人,“創業20多年來一直如此。”
正是這一份堅持,換來了今天這般模樣的尹江波和陶陶居。
再回過頭來看,業內對尹江波執掌下的陶陶居評價頗高,與其剛接手品牌經營時的市場評價形成鮮明對比。曾有業內人士指出,近些年各地都在努力復興老字號,其中最薄弱的環節是團隊而非資金,真正有實力的團隊,才有可能把老字號做好,這就是尹江波的價值。
2015年之前,陶陶居僅有位于廣州荔灣區第十甫路的一家門店,眼下,陶陶居在全國多地的核心商圈,以時尚的裝修、高品質的出品,將一盅兩件的飲食文化傳遍大江南北。
這個成績,或許就是對當年質疑聲最好的回應了。
本文部分配圖由食尚國味集團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